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0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包括上料斗、升降机构、支撑柱和底座,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控制箱和电机控制升降,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上料斗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上料斗设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与所述支撑柱铰接,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低端的投料口投入混凝土,然后利用升降机构将上料斗抬高,将盛于上料斗内的混凝土通过出料口倒向喷射机,省去了直接将混凝土从低处导入喷射机所需要花费的人工劳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上料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喷射机(也叫喷浆机):主要利用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经过料腔进入沿输料管道连续输送,并喷射到施工面上去的机械,但是需要人工将混凝土合料送到料腔,但此工作劳力大。因此,现有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升降机构、支撑柱和底座,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控制箱和电机控制升降,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所述上料斗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上料斗设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与所述支撑柱铰接,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2个。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不低于1个。优选的,所述投料口设于远离所述出料口一端。优选的,所述上料斗底面一侧设为斜面,所述斜面位于所述投料口下方。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数量为2个。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与喷射机的高度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向低端的投料口投入混凝土,然后利用升降机构将上料斗抬高,将盛于上料斗内的混凝土通过出料口倒向喷射机,省去了直接将混凝土从低处导入喷射机所需要花费的人工劳力。附图说明<br>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上料斗,11-投料口,12-出料口,13-斜面,20-升降机构,30-支撑柱,40-底座,50-控制箱,60-电机,70-喷射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包括上料斗10、升降机构20、支撑柱30和底座40,所述升降机构20通过控制箱50和电机60控制升降,所述升降机构20一端与所述上料斗1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0另一端与所述底座40连接,所述上料斗10设有投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上料斗10靠近所述出料口12一侧与所述支撑柱30铰接,所述支撑柱30固定于所述底座40上。所述升降机构(20)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数量为2个。实际使用时,升降机构20一开始处于最低端,投料口11此刻位于最低端,将混凝土从投料口11倒入上料斗10,待上料斗10装满混凝土之后,开启控制箱50,启动电机60,上料斗10随着液压千斤顶的伸长,以出料口12一端为中心发生旋转,混凝土基于重力作用从出料口12倒出,喷射机70用于盛装从出料口12倒出的混凝土。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上料斗10底面一侧设为斜面13,所述斜面13位于所述投料口11下方。在本机构未工作时,上料斗10底端的斜面设计可以降低上料斗10对地面或底座40的压强,减少对地面或底座40造成的损坏。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12的数量不低于1个,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上料斗10上可以开设多个分别与喷射机70相对应的出料口12,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综上所述,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10)、升降机构(20)、支撑柱(30)和底座(40),所述升降机构(20)通过控制箱(50)和电机(60)控制升降,所述升降机构(20)一端与所述上料斗(1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0)另一端与所述底座(40)连接,所述上料斗(10)设有投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上料斗(10)靠近所述出料口(12)一侧与所述支撑柱(30)铰接,所述支撑柱(30)固定于所述底座(4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10)、升降机构(20)、支撑柱(30)和底座(40),所述升降机构(20)通过控制箱(50)和电机(60)控制升降,所述升降机构(20)一端与所述上料斗(1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0)另一端与所述底座(40)连接,所述上料斗(10)设有投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上料斗(10)靠近所述出料口(12)一侧与所述支撑柱(30)铰接,所述支撑柱(30)固定于所述底座(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0)的数量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上料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国蔡成曦陈晨卢长德张宁军申国顺娄渊浩白正恒史涛宁杨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