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34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板管式换热器,包括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其包括板片包,所述板片包设置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板间介质通道与供冷介质流通的管侧通道,板片包括至少两个板片A与至少两个板片B,所述板片A与板片B间隔堆叠设置;分配区,其设置在板片包两侧,包括设置在板片包一侧的分配通道以及设置在板片包另一侧的收集分配通道;换热器上还分别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所述板间介质通道与热介质进出口连通,管侧通道与冷介质进出口连通,冷介质经冷介质进口进入分配通道进行分配后,经过管侧通道,到达收集分配通道,而后从收集分配通道再经管侧通道返回到分配通道,多个循环从出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易阻塞、传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管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板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效果好的板管式换热器,而按向均分板管式换热器具备一系列优点,诸如不怕介质脏堵,用于蒸发器时不易结冰等且传热系数很高,是替代管壳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的一种有效换热器;但是目前在结构上的一些设计,导致按向均分板管式换热器传热效率不高,阻碍了按向均分板管式换热器的进一步推广。因此,合理的设计板型以及流体在板间的分配,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板管式的换热效率,从而发挥很好的绿色节能减排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一种不易阻塞、传热效率高的板管式换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板管式换热器,包括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其包括板片包,所述板片包设置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板间介质通道与供冷介质流通的管侧通道,板片包括至少两个板片A与至少两个板片B,所述板片A与板片B间隔堆叠设置;分配区,其设置在板片包的两侧,包括设置在板片包一侧的分配通道以及设置在板片包另一侧的收集分配通道,对管侧通道进入的介质进行收集、分配;换热器上还分别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所述板间介质通道与热介质进出口连通,管侧通道与冷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板片A、板片B上设有与热介质进出口相对应的通孔,冷介质经冷介质进口进入分配通道进行分配后,经过管侧通道,到达收集分配通道,而后从收集分配通道再经管侧通道返回到分配通道,进行多个分配收集分配的过程后,最后从出口流出。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板片A与板片B上都设有小管束,所述相邻的板片A小管束、板片B上的小管束相适配并形成前后走向的管侧通道,板片A与前侧相邻的板片B形成上下走向的板间介质通道。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板间介质通道内设有横向设置在板片A或板片B上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错列排布板间介质通道内,以使得介质在板间介质通道内呈S型或者Z型流向。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分配区包括设置板片包前侧的至少两块底板以及设置在板片包后侧的至少两块端板,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收集分配通道,所述端板之间设有分配通道,所述底板与端板上都设有第二导流件,使得介质在装置中可多流程折流。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收集分配通道上设有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二导流件,所述的分配通道上设有两个第二导流件,收集分配通道、分配通道具有分别沿底板、端板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收集分配通道的第二导流件设置在底板的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的分配通道的第二导流件分别设置在端板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导流件与端板、底板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分配区包包括设置在板片包后侧的端板T与端板F,所述的收集分配区包括设置在板片包前侧的底板M与底板N,所述的端板F、底板N上设有支撑件,且还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端板T与底板M上设有与支撑件相适配的支撑配合件。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的第二通孔数量均等。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第一导流件的直径小于板片A、板片B的宽度。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板片A与板片B的侧部都设有翻边。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底板与端板外侧部都设有至少一块加强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还设有对介质进行分配收集分配的分配区,介质从介质进出口进入到分配通道中,在分配通道中将介质分配进入至管侧通道内,通过板片包,而后进入至收集分配通道中,收集分配通道对来自管侧通道的介质进行收集在分配至管侧通道内,返回至分配通道中,如此进行多个分配收集分配的过程,最后从介质出口流出,这种方式,管侧通道可形成多流程折流,阻力更小,提高换热效率,且防止介质脏堵;(2)本专利技术中分配通道与收集分配通道中设有相互配合的导流件,使得介质可以形成S型或者Z型流动,增加了介质的流程长度,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3)本专利技术中板间介质通道设置有错列排布的导流件,引导介质在板间介质通道的流向,使得介质可沿板间介质通道按照设定的S型或者Z型或者其他流线型进行流动,增加流程,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可通过改变导流件的位置以及长度,控制介质的流向以及流速;(4)本专利技术中冷热介质分别在管侧通道、板间介质通道中分隔开,进行冷热交换,板片间阻力更小,提高换热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四个区域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板片A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板片B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端板F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端板T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板M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底板N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方法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段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9所示,板管换热器包括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其包括板片包1,所述板片包1设置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板间介质通道与供冷介质流通的管侧通道,板片包1括至少两个板片A12与至少两个板片B13,所述板片A12与板片B13间隔堆叠设置;分配区,其设置在板片包1的两侧,包括设置在板片包1一侧的分配通道以及设置在板片包1另一侧的收集分配通道,对管侧通道进入的介质进行收集、分配;换热器上还分别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如图2所示,冷流体介质进口为11、冷流体介质出口为10、热流体介质进口为8、热流体介质出口为9;所述板间介质通道与热介质进出口连通,管侧通道与冷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板片A12、板片B13上设有与热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板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其包括板片包(1),所述板片包(1)设置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板间介质通道与供冷介质流通的管侧通道,板片包(1)括至少两个板片A(12)与至少两个板片B(13),所述板片A(12)与板片B(13)间隔堆叠设置;/n分配区,其设置在板片包(1)的两侧,包括设置在板片包(1)一侧的分配通道以及设置在板片包(1)另一侧的收集分配通道,对管侧通道进入的介质进行收集、分配;/n换热器上还分别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所述板间介质通道与热介质进出口连通,管侧通道与冷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板片A(12)、板片B(13)上设有与热介质进出口相对应的通孔(19),冷介质经冷介质进口进入分配通道进行分配后,经过管侧通道,到达收集分配通道,而后从收集分配通道再经管侧通道返回到分配通道,如此周期循环,最后从出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板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区,其包括板片包(1),所述板片包(1)设置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板间介质通道与供冷介质流通的管侧通道,板片包(1)括至少两个板片A(12)与至少两个板片B(13),所述板片A(12)与板片B(13)间隔堆叠设置;
分配区,其设置在板片包(1)的两侧,包括设置在板片包(1)一侧的分配通道以及设置在板片包(1)另一侧的收集分配通道,对管侧通道进入的介质进行收集、分配;
换热器上还分别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所述板间介质通道与热介质进出口连通,管侧通道与冷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板片A(12)、板片B(13)上设有与热介质进出口相对应的通孔(19),冷介质经冷介质进口进入分配通道进行分配后,经过管侧通道,到达收集分配通道,而后从收集分配通道再经管侧通道返回到分配通道,如此周期循环,最后从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A(12)与板片B(13)上都设有小管束(14),所述相邻的板片A(12)小管束(14)、板片B(13)上的小管束(14)相适配并形成前后走向的管侧通道,板片A(12)与前侧相邻的板片B(13)形成上下走向的板间介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间介质通道内设有横向设置在板片A(12)或板片B(13)上的第一导流件(15),所述第一导流件(15)错列排布板间介质通道内,以使得介质在板间介质通道内呈S型或者Z型流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区包括设置板片包(1)前侧的至少两块底板以及设置在板片包(1)后侧的至少两块端板,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收集分配通道,所述端板之间设有分配通道,所述底板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彬苏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