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43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其中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包括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静涡盘,动涡盘背离静涡盘的一侧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容纳孔,曲轴穿行容纳孔与动涡盘驱动连接,容纳孔中具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套装于曲轴上且与第二齿轮齿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容纳孔用于容纳冷却液,齿轮泵结构能够将容纳孔中的冷却液泵送至静涡盘处以冷却静涡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利用泵体曲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端盖空腔内的第二齿轮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泵送冷却介质在端盖与静涡盘之间形成循环,使压缩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压缩机小型化轻质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无油润滑涡旋空气压缩机中,由于泵体部分温升明显,且高温对压缩机性能影响较大,故此类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基本都会有对应的冷却结构,现有技术中冷却结构类型较多,但其作用均为,利用一种介质通过一种或多种特定结构产生循环动力,且存在循环介质的降温环节,由此循环吸收泵体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降低泵体部分的温升。更为普遍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结构多采用在压缩机(泵体)机体内或者机体外设置相应的泵送部件,并利用压缩机(泵体)机体外的冷却装置对泵体实现冷却,这种方式在散热效率上较高,但是却存在结构复杂、压缩机总体尺寸庞大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利用泵体曲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端盖空腔内的第二齿轮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泵送冷却介质在端盖与静涡盘之间形成循环,使压缩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压缩机小型化轻质化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包括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静涡盘,所述动涡盘背离所述静涡盘的一侧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容纳孔,曲轴穿行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动涡盘驱动连接,所述容纳孔中具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装于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齿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所述容纳孔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齿轮泵结构能够将所述容纳孔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静涡盘处以冷却所述静涡盘。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分别处于所述容纳孔的轴向两端。优选地,所述静涡盘内构造有冷却流道,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冷却流道贯通并形成冷却循环流路。优选地,所述压缩泵体冷却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处于所述静涡盘与所述端盖之间,所述支架上构造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将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容纳孔贯通。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静涡盘的轴向的平面上投影,所述冷却流道呈涡旋形状。优选地,所述静涡盘背离所述动涡盘的一侧设有散热部。优选地,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优选地,所述冷却循环流路对应的壁体上设有注液孔。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齿轮围绕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分别啮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泵体冷却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空气压缩机,所述容纳孔一方面作为冷却液的主要存储区域,另一方面则是所述齿轮泵结构的布置区域,所述齿轮泵结构充分利用了端盖、曲轴的结构型式,通过将第一齿轮套装在曲轴上对所述齿轮泵结构进行同步驱动,从而使所述齿轮泵结构的泵送能力与压缩机泵体的压缩工况相匹配,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单独设置的输送泵的转速的独立控制,简化了压缩机泵体冷却结构的控制结构,同时该技术方案能够使压缩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压缩机小型化轻质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图2为图1中的静涡盘的径向断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静涡盘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端盖、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曲轴的布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动涡盘;2、静涡盘;21、冷却流道;22、散热部;221、散热翅片;3、端盖;31、容纳孔;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51、第一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6、支架;61、连通流道;7、曲轴;8、电机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包括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1、静涡盘2,所述动涡盘1背离所述静涡盘2的一侧设有端盖3,所述端盖3上设有容纳孔31,曲轴7穿行所述容纳孔31与所述动涡盘1驱动连接,所述容纳孔31中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1套装于所述曲轴7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42齿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所述容纳孔31具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容纳孔31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腔体并容纳冷却液,所述容纳孔31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齿轮泵结构能够将所述容纳孔31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静涡盘2处以冷却所述静涡盘2,而可以理解的,所述曲轴7与电机组件8驱动连接,所述容纳孔31与端盖3上的轴承室在结构上相似即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孔31一方面作为冷却液的主要存储区域,另一方面则是所述齿轮泵结构的布置区域,所述齿轮泵结构充分利用了端盖3、曲轴7的结构型式,通过将第一齿轮41套装在曲轴7上对所述齿轮泵结构进行同步驱动,从而使所述齿轮泵结构的泵送能力与压缩机泵体的压缩工况相匹配,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单独设置的输送泵的转速的独立控制,简化了压缩机泵体冷却结构的控制结构,同时该技术方案能够使压缩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压缩机小型化轻质化设计。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齿轮41同轴套装在曲轴7上,当压缩机泵体处于高频运转工况时,此时泵体压缩部的空气产生的热量大,散热需求大,第一齿轮41同步处于高频运转,从而能够使所述冷却循环流路中的冷却液更为快速的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较大的散热效率及散热量;而当压缩机泵体处于低频运转工况时,此时泵体压缩部的空气产生的热量小,散热需求小,第一齿轮41同步处于低频运转,从而能够使所述冷却循环流路中的冷却液较低速的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散热量与散热需求的匹配。所述静涡盘2的表面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冷却流道21,而最好的是在所述静涡盘2内构造冷却流道21,所述容纳孔31与所述冷却流道21贯通并形成冷却循环流路。将冷却流道21的内部,更加靠近所述压缩部内的热源(压缩空气),从而还能够更为高效的实现对静涡盘2的散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所述第一密封圈51及第二密封圈52分别处于所述容纳孔31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将所述容纳孔31的轴向两端进行可靠密封,防止其内的冷却液进入压缩部或者电机组件8的一侧空腔内。优选地,所述压缩泵体冷却结构还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处于所述静涡盘2与所述端盖3之间,所述支架6的轴向长度构成所述动涡盘1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架6上构造有连通流道61,所述连通流道61将所述冷却流道21与所述容纳孔31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21围绕所述支架6的轴向盘旋设置。而最好的,在垂直于所述静涡盘2的轴向的平面上投影,所述冷却流道21呈涡旋形状。如此设置能够增大所述冷却流道21以及所述连通流道61与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相应的增大换热散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静涡盘2背离所述动涡盘1的一侧设有散热部22,具体的,例如所述散热部22包括多个散热翅片221。此种方式能够利用泵体外部气流的对流形成对所述静涡盘2热量的辐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冷却循环流路为闭式循环,其具有冷却液循环流动更为高效的特点,而为了在闭式循环中冷却液的泄露造成的冷却结构中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1)、静涡盘(2),所述动涡盘(1)背离所述静涡盘(2)的一侧设有端盖(3),所述端盖(3)上设有容纳孔(31),曲轴(7)穿行所述容纳孔(31)与所述动涡盘(1)驱动连接,所述容纳孔(31)中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1)套装于所述曲轴(7)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42)齿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所述容纳孔(31)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齿轮泵结构能够将所述容纳孔(31)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静涡盘(2)处以冷却所述静涡盘(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1)、静涡盘(2),所述动涡盘(1)背离所述静涡盘(2)的一侧设有端盖(3),所述端盖(3)上设有容纳孔(31),曲轴(7)穿行所述容纳孔(31)与所述动涡盘(1)驱动连接,所述容纳孔(31)中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1)套装于所述曲轴(7)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42)齿啮合形成齿轮泵结构,所述容纳孔(31)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齿轮泵结构能够将所述容纳孔(31)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静涡盘(2)处以冷却所述静涡盘(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所述第一密封圈(51)及第二密封圈(52)分别处于所述容纳孔(31)的轴向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2)内构造有冷却流道(21),所述容纳孔(31)与所述冷却流道(21)贯通并形成冷却循环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处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赵豪川刘双来方琪律刚马鹏赵玉晨董航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