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47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由若干管廊单体拼装而成,管廊单体包括管廊墙板、L型廊体连接件、第一矩形肋、第二矩形肋、第二矩形凹槽和预留螺栓孔;所述管廊墙板通过四个L型廊体连接件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管廊墙板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第一矩形肋,位于左右两侧的管廊墙板上分别设置第二矩形肋和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肋与第二矩形凹槽的尺寸相匹配,沿管廊方向上相邻的管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矩形肋和第二矩形凹槽拼插连接,所述管廊单体具有一个、两个或者四个管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运输便捷、空间充足、防水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复杂、安装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
本技术属于地下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地下综合管廊整体性差,结构不够稳定,管廊空间浪费或不足,还有安装建费时费力的情况,给城市地下施工带来了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该廊仓数可变,整体稳定性高,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局部破坏,整体结构为预制钢混材料,整体结构强度高,能满足综合管廊的使用条件。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运输便捷、空间充足,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复杂、安装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由若干管廊单体拼装而成,所述的管廊单体包括若干个管廊墙板、L型廊体连接件、第一矩形肋、第二矩形肋、第二矩形凹槽和预留螺栓孔;所述管廊墙板通过四个L型廊体连接件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管廊墙板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第一矩形肋,位于左右两侧的管廊墙板上分别设置第二矩形肋和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肋与第二矩形凹槽的尺寸相匹配,沿管廊方向上相邻的管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矩形肋和第二矩形凹槽拼插连接,所述管廊单体具有一个、两个或者四个管仓。所述管廊单体通过一个内部分隔墙板分隔成两个管仓,所述管廊单体通过四个十字交叉设置的内部分隔墙板分隔成四个管仓,四个内部分隔墙板的十字交叉部位通过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连接,其节点四周布置有L型薄钢板,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连接竖直方向上内部分隔墙板的两翼缘长度长于横向两个翼缘,其上均等距沿管廊方向布置预留螺栓孔;所述的L型薄钢板上两个翼缘上均匀布置预留螺栓孔。所述的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上的4个肋与T型外壁连接件连接时外伸的肋相同,其截面大小与内部分隔墙板上的第一矩形凹槽相匹配,竖向的两肋长于横向的两肋,连接时先连接横向的两个内部分隔墙板后进行竖向的内部分隔墙板的连接。所述内部分隔墙板的两端通过T型外壁连接件与管廊墙板相连;所述的内部分隔墙板为矩形板,其两侧对称布置有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两侧板体上布置有预留螺栓孔;T型外壁连接件上的腹板厚度与管廊墙板上的第一矩形肋厚度相同,翼缘长度大于管廊墙板厚度,超出的部分与内部分隔墙板上的第一矩形凹槽形状和体积相同。内部分隔墙板的两侧粘贴有内贴墙板。管廊单体外侧表面上管廊墙板的连接接缝处布置建筑防水胶带。所述的L型廊体连接件为L型实心体,其上两边都布置有一个带有预留螺栓孔的第一矩形肋,与管廊墙板上的第一矩形肋大小相等,第一矩形肋厚度为管廊墙板厚度的一半。所述的L型廊体连接件上的第一矩形肋与管廊墙板上的第一矩形肋大小相等,对接后,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T型外壁连接件上的两翼缘与管廊墙板上的第一矩形肋大小相等,对接后,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L型廊体连接件、T型外壁连接件上的腹板表面都布置有防水垫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可变仓结构。所述的单仓,双仓以及四仓管廊都是由管廊墙板、L型廊体连接件和T型外壁连接件构成外侧结构,双仓综合管廊内部布置有内部分隔墙板分仓,四仓综合管廊内部由4个内部分隔墙板和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配合进行分仓,再由L型薄钢板布置在节点四周进行加固连接。L型廊体连接件、T型外壁连接件上的肋表面布置有防水垫层,与管廊墙板连接时布置在两者缝隙之间,起到内防水作用,管廊之间的连接通过管廊墙板上的第二矩形肋、第二矩形凹槽相互契合和L型廊体连接件搭接相邻的两个管廊墙板,在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在相邻管廊墙板连接接缝处,还布置有建筑防水胶带进行外表面防水。内部布置有内贴墙板贴于竖向内部分隔墙板上使同一水平的两个仓之间分仓稳定。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四角处都有L型廊体连接件连接,整体稳定性高,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局部破坏,且仓数可根据需求变化,整体结构为预制钢混材料,整体结构强度高,能满足综合管廊的使用条件,而且包括内外防水两层防水措施。