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43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涡旋式压缩机(1)具备:固定部件(50),其具有将驱动轴(40)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轴承部(53);和框架(60),其形成有供驱动轴(40)和轴承部(50)贯穿插入的贯通孔(64),该框架被固定于机壳(10)。贯通孔(64)的内壁具有:第一区域(65),其包括压缩机构(20)侧的端部;和第二区域(66),其与第一区域(65)相连,并且与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第一区域(65)与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一间隙(71)大于第二区域(66)与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二间隙(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具备驱动动涡旋盘旋转的驱动轴和对驱动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在轴承部形成有环状缝隙(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涡旋式压缩机,可利用环状缝隙使驱动轴与轴承部之间的接触面压得以缓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7458号公报然而,根据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有时不能设置上述的环状缝隙。在那样的情况下,若不采取什么对策,则有可能在驱动轴与轴承部之间局部地产生过大的接触面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缓和驱动轴与轴承部之间的接触面压。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涡旋式压缩机1为对象。涡旋式压缩机1具备:机壳10;压缩机构20,其被容纳于所述机壳1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26;驱动轴40,其驱动所述动涡旋盘26旋转;固定部件50,其具有将所述驱动轴40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轴承部53;以及框架60,其形成有供所述驱动轴40和所述轴承部53贯穿插入的贯通孔64,所述框架被固定于所述机壳10。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具有:第一区域65,其包括所述压缩机构20侧的端部;和第二区域66,其与该第一区域65相连,并且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一区域65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一间隙71大于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二区域66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二间隙72。根据第一方面,在通过驱动轴40驱动动涡旋盘26旋转时,驱动轴40与轴承部53之间的接触面压得以缓和。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间隙71在所述轴承部53的轴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隙71在所述轴承部53的径向上的最大尺寸。根据第二方面,根据上述的尺寸关系,被驱动轴40按压的轴承部53更容易弹性变形。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一区域65为锥面,所述锥面的直径随着从与所述压缩机构20相反的一侧朝向该压缩机构20侧而变大。根据第三方面,能够利用可容易地形成的锥面制造出大于第二间隙72的第一间隙71。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设所述第一间隙71在所述贯通孔64的轴向上的最大尺寸为h,并设所述轴承部53在所述贯通孔64的径向上的最大厚度尺寸为t,h≥0.21×t成立。根据第四方面,根据上述的尺寸关系,被驱动轴40按压的轴承部53更容易弹性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用于对第一间隙等的尺寸进行说明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一间隙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一间隙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标号说明1:涡旋式压缩机;10:机壳;20:压缩机构;21:静涡旋盘;26:动涡旋盘;40:驱动轴;50:固定部件;53:轴承部;60:框架;64:贯通孔;65:第一区域;66:第二区域;71:第一间隙;72: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例如设置于进行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未图示),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吸入并压缩,并将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如图1和图2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具备机壳10、压缩机构20、电动机30、驱动轴40、固定部件50和框架60。机壳10形成为两端被封闭的纵长的圆筒状。在机壳10内容纳有压缩机构20和电动机30。利用在机壳10内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轴40将压缩机构20与电动机30连结起来。在机壳10内的上部设置有分隔部件11。分隔部件11将机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空间。