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及其安装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30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涉及建筑供热技术领域,包括太阳能供热装置、循环风机、供热终端以及除雪清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分户式供暖方式的不足,采用太阳能进行辅助供热,显著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除雪清灰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热装置中的风对附着于集热板上的积雪和灰尘分别进行清理,两种清理方式共用一个导风管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分别打开使用,集成度高,且简化了结构;另外,除雪的同时,还能够借助于振动机构对整个太阳能供热装置进行振动,加快了积雪的清理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及其安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北方地区供暖方式包括集中供暖和分户式供暖,相比集中供暖,分户式供暖灵活,使用时间由业主自己掌控,且可实现按业主的实际消耗分户计量收费;另外,还可以省去锅炉房和室外管线。但该种供暖方式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无论从环保和经济性来看,都存在明显不足。对于太阳能供暖方面,目前采用的还比较少,若能够在传统的分户式供暖的同时,再加装一个太阳能供暖装置,则能够有效降低供暖成本,环保性更佳。目前,对于太阳能供暖装置,由于北方常常会出现一些降雪,导致太阳能集热板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雪,影响其正常工作,且由于其长期置于室外,容易积累灰尘,而对于上述问题,多采用人工清理,效率低,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机械清理的方式,但一般采用不同设备进行,难以整合到一起,而采用两套设备,无疑将增加整个太阳能供热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热装置、循环风机、供热终端以及除雪清灰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通过支架安装于室外的墙壁或房顶上,所述循环风机及供热终端安装于室内,所述循环风机、太阳能供热装置以及供热终端依次通过供热管道连接以形成一个供热循环,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风,所述除雪清灰装置安装于太阳能供热装置上并用于对太阳能供热装置的上表面进行除雪及清灰处理;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包括机壳、集热板、加热罩、导热组件、进气罩以及排气罩,所述加热罩安装于机壳内,加热罩的一端一体连接至进气罩和排气罩,所述导热组件安装于加热罩的顶部且其顶面安装有所述的集热板,加热罩的内部设有一段隔板并将加热罩分隔成两个加热腔,两个加热腔之间还留有一缺口,该缺口处安装有一个电加热网,循环气流在加热罩内的流动方向为“U”字形,进气罩和排气罩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回流管;所述除雪清灰装置包括导风管、行走机构以及振动机构,所述导风管及振动机构均安装于行走机构上并能够借助于行走机构沿着太阳能供热装置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导风管内设有一横板并将导风管的内部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导热腔和位于下方的清灰腔,清灰腔底部的导风管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透气孔;所述排气罩的底部外接有支管一,支管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支管二和支管三,支管二连接至导风管的一端并与导热腔连通,支管二内安装有一个单向阀,导风管的另一端通过集气室连接至度弯头,度弯头的另一端连接至支管四,支管四的另一端连接至进气罩,支管三连接至振动机构,集气室与导热腔和清灰腔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单向阀且该两个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进气罩与支管四之间、排气罩与支管一之间、排气罩与供热终端之间以及回流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杠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滑移机构,两个滑移机构分别安装于机壳的两侧;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支撑板、滑杆以及滑块,滑杆有两个并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杆上,其中一个滑移机构中的支撑板上还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所述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至丝杠,丝杠穿过滑块并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丝杠与滑块内的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底板、罩体、扇叶以及摆锤,所述罩体的开口端安装有底板上,罩体内设有一密封板并将罩体分隔成两个腔室,分别为动力腔和振动腔,密封板的几何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转轴,位于动力腔内的转轴上安装有所述的扇叶,位于振动腔内的转轴上安装有所述的摆锤,动力腔的上部连接有进气支管和排气支管且二者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以及散热翅片,所述导热板封装于加热罩的顶部,所述散热翅片有若干个并垂直固定于导热板的底面,散热翅片与隔板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加热罩的顶面与机壳的顶面共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分户式供暖方式的不足,采用太阳能进行辅助供热,显著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2)本专利技术的除雪清灰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热装置中的风对附着于集热板上的积雪和灰尘分别进行清理,两种清理方式共用一个导风管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分别打开使用,集成度高,且简化了结构;另外,除雪的同时,还能够借助于振动机构对整个太阳能供热装置进行振动,加快了积雪的清理速度。