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运输便捷、空间充足、防水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复杂、安装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3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截面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2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截面正视图;图3为实施例1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截面正视图;图4为实施例1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截面结构拼接示意图;图5为管廊墙板截面正视图;图6为单个管廊单体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2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俯视图;图8为内部分隔墙板正视图;图9为实施例3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竖向两个管廊墙板与T型外壁连接件连接局部图;图10为实施例3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转角处管廊墙板与L型廊体连接件连接局部图;图11为实施例3所示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4个内部分隔墙板与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连接局部图。图中:1为管廊墙板、2为内部分隔墙板、3为L型廊体连接件、4为T型外壁连接件、5为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6为第一矩形肋、7为第一矩形凹槽、8为第二矩形肋、9为第二矩形凹槽、10为L型薄钢板、11为内贴墙板、12为防水垫层、13为建筑防水胶带、14为高强螺栓、15为预留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本技术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由若干管廊单体拼装而成。如图3、4所示,所述的管廊单体包括四个管廊墙板1和四个L型廊体连接件3、第一矩形肋6、第二矩形肋8、第二矩形凹槽9和预留螺栓孔15;所述管廊墙板通过L型廊体连接件3连接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该矩形形成一个管仓。管廊墙板与L型廊体连接件之间通过高强螺栓14进行固定。如图5所示,管廊墙板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第一矩形肋6,第一矩形肋6上布置有预留螺栓孔15。如图6所示,位于左右两侧的管廊墙板上分别布置有第二矩形肋8和第二矩形凹槽9,第二矩形肋8与第二矩形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管廊单体拼装而成,所述的管廊单体包括若干个管廊墙板(1)、L型廊体连接件(3)、第一矩形肋(6)、第二矩形肋(8)、第二矩形凹槽(9)和预留螺栓孔(15);所述管廊墙板通过四个L型廊体连接件(3)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管廊墙板(1)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第一矩形肋(6),位于左右两侧的管廊墙板(1)上分别设置第二矩形肋(8)和第二矩形凹槽(9),第二矩形肋(8)与第二矩形凹槽(9)的尺寸相匹配,沿管廊方向上相邻的管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矩形肋(8)和第二矩形凹槽(9)拼插连接,所述管廊单体具有一个、两个或者四个管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管廊单体拼装而成,所述的管廊单体包括若干个管廊墙板(1)、L型廊体连接件(3)、第一矩形肋(6)、第二矩形肋(8)、第二矩形凹槽(9)和预留螺栓孔(15);所述管廊墙板通过四个L型廊体连接件(3)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管廊墙板(1)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第一矩形肋(6),位于左右两侧的管廊墙板(1)上分别设置第二矩形肋(8)和第二矩形凹槽(9),第二矩形肋(8)与第二矩形凹槽(9)的尺寸相匹配,沿管廊方向上相邻的管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矩形肋(8)和第二矩形凹槽(9)拼插连接,所述管廊单体具有一个、两个或者四个管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单体通过一个内部分隔墙板(2)分隔成两个管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单体通过四个十字交叉设置的内部分隔墙板(2)分隔成四个管仓,四个内部分隔墙板的十字交叉部位通过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5)连接,其节点四周布置有L型薄钢板(10),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5)连接竖直方向上内部分隔墙板(2)的两翼缘长度长于横向两个翼缘,其上均等距沿管廊方向布置预留螺栓孔(15);所述的L型薄钢板(10)上两个翼缘上均匀布置预留螺栓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仓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型内墙板连接件(5)上的4个肋与T型外壁连接件(4)连接时外伸的肋相同,其截面大小与内部分隔墙板(2)上的第一矩形凹槽(7)相匹配,竖向的两肋长于横向的两肋,连接时先连接横向的两个内部分隔墙板(2)后进行竖向的内部分隔墙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胡博夫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