比分隔部件11靠上侧的空间构成第一空间S1,比分隔部件11靠下侧的空间构成第二空间S2。在机壳10设置有吸入管(未图示)和排出管12。吸入管沿径向贯通机壳10的主体部而与第二空间S2连通。吸入管将低压的流体(例如气体制冷剂)向第二空间S2中导入。排出管12沿径向贯通机壳10的上部而与第一空间S1连通。排出管12将第一空间S1内的高压的流体向机壳10外导出。压缩机构20被容纳在机壳10内。压缩机构20构成为将经由吸入管而被导入到第二空间S2中的低压的流体压缩并向第一空间S1排出。压缩机构2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26。静涡旋盘21被固定于框架60。动涡旋盘26被配置在固定部件50与静涡旋盘21之间。动涡旋盘26构成为与静涡旋盘21啮合而相对于静涡旋盘21进行偏心旋转运动。静涡旋盘21被配置在框架60的轴向上的一侧(在该示例中为上侧)。静涡旋盘21具有固定侧端板22、固定侧涡盘23和外周壁部24。固定侧端板22形成为大致圆形的板状。固定侧涡盘23形成为描绘出渐开曲线的涡卷壁状,并从固定侧端板22的前表面(在该示例中是下表面)突出。外周壁部24以围绕固定侧涡盘23的外周侧的方式形成,并从固定侧端板22的前表面突出。固定侧涡盘23的末端面(在该示例中是下端面)与外周壁部24的末端面大致为同一平面。在静涡旋盘21的外周壁部24形成有吸入端口(未图示)。吸入端口与第二空间S2连通。在静涡旋盘21的固定侧端板2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固定侧端板22的排出口25。动涡旋盘26具有可动侧端板27、可动侧涡盘28和凸台部29。可动侧端板27形成为大致圆形的板状。可动侧涡盘28形成为描绘出渐开曲线的涡卷壁状,并从可动侧端板27的前表面(在该示例中是上表面)突出。凸台部29形成为圆筒状,其配置在可动侧端板27的背面(在该示例中是下表面)的中央部。动涡旋盘26的可动侧涡盘28与静涡旋盘21的固定侧涡盘23啮合。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静涡旋盘21与动涡旋盘26之间形成有压缩室S20。压缩室S20是用于对流体进行压缩的空间。压缩室S20构成为将通过吸入管、第二空间S2和吸入端口而被吸入的流体压缩,并将被压缩的流体通过排出口25排出。电动机30被容纳在机壳10内,并被配置在压缩机构20的下方。电动机30具有定子31和转子32。定子31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且被固定于机壳10。转子32能够旋转地贯穿插入于定子31的内周。在转子32的内周,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固定有驱动轴40。驱动轴40具有主轴部41和偏心轴部42。主轴部41沿机壳1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偏心轴部42被设置于主轴部41的上端。偏心轴部42的外径小于主轴部41的外径。偏心轴部42的轴心相对于主轴部41的轴心偏心规定距离。固定部件50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固定部件50具有支承部51、轴承部53和连结部55。支承部51是与动涡旋盘26的背面接触的实质上为圆筒状的部分。支承部51对动涡旋盘26进行支承。在支承部51的外壁的靠下端处形成有容纳O形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n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备:/n机壳(10);/n压缩机构(20),其被容纳于所述机壳(1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26);/n驱动轴(40),其驱动所述动涡旋盘(26)旋转;/n固定部件(50),其具有将所述驱动轴(40)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轴承部(53);以及/n框架(60),其形成有供所述驱动轴(40)和所述轴承部(53)贯穿插入的贯通孔(64),所述框架(60)被固定于所述机壳(10),/n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具有:第一区域(65),其包括所述压缩机构(20)侧的端部;和第二区域(66),其与该第一区域(65)相连,并且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n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一区域(65)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一间隙(71)大于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二区域(66)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二间隙(7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7 JP 2019-033674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备:
机壳(10);
压缩机构(20),其被容纳于所述机壳(1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26);
驱动轴(40),其驱动所述动涡旋盘(26)旋转;
固定部件(50),其具有将所述驱动轴(40)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轴承部(53);以及
框架(60),其形成有供所述驱动轴(40)和所述轴承部(53)贯穿插入的贯通孔(64),所述框架(60)被固定于所述机壳(10),
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具有:第一区域(65),其包括所述压缩机构(20)侧的端部;和第二区域(66),其与该第一区域(65)相连,并且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一区域(65)与所述轴承部(53)的外壁之间的第一间隙(71)大于所述贯通孔(64)的内壁的第二区域(66)与所述轴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诚也除补义信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