(3)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只需将太阳能供热装置安装在室外,循环风机与供热终端安装于室内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太阳能供热装置内部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太阳能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太阳能供热装置去掉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壳及导热组件部分的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风管的截面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振动机构的截面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振动机构的内部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太阳能供热装置,11-机壳,12-集热板,13-加热罩,14-导热组件,141-导热板,142-散热翅片,15-进气罩,16-排气罩,17-隔板,18-电加热网,19-回流管;2-循环风机,3-供热终端,4-供热管道;5-除雪清灰装置,51-导风管,510-横板,511-导热腔,512-清灰腔,513-透气孔,52-行走机构,520-伺服电机,521-丝杠,522-滑移机构,5220-支撑板,5221-滑杆,5222-滑块,53-振动机构,530-底板,531-罩体,532-扇叶,533-摆锤,534-转轴,535-进气支管,536-排气支管,537-动力腔,538-振动腔,539-密封板,54-支管一,55-支管二,56-支管三,57-支管四,58-集气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热装置1、循环风机2、供热终端3以及除雪清灰装置5,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通过支架安装于室外的墙壁或房顶上,所述循环风机2及供热终端3安装于室内,所述循环风机2、太阳能供热装置1以及供热终端3依次通过供热管道4连接以形成一个供热循环,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风,所述除雪清灰装置5安装于太阳能供热装置1上并用于对太阳能供热装置1的上表面进行除雪及清灰处理;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包括机壳11、集热板12、加热罩13、导热组件14、进气罩15以及排气罩16,所述加热罩13安装于机壳11内,加热罩13的一端一体连接至进气罩15和排气罩16,所述导热组件14安装于加热罩13的顶部且其顶面安装有所述的集热板12,加热罩13的内部设有一段隔板17并将加热罩13分隔成两个加热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供热装置(1)、循环风机(2)、供热终端(3)以及除雪清灰装置(5),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通过支架安装于室外的墙壁或房顶上,所述循环风机(2)及供热终端(3)安装于室内,所述循环风机(2)、太阳能供热装置(1)以及供热终端(3)依次通过供热管道(4)连接以形成一个供热循环,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风,所述除雪清灰装置(5)安装于太阳能供热装置(1)上并用于对太阳能供热装置(1)的上表面进行除雪及清灰处理;/n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包括机壳(11)、集热板(12)、加热罩(13)、导热组件(14)、进气罩(15)以及排气罩(16),所述加热罩(13)安装于机壳(11)内,加热罩(13)的一端一体连接至进气罩(15)和排气罩(16),所述导热组件(14)安装于加热罩(13)的顶部且其顶面安装有所述的集热板(12),加热罩(13)的内部设有一段隔板(17)并将加热罩(13)分隔成两个加热腔(110),两个加热腔(110)之间还留有一缺口,该缺口处安装有一个电加热网(18),循环气流在加热罩(13)内的流动方向为“U”字形,进气罩(15)和排气罩(16)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回流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供热装置(1)、循环风机(2)、供热终端(3)以及除雪清灰装置(5),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通过支架安装于室外的墙壁或房顶上,所述循环风机(2)及供热终端(3)安装于室内,所述循环风机(2)、太阳能供热装置(1)以及供热终端(3)依次通过供热管道(4)连接以形成一个供热循环,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风,所述除雪清灰装置(5)安装于太阳能供热装置(1)上并用于对太阳能供热装置(1)的上表面进行除雪及清灰处理;
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包括机壳(11)、集热板(12)、加热罩(13)、导热组件(14)、进气罩(15)以及排气罩(16),所述加热罩(13)安装于机壳(11)内,加热罩(13)的一端一体连接至进气罩(15)和排气罩(16),所述导热组件(14)安装于加热罩(13)的顶部且其顶面安装有所述的集热板(12),加热罩(13)的内部设有一段隔板(17)并将加热罩(13)分隔成两个加热腔(110),两个加热腔(110)之间还留有一缺口,该缺口处安装有一个电加热网(18),循环气流在加热罩(13)内的流动方向为“U”字形,进气罩(15)和排气罩(16)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回流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系统供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清灰装置(5)包括导风管(51)、行走机构(52)以及振动机构(53),所述导风管(51)及振动机构(53)均安装于行走机构(52)上并能够借助于行走机构(52)沿着太阳能供热装置(1)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导风管(51)内设有一横板(510)并将导风管(51)的内部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导热腔(511)和位于下方的清灰腔(512),清灰腔(512)底部的导风管(51)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透气孔(513);
所述排气罩(16)的底部外接有支管一(54),支管一(5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支管二(55)和支管三(56),支管二(55)连接至导风管(51)的一端并与导热腔(511)连通,支管二(55)内安装有一个单向阀,导风管(51)的另一端通过集气室(58)连接至90度弯头,90度弯头的另一端连接至支管四(57),支管四(57)的另一端连接至进气罩(15),支管三(56)连接至振动机构(53),集气室(58)与导热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慧申显明任琰王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