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刚专利>正文

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2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涉及水泥搅拌桩领域。包括钻头,所述钻头两侧均设有主转叶,所述主转叶与钻头固定连接,所述钻头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部设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第一圆形齿轮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圆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凸起。该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顶盖内设有往复机构,每个滑动转叶都能够在两个固定转叶之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较小土块在滑动转叶和固定转叶之间难以保持完整,以达到粉碎较大小土块的目的,土块被粉碎得越小,水泥土结构强度的离散性也就越小,其强度就越高,在该地基上的建筑也就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
本技术涉及搅拌桩
,具体为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
技术介绍
水泥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两片转叶之间有较大大的距离,不能将水泥与土搅拌得完全充分均匀,水泥土中留有一些未被粉碎的小土块,在搅拌是水泥后会出现水泥包裹土块的现象,土块之间的大孔隙基本已经被水泥的颗粒所充盈,所以实际加固后的水泥土中形成了大象的水泥较多的微区,而小的土块内部没有水泥,水泥土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强度较高、水稳定性较好的水泥石区域和相对强度较弱的小土块区,而小土块区越多则说明地基的强度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包括钻头,所述钻头两侧均设有主转叶,所述主转叶与钻头固定连接,所述钻头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部设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第一圆形齿轮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圆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圆形齿轮一侧设有第二圆形齿轮,所述第一凸起贯穿第二圆形齿轮轴心与第二圆形齿轮套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与第一圆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圆形齿轮一侧设有曲动杆,所述曲动杆一端与第二凸起套接,所述第一圆形齿轮底部设有管套,所述管套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套上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曲动杆另一端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一端与曲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起另一端穿过条形开口延伸至管套内部,所述管套内部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第三凸起另一端套接。所述顶盖内腔底部设有第四圆形齿轮,所述第四圆形齿轮底部设有主轴承,所述主轴承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圆形齿轮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设有小型轴承,所述小型轴承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有第三圆形齿轮,所述第三圆形齿轮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形齿轮与第四圆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顶盖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钻头外部设有下滑动连接环,所述下滑动连接环与钻头套接,所述下滑动连接环两侧均设有滑动支杆,两个所述滑动支杆底部均与下滑动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钻头两侧均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滑动支杆在条形凹槽内部,所述滑动支杆顶部设有上滑动连接环,两个所述滑动支杆均与上滑动连接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钻头顶部设有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两端均设有固定支杆,两个所述固定支杆的底部均与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杆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环,两个所述固定支杆均与固定连接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盖底部设有圆形开口,所述第四圆形齿轮底部贯穿圆形开口延伸至顶盖外部与固定连接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盖底部设有圆形开口,所述第四圆形齿轮底部贯穿圆形开口延伸至顶盖外部与固定连接环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支杆上均设有两个固定转叶,所述固定转叶的中间与固定支杆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动支杆上均设有两个滑动转叶,所述滑动转叶的中间与滑动支杆固定连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的主转叶设置在钻头的前端,可以优先将泥土搅拌松动,顶盖内设有往复机构,每个滑动转叶都能在两个固定转叶之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滑动转叶旋转的同时往复向该滑动转叶的上下固定转叶靠近贴合,较小土块在滑动转叶和固定转叶之间难以保持完整,以达到粉碎较大小土块的目的,土块被粉碎得越小,水泥土结构强度的离散性也就越小,地基的强度就越高,在该地基上的建筑也就更加稳定。2、该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设置了主动转叶、固定转叶和滑动转叶的多种转叶的组合形式,使该水泥搅拌桩对泥土搅拌更加均匀,施工人员不需要对水泥土进行太过多次的搅拌,减少了施工人员施工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加快了地基的成型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盖底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盖截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放大图。