一种负荷开关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61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荷开关框架,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开关组装不便的问题。本负荷开关框架包括两侧板和水平设置在两侧板之间的上梁和下梁,且上梁和下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固连,上梁和下梁之间水平设有转轴以及竖直设有两防弧隔板,转轴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侧板上,上梁底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上梁宽度方向贯穿的上卡槽,下梁顶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下梁宽度方向贯穿的下卡槽,上卡槽和下卡槽数量均为2个且位置分别对应两防弧隔板设置,防弧隔板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上卡槽和下卡槽内,每块防弧隔板上均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且通孔内径略大于转轴外径。本负荷开关框架便于组装。本负荷开关框架便于组装。本负荷开关框架便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荷开关框架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特别是一种负荷开关框架。

技术介绍

[0002]24KV负荷开关,是用于SF6(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环网柜内并且满足额定电压为24KV、额定电流为630A、工频耐压对地电压为65KV、雷电冲击对地电压为95KV、断口间电压为115KV的负荷开关。
[0003]现有的负荷开关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负荷开关及SF6气体绝缘环网柜(申请号:201720270007.4),安装于SF6气体绝缘环网柜内,包括框架、三个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触头组以及固设于所述框架上的用于驱动所述触头组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触头组包括固设于所述框架上的静触头和与所述驱动机构铰接的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开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静触头上的用于熄灭电弧的灭弧栅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三个触头组之间的防弧隔板;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静触头固定连接的固定梁,所述防弧隔板与所述固定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防弧隔板上设有插舌,所述插舌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形成定位;所述插舌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固定梁卡接的卡勾。
[0004]在上述负荷开关中,防弧隔板利用弹性将卡勾卡接在固定梁上实现定位,导致其定位强度不是很高。实际组装时,先将防弧隔板装到框架上形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在装配上述整体,在装配过程中,防弧隔板受碰撞会发生摆动产生位置偏移,导致在上述整体组装好后还需要重新调整防弧隔板位置,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组装的负荷开关框架。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负荷开关框架,包括两侧板和水平设置在两侧板之间的上梁和下梁,且上梁和下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固连,上梁和下梁之间水平设有转轴以及竖直设有两防弧隔板,转轴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侧板上,其特征在于,上梁底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上梁宽度方向贯穿的上卡槽,下梁顶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下梁宽度方向贯穿的下卡槽,上卡槽和下卡槽数量均为2个且位置分别对应两防弧隔板设置,防弧隔板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上卡槽和下卡槽内,每块防弧隔板上均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且通孔内径略大于转轴外径。
[0007]实际安装时,一般先组装下梁、两侧板、转轴和防弧隔板,最后在组装上梁。
[0008]设置防弧隔板卡入下卡槽以及防弧隔板上的通孔与转轴之间存在极小空隙,可确保防弧隔板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并顺畅卡入上卡槽,实现防弧隔板一次性安装到位,以省略调整防弧隔板步骤,具有组装方便、轻松的优点。
[0009]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两侧板上端均向一侧弯折形成水平设置并呈平板状的导部,且两导部处于两侧板之间;上梁两端上侧均设置有滑槽,滑槽沿上梁宽度方向贯穿设
置,且滑槽横截面呈与导部匹配的L形,滑槽由垂直设置的槽底壁和槽侧壁构成,且导部的底壁和侧壁分别压在槽底壁和槽侧壁上。滑槽和上卡槽两者贯穿方向相同,这样在实际组装时,通过滑槽和导部配合,用于校正上梁安装位置,促使防弧隔板一次性卡入上卡槽,进一步方便组装。
[0010]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防弧隔板上端两侧均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入面,且同一防弧隔板上的两导入面沿该防弧隔板的中心对称设置,起到安装导向作用,使防弧隔板更顺畅卡入上卡槽,方便组装。
[0011]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下梁上设有两槽单元,槽单元由成型在下梁外壁上的两凸部组成,且同一槽单元中的两凸部之间形成上述的下卡槽。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0012]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凸部呈环状并与下梁同轴,在实现卡设防弧隔板同时,又起到类似加强筋效果,以加强下梁整体强度,即在本申请中,凸部具备一物两用效果,在简化结构同时,进一步方便组装。
