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99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及施工方法,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包括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两侧地面的侧墙,以及设置于两侧侧墙上端承担结构上部荷载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若干预制梁,以及铺设于若干预制梁上面的混凝土现浇板;两侧侧墙的外侧,以及混凝土现浇板上面通过填筑材料填充所需要的地形。施工时,先用预制梁与侧墙简支形成的框架结构;然后在预制梁上浇筑混凝土现浇板;最后填充填筑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影响敞开段内部的交通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敞开段上部地块空间使地块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建造
,特别涉及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的隧道由暗埋段和敞开段组成;暗埋段埋于地面以下,对地面交通、地块的使用无影响,而敞开段对地块产生了一定的分割,隔断了敞开段两侧的交流和联系,不利于地块的开发利用,对周边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在现有技术中,现浇钢筋混凝土通道顶板需要现场搭设支架浇筑,封闭隧道内交通。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敞开段内部的交通情况下,将敞开段两侧被分割的地块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及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敞开段内部的交通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敞开段上部地块空间使地块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包括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敞开段两侧地面的侧墙,以及设置于两侧所述侧墙上端承担结构上部荷载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若干沿两侧所述侧墙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的预制梁,以及铺设于若干所述预制梁上面的混凝土现浇板;两侧所述侧墙的外侧,以及所述混凝土现浇板上面通过填筑材料填充形成所需要的地形。优选的,每一所述预制梁与所述混凝土现浇板相对应的部分均设有剪力键进行连接。优选的,两侧所述侧墙的下端与地面之间均设有基础,且均通过所述基础与地面固定。优选的,两侧所述侧墙的上端与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的两侧之间设有后浇带,且均通过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形成水密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在既有隧道敞开段两侧的地面上分别建造所述侧墙;步骤2、在两侧所述侧墙的内侧搭建防护支架,然后在两侧所述侧墙的上端架设若干所述预制梁;步骤2、在若干所述预制梁上面浇筑所述混凝土现浇板形成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步骤4、在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在两侧所述侧墙的外侧,以及所述混凝土现浇板上面通过填筑材料填充形成所需要的地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可一跨跨越隧道敞开段道路,缩短现场施工工期,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中预制梁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再在预制梁上浇筑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现浇板和预制梁形成叠合构件一起承担结构上部荷载,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现浇板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更好的耐久性,而预制梁与侧墙形成的框架结构能够便于后期很好的抵抗侧墙外侧的土压力。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施工期间采用履带吊或汽车吊吊装施工,无需封闭道路交通,有更好的的社会效益。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侧墙建造的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建造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7上方,包括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7两侧地面的侧墙3,以及设置于两侧侧墙3上端承担结构上部荷载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其中,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若干沿两侧侧墙3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的预制梁1,以及铺设于若干预制梁1上面的混凝土现浇板2;两侧侧墙3的外侧,以及混凝土现浇板2上面通过填筑材料6填充形成所需要的地形。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预制梁1和混凝土现浇板2,预制梁1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预制梁1现场吊装好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现浇板2,混凝土现浇板2和预制梁1形成叠合构件一起承担结构上部荷载,而且混凝土现浇板2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和极佳的耐久性;预制梁1与侧墙3简支形成的框架结构在后期使用阶段能够很好的抵抗侧墙3外侧的土压力。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预制梁1与混凝土现浇板2相对应的部分均设有剪力键进行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两侧侧墙3的下端与地面之间均设有基础5,且均通过基础5与地面固定。在某些实施例中,两侧侧墙3的上端与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的两侧之间设有后浇带4,且均通过后浇带4与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形成水密封。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在既有隧道敞开段7两侧的地面上分别建造侧墙3;步骤2、在两侧侧墙3的内侧搭建防护支架8,然后在两侧侧墙3的上端架设若干预制梁1;步骤2、在若干预制梁1上面浇筑混凝土现浇板2形成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步骤4、在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在两侧侧墙3的外侧,以及混凝土现浇板2上面通过填筑材料6填充形成所需要的地形。实施例2于某市隧道复线敞开段的上盖结构,上盖结构跨径为18m、19m,宽160m,结构总面积为3178㎡;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使隧道上方的某公园被分割的地块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7)上方,包括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敞开段(7)两侧地面的侧墙(3),以及设置于两侧所述侧墙(3)上端承担结构上部荷载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若干沿两侧所述侧墙(3)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的预制梁(1),以及铺设于若干所述预制梁(1)上面的混凝土现浇板(2);/n两侧所述侧墙(3)的外侧,以及所述混凝土现浇板(2)上面通过填筑材料(6)填充所需要的地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设置于既有隧道敞开段(7)上方,包括设置于所述既有隧道敞开段(7)两侧地面的侧墙(3),以及设置于两侧所述侧墙(3)上端承担结构上部荷载的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叠合板梁结构包括若干沿两侧所述侧墙(3)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的预制梁(1),以及铺设于若干所述预制梁(1)上面的混凝土现浇板(2);
两侧所述侧墙(3)的外侧,以及所述混凝土现浇板(2)上面通过填筑材料(6)填充所需要的地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预制梁(1)与所述混凝土现浇板(2)相对应的部分均设有剪力键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隧道敞开段上方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侧墙(3)的下端与地面之间均设有基础(5),且均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玮琳蒋维刚马韩江董夏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