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31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所述底座是位于座椅装置整体装配下侧的机构,包括固板、强度肋、第一结合柱、高度调整螺栓和锁紧手轮,所述第一结合柱位于所述固板上,所述度调整螺栓和锁紧手轮均位于所述第一结合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手动操作简单的机械结构,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司机室的舒适度,增加人的愉悦感,同时采用座椅与底座可拆卸结构,为设备检修等工作留出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司机室生产
,涉及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的底座结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常见的起重机司机室座椅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直接将座椅焊接于司机室底板上固定,而起重机司机室内的控制台为方便操作固定在座椅两侧,当控制台需要检修时,一体式座椅无法移动为控制台留出足够的空间检修,造成检修困难,同时一体式的座椅结构在调节高度时通常采用弹簧式结构,弹簧在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弹力失效的问题,使高度调节功能出现不到位或失效的状况,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座椅装置下侧,包括固板、强度肋、第一结合柱、高度调整螺栓和锁紧手轮,所述第一结合柱位于所述固板上,所述度调整螺栓和锁紧手轮均位于所述第一结合柱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柱固设在所述固板中心位置,所述强度肋固设在所述第一结合柱与所述固板上,所述第一结合柱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排列的通孔,通孔的数量和间距与座椅高度调节方案相配,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有高度调整螺栓,所述高度调整螺栓通过防松螺母紧固在所述第一结合柱上,所述通孔上方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结合柱相配,所述第一孔内螺纹转动设置有锁紧手轮。进一步的;所述强度肋为矩形阵列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结合柱为中空结构。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结合柱内径配合组装的是直径稍小的第二结合柱,两者配合时不会晃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所述固板上固定在起重机司机室的底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手动操作简单的机械结构,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司机室的舒适度,增加人的愉悦感,同时采用座椅与底座可拆卸结构,为设备检修等工作留出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起重机司机室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盖装置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吊环装置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围板装置中内围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围板装置中外围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中拉手合上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中拉手打开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翻转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后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中底座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中滑移机构的滑移细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市面上常见的起重机司机室座椅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直接将座椅焊接于司机室底板上固定,而起重机司机室内的控制台为方便操作固定在座椅两侧,当控制台需要检修时,一体式座椅无法移动为控制台留出足够的空间检修,造成检修困难,同时一体式的座椅结构在调节高度时通常采用弹簧式结构,弹簧在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弹力失效的问题,使高度调节功能出现不到位或失效的状况,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实施例1:如图9-12所示,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所述底座位于座椅装置下侧,包括固板410、强度肋418、第一结合柱409、高度调整螺栓411和锁紧手轮412,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位于所述固板410上,所述度调整螺栓和锁紧手轮412均位于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上。所述固板410固设在起重机司机室的底板104上,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固设在所述固板410中心位置,所述四组强度肋418矩形分布固设在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与所述固板410上,所述强度肋418对所述第一结合柱409进行支撑,加强整体强度,避免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因座椅419装置整体装配时产生的重力而弯曲变形,增加了各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结合柱409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排列的通孔,通孔的数量和间距随座椅419高度调节方案要求而定,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有高度调整螺栓411,所述高度调整螺栓411通过防松螺母紧固在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上,所述通孔上方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位置随所述第一结合柱409而定,所述第一孔内螺纹转动设置有锁紧手轮412,座椅419装置装配时伸入所述第一结合柱409的结构为第二结合柱408,其直径稍小于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内径,使两者配合装配时,不会因间隙过大,产生晃动,同时所述高度调整螺栓411支撑伸入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内的所述第二结合柱408,并通过将上述高度调整螺栓411放置在不同的位置的通孔内进而将所述第二结合柱408抬升至不同位置来调节座椅419的高度,高度调整后,转动所述锁紧手轮412将所述第二结合柱408锁紧,使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和位于指定高度的所述第二结合柱408两者处于锁紧状态,避免工作人员坐时摇晃,提高座椅419的舒适度。实施例2:如图1-13所示,一种起重机司机室,包括上盖装置、围板装置、底板104、拉手装置和座椅装置,所述底板104四周与围板装置焊接固定,所述上盖装置在上侧与围板装置固定,所述座椅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104上,所述拉手装置位于围板装置上。如图2-3所示,所述上盖装置包括顶盖101,所述顶盖101整体采用槽型凹凸结构,能增强所述顶盖101的抗弯强度,如此所述顶盖101在受到挤压或冲击时表面就不容易变形。抗弯强度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截面的厚度,而所述顶盖101表面凹凸不平就相当于增加了截面的厚度,而且材料大部分分布在外表面,可以大大提高抗弯能力,槽型凹凸结构组数由所述顶盖101需承受强度而定,所述顶盖101整体形状为弧形,相较于平顶结构而言,更容易使泥土等杂质脱离,避免积尘。所述顶盖101边缘固设有排水槽108,从而使雨水通过特定通道排出,提高整体的整洁度。所述顶盖101四周矩形分布设有吊环装置,所述吊环装置包括吊环100、橡胶密封垫110、衬板112和矩形分布且固设有于所述顶盖101上的搭子111,所述吊环100依次通过所述橡胶密封垫110、搭子111、衬板112与所述螺母113紧固连接,所述搭子111位置高于所述顶盖101表面,防止雨水灌入,并通过所述橡胶密封垫110进一步防止雨水渗入,且为保证司机室外观美观,所述螺母113、衬板112位于司机室内,并为进一步加强紧固能力,所述螺母113、衬板112和所述顶盖101之间进行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座椅装置下侧,包括固板(410)、强度肋(418)、第一结合柱(409)、高度调整螺栓(411)和锁紧手轮(412),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位于所述固板(410)上,所述度调整螺栓(411)和锁紧手轮(412)均位于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座椅装置下侧,包括固板(410)、强度肋(418)、第一结合柱(409)、高度调整螺栓(411)和锁紧手轮(412),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位于所述固板(410)上,所述度调整螺栓(411)和锁紧手轮(412)均位于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柱(409)固设在所述固板(410)中心位置,所述强度肋(418)固设在所述第一结合柱(409)与所述固板(410)上,所述第一结合柱(409)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排列的通孔,通孔的数量和间距与座椅高度调节方案相配,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有高度调整螺栓(411),所述高度调整螺栓(411)通过防松螺母紧固在所述第一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禹门金鑫陈寅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港起重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