[0013]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下梁外壁上还一体成型有筋条,筋条长度沿下梁长度方向延伸,以进一步加强下梁强度。
[0014]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筋条有三条,且筋条和槽单元沿下梁长度方向交替分布,处于首尾的这两个筋条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对应凸部,且处于中部的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剩余两凸部,以有效加强凸部强度,提高防弧隔板安装方便性。
[0015]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两侧板相邻的两侧均成型有水平设置的拖板,两拖板处于两侧板之间,下梁两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板,连接板呈水平设置,两连接板分别处于两拖板正上方,且连接板与对应拖板相固连。
[0016]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下梁下方水平设置有垫片,垫片呈长条状且长度沿下梁长度方向延伸,位置正对的连接板和拖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垫片端部的夹持口,垫片中部竖直贯穿有供凸部下侧穿过的让位孔。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便可改变下梁位置,以适配由于加工或装配误差所带来的位置误差,进一步方便组装。
[0017]在上述的负荷开关框架中,连接板通过杆部依次穿过连接板、垫片和拖板并旋入螺母的螺栓与拖板固连,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负荷开关框架具有以下优点:
[0019]1、设置防弧隔板卡入下卡槽以及防弧隔板上的通孔与转轴之间存在极小空隙,可确保防弧隔板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并顺畅卡入上卡槽,实现防弧隔板一次性安装到位,以省略调整防弧隔板步骤,具有组装方便、轻松的优点。
[0020]2、滑槽和上卡槽两者贯穿方向相同,这样在实际组装时,通过滑槽和导部配合,用于校正上梁安装位置,促使防弧隔板一次性卡入上卡槽,进一步方便组装。
[0021]3、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便可改变下梁位置,以适配由于加工或装配误差所带来的位置误差,进一步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下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防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侧板;1a、导部;1b、拖板;2、上梁;2a、滑槽;3、下梁;3a、下卡槽;3b、凸部;3c、筋条;3d、连接板;4、转轴;5、防弧隔板;5a、通孔;5b、导入面;6、垫片;6a、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本负荷开关框架包括两侧板1和水平设置在两侧板1之间的上梁2和下梁3,且上梁2和下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固连。上梁2和下梁3之间水平设有转轴4以及竖直设有两防弧隔板5,且转轴4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侧板1上。实际产品中,上梁2、下梁3、防弧隔板5和侧板1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中,上梁2、下梁3和防弧隔板5三者均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侧板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0029]具体来说,
[0030]如图1和图4所示,上梁2底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上梁2宽度方向贯穿的上卡槽,下梁3底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开关框架,包括两侧板(1)和水平设置在两侧板(1)之间的上梁(2)和下梁(3),且上梁(2)和下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固连,上梁(2)和下梁(3)之间水平设有转轴(4)以及竖直设有两防弧隔板(5),转轴(4)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侧板(1)上,其特征在于,上梁(2)底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上梁(2)宽度方向贯穿的上卡槽,下梁(3)顶部成型有呈水平设置并沿下梁(3)宽度方向贯穿的下卡槽(3a),上卡槽和下卡槽(3a)数量均为2个且位置分别对应两防弧隔板(5)设置,防弧隔板(5)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上卡槽和下卡槽(3a)内,每块防弧隔板(5)上均设有供转轴(4)穿过的通孔(5a),且通孔(5a)内径略大于转轴(4)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框架,其特征在于,两侧板(1)上端均向一侧弯折形成水平设置并呈平板状的导部(1a),且两导部(1a)处于两侧板(1)之间;上梁(2)两端上侧均设置有滑槽(2a),滑槽(2a)沿上梁(2)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滑槽(2a)横截面呈与导部(1a)匹配的L形,滑槽(2a)由垂直设置的槽底壁和槽侧壁构成,且导部(1a)的底壁和侧壁分别压在槽底壁和槽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开关框架,其特征在于,防弧隔板(5)上端两侧均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入面(5b),且同一防弧隔板(5)上的两导入面(5b)沿该防弧隔板(5)的中心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框架,其特征在于,下梁(3)上设有两槽单元,槽单元由成型在下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通奎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玮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