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94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洞口防护体系,涉及建筑建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防护结构和护栏,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洞口,且防护结构包括多个连接杆和多个盖板,多个连接杆平行间隔设置,且连接杆两端可拆卸设于洞口处,盖板设于相邻连接杆间,盖板两端靠近连接杆设置,且盖板两端设有多个挂钩,挂钩匹配挂设于连接杆上,挂钩的开口直径小于连接杆直径,护栏围合于防护结构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并保证洞口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洞口防护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建工
,具体涉及一种洞口防护体系。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电梯往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高层建筑而言,电梯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电梯井的深度随着建筑物高度逐渐提高,因此,电梯井防护往往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现有的电梯井多为敞开式电梯井,现行的敞开式电梯井口防护基本采用硬质模板进行封闭,采用硬质模板进行封闭的电梯井口不仅不美观,且硬质模板也容易被扰动,从而导致硬质模板起到的防护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洞口防护体系,能够在保证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并保证洞口安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洞口,且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两端可拆卸设于洞口处;-多个盖板,所述盖板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杆间,所述盖板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杆设置,且所述盖板两端设有多个挂钩,所述挂钩匹配挂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挂钩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杆直径;护栏,所述护栏围合于所述防护结构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护栏上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扬声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扬声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为人体接近传感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护栏上设有灯管、第二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灯管和第二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强度,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灯管发光。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光线传感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护结构一侧设有一覆盖洞口的密目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杆上沿其直径方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等于所述挂钩的厚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杆通过一扣件可拆卸设于洞口处,所述扣件两端通过螺栓与洞口处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护栏和防护结构上均涂有黑红交替的油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一种洞口防护体系,通过设置的防护结构,能够对洞口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的护栏,能够保证洞口处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洞口防护体系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洞口防护体系的正视图。图中:1-防护结构,11-连接杆,12-盖板,13-挂钩,14-通孔,2-护栏,3-报警装置,4-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包括防护结构1和护栏2,防护结构1用于覆盖洞口,且防护结构1包括多个连接杆11和多个盖板12,多个连接杆11平行间隔设置,且连接杆11两端可拆卸设于洞口处,盖板12设于相邻连接杆11间,盖板12两端靠近连接杆11设置,且盖板12两端设有多个挂钩13,挂钩13匹配挂设于连接杆11上,挂钩13的开口直径小于连接杆11直径,护栏围合于防护结构1外。通过设置的防护结构1,能够对洞口起到防护的作用,其中,通过连接杆11和盖板12的装配式结构,能够便于防护结构1的运输和存放,且盖板12和连接杆11通过挂钩13连接,能够避免连接的盖板12出现被扰动的情况,即盖板12能够保持与连接杆11的连接状态,从而提高对洞口的防护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的护栏2,能够保证洞口处的安全,避免人员靠近洞口而出现安全事故,该洞口防护体系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安装与拆卸的特点,其能够就地取材,材料易于获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护栏2上设有报警装置3,报警装置3包括第一传感器、扬声器和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和扬声器信号连接,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优选地,第一传感器为人体接近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扬声器发出警报,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靠近该洞口防护体系,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靠近该洞口防护体系时,第一传感器会发送警报信号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传感器发送的警报信号时,会控制扬声器发出警报,以达到提醒接近的人员。护栏2上设有灯管、第二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灯管和第二传感器信号连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强度,优选地,第二传感器为光线传感器,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灯管发光,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光线强度,能够在检测到光线较弱(夜晚)时,该第二传感器会发送光线信号至第二控制器,该第二控制器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光线信号时,会控制灯管进行常亮或闪烁显示,以提醒人员此处为施工区域。参见图1和图2所示,盖板12上设有若干通孔14,能够保证洞口的通风状况,避免洞口下方施工人员由于空气不流通,而出现缺氧或者空气质量差的情况,防护结构1一侧设有一覆盖洞口的密目网,能够密目网的设置,能够避免细小的材料通过钢板掉进洞口,保证了洞口下方施工人员的安全。连接杆11上沿其直径方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宽等于挂钩的厚度,能够环形凹槽的设置,能够在将盖板12通过挂钩13挂设于连接杆11上时,环形凹槽对挂钩1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避免由于外力影响导致挂钩13在连接杆11上滑动,从而导致盖板12出现错位的情况,导致被防护的洞口漏出,进而提高了该洞口防护体系的防护安全性能。连接杆11通过一扣件4可拆卸设于洞口处,扣件4两端通过螺栓与洞口处固定,通过扣件4的设置,能够将连接杆11可拆卸的固定于洞口处,避免连接好的防护结构在外力情况下出现扰动的情况,同时,扣件4的螺栓连接,也便于完成对连接杆11两端的固定。护栏2和防护结构1上均涂有黑红交替的油漆,通过黑红交替的油漆设置,能够在白天时,对经过的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醒路过人员此处为施工处,从而提高了该洞口处的安全性。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结构(1),所述防护结构(1)用于覆盖洞口,且所述防护结构(1)包括:/n-多个连接杆(11),多个所述连接杆(11)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11)两端可拆卸设于洞口处;/n-多个盖板(12),所述盖板(12)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杆(11)间,所述盖板(12)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杆(11)设置,且所述盖板(12)两端设有多个挂钩(13),所述挂钩(13)匹配挂设于所述连接杆(11)上,所述挂钩(13)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杆(11)直径;/n护栏(2),所述护栏围合于所述防护结构(1)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结构(1),所述防护结构(1)用于覆盖洞口,且所述防护结构(1)包括:
-多个连接杆(11),多个所述连接杆(11)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11)两端可拆卸设于洞口处;
-多个盖板(12),所述盖板(12)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杆(11)间,所述盖板(12)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杆(11)设置,且所述盖板(12)两端设有多个挂钩(13),所述挂钩(13)匹配挂设于所述连接杆(11)上,所述挂钩(13)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杆(11)直径;
护栏(2),所述护栏围合于所述防护结构(1)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2)上设有报警装置(3),所述报警装置(3)包括第一传感器、扬声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扬声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洞口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人体接近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泽帅钱涛奚雷文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