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01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属于汽车门系统技术领域,降噪缓冲器设置于车门玻璃所沿导轨的侧部和顶部,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与压缩固定部;提拉部设于压缩固定部的侧面;压缩固定部包括缓冲主体与防脱倒钩;防脱倒钩设于缓冲主体的侧面上;缓冲主体内部设有压缩腔;当车门玻璃上升到导轨顶部时,压缩腔被压缩以缓冲车门玻璃与车门顶框的碰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噪缓冲器可以对称平衡变形并对玻璃生产反作用力,从而减慢车门玻璃上升到门框顶部时的速度,减轻车门玻璃冲击门框的力度,降低车门玻璃冲击门框的声音,增加乘坐人的主观舒适性。带有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持久缓冲、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
本技术属于汽车门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门玻璃升降器中,缓冲器与导轨联接结构有多种形式,但是,用于降低汽车门玻璃升到顶时撞击门框力过大而引起门框变形和噪声过大缓冲器还没有;没有降噪声缓冲器的门玻璃升降器,当车门玻璃升项顶时,引起门顶框变形并生产较大噪声,从而影响乘车人的舒适感。因而,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持久缓冲效果好的车门玻璃升顶时的新型缓冲器是及其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安装于玻璃升降器的导轨顶部及其侧面,解决了降噪和减少门顶框变形缓冲器,用于缓冲玻璃升顶时的撞击力度和降低冲顶噪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一种降噪缓冲器,设置于车门玻璃所沿导轨的侧面和顶部,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与压缩固定部;所述提拉部设于压缩固定部的侧面;所述压缩固定部包括缓冲主体与防脱倒钩;所述防脱倒钩设于缓冲主体的侧面上,可于导轨上滑动;所述缓冲主体内部设有压缩腔;当所述车门玻璃上升到导轨顶部时,所述压缩腔被压缩以缓冲车门玻璃与车门的碰撞。作为优选地,所述缓冲主体与压缩腔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压缩腔为至少两个设置,相邻两压缩腔之间由加强肋分隔。作为优选地,所述压缩腔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矩形空腔、长圆形空腔与异形腔;所述缓冲主体两侧面对称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于加强肋所在水平高度上;所述弧形凸起所在的两侧面分别位于防脱倒钩所在外壁的两侧。作为优选地,所述提拉部设有防脱限位块;所述防脱限位块的横向截面积至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防脱倒钩包括防脱块与连接防脱块与缓冲主体的连接块。作为优选地,所述降噪缓冲器为软质橡胶材质。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为了提供:带有降噪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导轨,所述降噪缓冲器设于导轨的顶部;所述导轨设有用于配合固定降噪缓冲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与防脱限位块配合用于降噪缓冲器竖向定位的提拉定位孔和用于卡扣定位防脱倒钩的防脱孔;所述提拉定位孔设于导轨的顶面上,所述防脱孔设于导轨的侧面上。作为优选地,所述防脱孔具有上部的第一宽度和下部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连接块的水平宽度,并小于防脱块的水平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防脱块的水平宽度。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和压缩固定部,对应的导轨的顶部设有缓冲器的固定孔,导轨的侧壁上设有防脱滑动T形孔,防脱孔为倒置的T形;提拉部与提拉定位孔为对应设置的,提拉部能轻松穿过提拉固定孔,保证缓冲器固定于导轨顶部。防脱孔设置在导轨的侧面上,防脱倒钩与防脱孔相互配合,实现防脱倒钩的水平固定并能竖向滑动。降噪缓冲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提拉部穿过导轨顶部固定孔,防脱倒钩位于防脱孔的第二宽度处;再向上提拉降噪缓冲器,当防脱倒钩卡于第一宽度处时,软质的防脱限位块也穿过了提拉定位孔。本技术的降噪缓冲器固定在导轨的顶部,沿导轨运动的滑块带着车门玻璃上升,直到导轨顶部时,滑块直接作用于降噪缓冲器上,软质橡胶材质的缓冲器发生形变,卡扣在防脱孔内的连接块可以在防脱T形孔内滑动,从而对玻璃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了玻璃上升时玻璃与门顶框的撞击力度,从而减少车门顶框变形、降低玻璃冲顶噪声,提高了乘车人的舒适度。