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609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包括固定套、注浆管本体和清理机构,所述注浆管本体包括外管体,所述固定套安装在外管体的外表面一端,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有钉头,所述钉头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且钉头与螺栓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内部包裹有内杆,且内杆与钉头转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片,且固定片与螺栓和钉头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的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通过设计了安装在外管体外表面的固定套以及固定套上的螺栓、钉头和固定片便于扩大该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其出现不必要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
本技术属于铁矿
,具体涉及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
技术介绍
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也是最多的一种金属,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左右。铁矿石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冶炼含碳量不同的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以上)和钢(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经检索,中国专利CN208473929U的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治理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其虽然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对采空区注浆效果,然而现有的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冲击力的缘故导致其易出现晃动,最终影响注浆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冲击力的缘故导致其易出现晃动,最终影响注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可以有效的固定注浆管,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包括固定套、注浆管本体和清理机构,所述注浆管本体包括外管体,所述固定套安装在外管体的外表面一端,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有钉头,所述钉头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且钉头与螺栓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内部包裹有内杆,且内杆与钉头转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片,且固定片与螺栓和钉头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的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内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注浆管本体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外管体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浆管,且第二注浆管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第二注浆管的一端设置有混浆套,所述外管体的上表面一端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浆管。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一侧上端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固定套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的前表面设置有锥齿轮A,且锥齿轮A与固定套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栓的一侧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连接杆由两根弧形枝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而组成。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剖面形状为“T”字形,且固定套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形孔洞。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驱动轮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状凸起。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驱动轮相互啮合,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连接片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且连接片的两端均设置有切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了安装在外管体外表面的固定套以及固定套上的螺栓、钉头和固定片便于扩大该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其出现不必要的晃动。2、通过设计了安装在固定套内部的驱动轮、毛刷、锥齿轮A、锥齿轮B和齿轮便于对对外管体的外表面进行清洁,防止由于泥沙粘黏而导致后续锈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钉头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钉头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毛刷部分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锥齿轮A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浆套;2、外管体;3、叶片;4、第二注浆管;5、固定套;6、钉头;7、螺栓;8、第一注浆管;9、固定块;10、毛刷;11、连接片;12、固定片;13、连接杆;14、内杆;15、锥齿轮A;16、驱动轮;17、齿轮;18、锥齿轮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所示,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包括固定套5、注浆管本体和清理机构,注浆管本体包括外管体2,固定套5安装在外管体2的外表面一端,固定套5的一侧贯穿有螺栓7,螺栓7的一端设置有钉头6,钉头6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1,且钉头6与螺栓7通过连接片11固定连接,螺栓7的内部包裹有内杆14,且内杆14与钉头6转动连接,内杆14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片12,且固定片12与螺栓7和钉头6均转动连接,固定片12的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与内杆14转动连接,为了便于扩大该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请参阅图1所示,注浆管本体还包括固定块9、固定块9与外管体2固定连接,外管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浆管4,且第二注浆管4与固定块9转动连接,第二注浆管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3,第二注浆管4的一端设置有混浆套1,外管体2的上表面一端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浆管8,为了保证注浆管的正常使用。请参阅图1所示,固定套5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毛刷10,毛刷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轮16,驱动轮16的一侧上端设置有齿轮17,且齿轮17与固定套5转动连接,齿轮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B18,锥齿轮B18的前表面设置有锥齿轮A15,且锥齿轮A15与固定套5转动连接,为了便于对外管体2的外壁进行清洁。请参阅图3和图2所示,螺栓7的一侧设置有圆形孔洞,连接杆13由两根弧形枝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而组成,为了保证固定片12的转动。请参阅图1所示,固定套5的剖面形状为“T”字形,且固定套5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形孔洞,为了保证固定套5的安装。请参阅图5所示,驱动轮16的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驱动轮16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状凸起,为了便于被驱动。请参阅图5所示,齿轮17与驱动轮16相互啮合,锥齿轮B18与锥齿轮A15相互啮合,为了保证驱动。请参阅图2所示,连接片11的剖面形状为圆弧形,且连接片11的两端均设置有切角,为了便于连接钉头6与螺栓7。工作原理:装置安装完成后,将固定套5套接在外管体2的外表面一端,然后再将外管体2插入至铁矿采空区,再将螺栓7贯穿固定套5并插入至泥土内部,然后旋转内杆14,内杆14在旋转过程中带动连接杆13进行摆动,而连接杆13在摆动过程中会带动固定片12进行旋转,并旋转漏出至钉头6的外表面,进而实现对该装置的稳定安装,由于锥齿轮A15的存在,在固定套5套接或取出过程中,锥齿轮A15被驱动旋转,而锥齿轮A15在旋转时即可通过锥齿轮B18带动齿轮17进行旋转,齿轮17驱动驱动轮16进行旋转,驱动轮16上的毛刷10即可对外管体2的外表面进行清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包括固定套(5)、注浆管本体和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本体包括外管体(2),所述固定套(5)安装在外管体(2)的外表面一端,所述固定套(5)的一侧贯穿有螺栓(7),所述螺栓(7)的一端设置有钉头(6),所述钉头(6)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1),且钉头(6)与螺栓(7)通过连接片(11)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内部包裹有内杆(14),且内杆(14)与钉头(6)转动连接,所述内杆(14)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片(12),且固定片(12)与螺栓(7)和钉头(6)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12)的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与内杆(1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包括固定套(5)、注浆管本体和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本体包括外管体(2),所述固定套(5)安装在外管体(2)的外表面一端,所述固定套(5)的一侧贯穿有螺栓(7),所述螺栓(7)的一端设置有钉头(6),所述钉头(6)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1),且钉头(6)与螺栓(7)通过连接片(11)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内部包裹有内杆(14),且内杆(14)与钉头(6)转动连接,所述内杆(14)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片(12),且固定片(12)与螺栓(7)和钉头(6)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片(12)的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与内杆(14)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本体还包括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与外管体(2)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浆管(4),且第二注浆管(4)与固定块(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注浆管(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3),所述第二注浆管(4)的一端设置有混浆套(1),所述外管体(2)的上表面一端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浆管(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矿采空区的双液注浆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5)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毛刷(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