图中:1钻头、2主转叶、3下滑动连接环、4滑动支杆、5固定连接杆、6固定支杆、7固定转叶、8滑动转叶、9顶盖、10上滑动连接环、11固定连接环、12第一圆形齿轮、13第二圆形齿轮、14曲动杆、15管套、16传动杆、17滑动主杆、18第三圆形齿轮、19第四圆形齿轮、20主轴承、21第二转动杆、22条形开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如图1-5所示,包括钻头1,钻头1两侧均设有主转叶2,主转叶2与钻头1固定连接,钻头1外部设有下滑动连接环3,下滑动连接环3与钻头1套接,下滑动连接环3两侧均设有滑动支杆4,两个滑动支杆4底部均与下滑动连接环3固定连接,钻头1两侧均设有条形凹槽,滑动支杆4在条形凹槽内部,主转叶2设置在钻头1的最前端,可以优先将泥土搅拌松动,以便滑动支杆4能够在卡在条形凹槽内部的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两个滑动支杆4上均设有两个滑动转叶8,滑动转叶8的中间与滑动支杆4固定连接,滑动支杆4顶部设有上滑动连接环10,两个滑动支杆4均与上滑动连接环10固定连接,钻头1顶部设有固定连接杆5,固定连接杆5两端均设有固定支杆6,两个固定支杆6的底部均与固定连接杆5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支杆6上均设有两个固定转叶7,固定转叶7的中间与固定支杆6固定连接,固定支杆6顶部设有固定连接环11,两个固定支杆6均与固定连接环11固定连接,每个滑动转叶8在旋转的同时又能够在两个固定转叶7之间上下往复运动,将难以粉碎的小土块搅拌粉碎。钻头1顶部设有顶盖9,顶盖9内部设有第一圆形齿轮12,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圆形齿轮1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顶盖9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二圆形齿轮13,第一凸起贯穿第二圆形齿轮13轴心与第二圆形齿轮13套接,第二圆形齿轮13与第一圆形齿轮12啮合连接,第二圆形齿轮13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圆形齿轮13一侧设有曲动杆14,曲动杆14一端与第二凸起套接,第一圆形齿轮12底部设有管套15,管套15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管套15上设有条形开口22,曲动杆14另一端设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一端与曲动杆14固定连接,第三凸起另一端穿过条形开口22延伸至管套15内部,管套15内部设有传动杆16,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包括钻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两侧均设有主转叶(2),所述主转叶(2)与钻头(1)固定连接,所述钻头(1)顶部设有顶盖(9);/n所述顶盖(9)内部设有第一圆形齿轮(12),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圆形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9)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二圆形齿轮(13),所述第一凸起贯穿第二圆形齿轮(13)轴心与第二圆形齿轮(13)套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与第一圆形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一侧设有曲动杆(14),所述曲动杆(14)一端与第二凸起套接,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底部设有管套(15),所述管套(15)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套(15)上设有条形开口(22),所述曲动杆(14)另一端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一端与曲动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起另一端穿过条形开口(22)延伸至管套(15)内部,所述管套(15)内部设有传动杆(16),所述传动杆(16)与第三凸起另一端套接;/n所述顶盖(9)内腔底部设有第四圆形齿轮(19),所述第四圆形齿轮(19)底部设有主轴承(20),所述主轴承(20)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圆形齿轮(19)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一端设有小型轴承,所述小型轴承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上设有第三圆形齿轮(18),所述第三圆形齿轮(18)与第二转动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形齿轮(18)与第四圆形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1)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基硬化用的水泥搅拌桩,包括钻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两侧均设有主转叶(2),所述主转叶(2)与钻头(1)固定连接,所述钻头(1)顶部设有顶盖(9);
所述顶盖(9)内部设有第一圆形齿轮(12),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圆形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9)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一侧设有第二圆形齿轮(13),所述第一凸起贯穿第二圆形齿轮(13)轴心与第二圆形齿轮(13)套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与第一圆形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3)一侧设有曲动杆(14),所述曲动杆(14)一端与第二凸起套接,所述第一圆形齿轮(12)底部设有管套(15),所述管套(15)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套(15)上设有条形开口(22),所述曲动杆(14)另一端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一端与曲动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起另一端穿过条形开口(22)延伸至管套(15)内部,所述管套(15)内部设有传动杆(16),所述传动杆(16)与第三凸起另一端套接;
所述顶盖(9)内腔底部设有第四圆形齿轮(19),所述第四圆形齿轮(19)底部设有主轴承(20),所述主轴承(20)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圆形齿轮(19)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一端设有小型轴承,所述小型轴承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上设有第三圆形齿轮(18),所述第三圆形齿轮(18)与第二转动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圆形齿轮(18)与第四圆形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1)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顶盖(9)内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刚彭雷
申请(专利权)人:金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