本技术的缓冲主体内部设有间隔的压缩腔,相邻两压缩腔间设有加强肋,缓冲主体两外侧面于加强肋所在高度设有弧形凸起。压缩腔、加强肋与弧形凸起共同作用,更好的实现了缓冲降噪。压缩腔包括位于底部的异形腔,当玻璃固定滑块向上挤压降噪缓冲器时,先是压缩异形腔,异形腔的下底面上顶可以为滑块提供更多的位移空间。本技术的降噪缓冲器的主体均为对称结构,可以对称平衡变形,从而平稳地减慢车门玻璃冲顶力度,降低车门玻璃冲击门框的声音,增加乘坐人的主观舒适性。带有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持久缓冲,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降噪缓冲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降噪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有降噪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带有降噪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带有降噪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带有降噪缓冲器的玻璃升降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玻璃升降器中的降噪缓冲器受到玻璃固定滑块挤压时的形变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提拉部;11-防脱限位块;2-压缩固定部;21-缓冲主体;211-异形腔;22-防脱倒钩;221-防脱块;3-导轨;31-防脱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2或5所示,一种降噪缓冲器,设置于车门玻璃所沿导轨3的顶部,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1与压缩固定部2;提拉部1设于压缩固定部2的顶部;压缩固定部2包括缓冲主体21与防脱倒钩22;防脱倒钩22设于缓冲主体21的外壁上;缓冲主体21内部设有压缩腔;当车门玻璃上升到导轨3顶部时,压缩腔被压缩以缓冲车门玻璃与车门的碰撞。在实施例二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缓冲主体21与压缩腔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压缩腔为至少两个设置,相邻两压缩腔之间由加强肋分隔,缓冲主体21与压缩腔均为对称结构。使用过程中,将其缓冲主体21的防脱倒钩22与提拉部1共同作用,将降噪缓冲器水平固定与竖直方向可以滑动,缓冲主体21的内部设有压缩腔,用于在固定玻璃的滑块挤压降噪缓冲器时,压缩腔内空间压缩缩小,因缓冲主体21与压缩腔均为对称结构,因为在整个的压缩过程中反作用力能平衡持久地作用于滑块,保证玻璃平稳地到达门框顶部。在实施例三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压缩腔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矩形空腔、长圆形空腔与异形腔211;矩形空腔至少设有两个;缓冲主体21两侧面对称设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设于加强肋所在水平高度上;弧形凸起所在的两侧面分别位于防脱倒钩22所在外壁的两侧。使用过程中,上下分区设置的矩形空腔、长圆形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缓冲器,设置于车门玻璃所沿导轨的侧部和顶部,其特征在于: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与压缩固定部;所述提拉部设于压缩固定部的侧面;/n所述压缩固定部包括缓冲主体与防脱倒钩;所述防脱倒钩设于缓冲主体的侧面上;/n所述缓冲主体内部设有压缩腔;当所述车门玻璃上升到导轨顶部时,所述压缩腔被压缩以缓冲车门玻璃与车门顶框的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缓冲器,设置于车门玻璃所沿导轨的侧部和顶部,其特征在于:降噪缓冲器包括提拉部与压缩固定部;所述提拉部设于压缩固定部的侧面;
所述压缩固定部包括缓冲主体与防脱倒钩;所述防脱倒钩设于缓冲主体的侧面上;
所述缓冲主体内部设有压缩腔;当所述车门玻璃上升到导轨顶部时,所述压缩腔被压缩以缓冲车门玻璃与车门顶框的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与压缩腔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压缩腔为至少两个设置,相邻两压缩腔之间由加强肋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腔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矩形空腔、长圆形空腔与异形腔;所述缓冲主体两侧面对称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于加强肋所在水平高度上;所述弧形凸起所在的两侧面分别位于防脱倒钩所在侧面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