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97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修复系统包括若干间隔设置挡板,挡板包括若干固定桩,挡板与河流走向垂直,沿河流垂直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挡板相连;安装架邻近河流一侧上部可拆卸地铰接有覆盖网。修复方法包括预先将固定桩通过铁丝固定成挡板,并在种植袋中配置预先加入填充物,通过固定带将其绑缚固定,预制分隔笼和安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河消落带的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高效率、低施工量、高成功率,同时还能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消落带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中,衔接水陆地带并随季节性、潮汐性涨落而周期性被淹没,形成的干湿交替混合地带,作为水体和沿水体的岸边的生态屏障,消落带对水体健康和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河的消落带,相对于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存在水流速度更大,随河水涨落更加频繁,因此受水体冲刷更严重的问题。一旦保护不善,很容易出现消落带遭到破坏,使内河水体对岸边形成直接冲刷,污染水资源,同时造成岸边土质下降的问题。当消落带被破坏后,现有的常规治理方法,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浇筑防波堤,但这一方法,使得水体中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河道内生态安全。现有也有通过绿化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的方法,但由于内河中水流速度较快,常规绿化植被及土壤很容易被流水带走,抗冲刷能力不足,导致治理效果差;另外,潮汐变化导致的水位高低变化频繁,对河岸冲刷频繁,无法向湖泊、水库等水体中一样,通过长时间的对岸边进行施工改造,而采用拦截一段河道治理一段的方法,又存在成本较高,代价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河消落带的治理效果不佳、抗冲刷能力不足的问题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及测量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挡板,挡板包括若干固定桩,挡板与河流走向垂直,沿河流垂直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挡板相连;安装架邻近河流一侧上部可拆卸地铰接有覆盖网;沿河流平行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分隔笼,安装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营养土层和绿植层,绿植层呈朝河流方向倾斜布置;覆盖网位于种植袋上侧,覆盖网上铺设有碎石块;安装架的下部填充有碎石块,安装架内位于种植袋下方两侧的位置处填充有配重层;分隔笼中填充有碎石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将固定桩通过铁丝固定成挡板,并在种植袋中配置预先加入填充物,通过固定带将其绑缚固定,预制分隔笼和安装架;S2、在需要修复的河道位置处从下到上标注出需要安装挡板的位置;S3、当河道水位较低时,在标注的位置处依次安装挡板,并在挡板间安装分隔笼;S4、向分隔笼中填充碎石块,并在挡板间的位置处铺设碎石块;S5、在挡板间碎石块上设置安装架,向安装架中填充配重层;S6、将种植袋放入安装架中,安装覆盖网,并在覆盖网上铺设碎石块;S7、经过设定时间后,打开连接扣,抽出固定带,拉出种植袋,完成消落带修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及测试方法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通过设置挡板,以阻挡内河水流对消落带的冲刷;通过设置安装架以安放种植袋,同时避免现有生态方法中,需要额外开挖岸边岩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减小施工量,提高加工效率;通过设置种植袋并在其中设置填充物,从而将消落带的绿植及其生长所需的土壤和营养预先调配设置完成,只需将其整体放置在安装架中即可,从而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并能有效保证绿植的健康生长,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消落带的修复效果。通过设置分隔笼,并在分隔笼中设置碎石块,使绿植及其土壤能够与水体直接接触,其所需的水资源,同时通过分隔笼中的碎石块,能显著避免流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在安装架下方填充碎石块,在不对岸边岩土进行破坏的情况下保证安装架的正常安放。通过各结构相结合,共同实现对消落带的高效率、低施工量、高成功率修复,同时还能节省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通过可拆卸的设置种植袋,从而避免袋体本身影响绿植的生长,同时可以起到回收种植袋,节省成本的作用;通过设置覆盖网,并在覆盖网上铺设碎石块,以防止邻近河道一侧的覆土层在河水上涨时,被大量冲刷带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方案提供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修复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修复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抽出种植袋后的侧视图。图5是抽出种植袋后的俯视图。图6是本方案提供的消落带修复方法的流程图。其中,1、挡板,11、固定桩,12、安装孔,2、安装架,21、配重网,22、安装网,23、下支架,24、侧连杆,25、上支架,26、覆盖网,3、分隔笼,4、碎石块,41、配重层,5、种植袋,51、下盖叶,52、上盖叶,53、固定带,54、连接扣,6、填充物,61、微生物层,62、营养土层,63、绿植层,64、覆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本方案提供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包括若干间隔设置挡板1,挡板1包括若干固定桩11,挡板1与河流走向垂直,沿河流垂直方向的挡板1间设置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挡板1相连;安装架2邻近河流一侧上部可拆卸地铰接有覆盖网26。如图2和图3所示,沿河流平行方向的挡板1间设置有分隔笼3,安装架2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种植袋5,种植袋5内设置有填充物6,填充物6包括营养土层62和绿植层63,绿植层63呈朝河流方向倾斜布置;覆盖网26位于种植袋5上侧,覆盖网26上铺设有碎石块4;安装架2的下部填充有碎石块4,安装架2内位于种植袋5下方两侧的位置处填充有配重层41;分隔笼3中填充有碎石块4。优选的,固定桩11为下端削尖的木桩或混凝土桩,以保证固定效果。可选的,与河道距离不同的固定桩11高度不同,离河道越远,固定桩1高度越低,以降低打桩难度,减小工程量。优选的,各结构间隙位置处出填充有碎石块4。具体的,种植袋5上侧为相互搭接的下盖叶51,上侧为相互搭接的上盖叶52。下盖叶51有两个,两个下盖叶51的形状相同,均为与种植袋5底面的一半相同。上盖叶52有两个,且上盖叶52的尺寸大于种植袋5顶面的一半,以方便将覆土层64和绿植层63设置为倾斜于水平面的结构,并能方便通过提动上盖叶52,将种植袋5抽出。种植袋5的材质为透水的编织袋。种植袋5上套设有固定带53,固定带53垂直与下盖叶51间的连接部;固定带53上端通过连接扣54固定。可选的,连接扣54为类似皮带上的环扣结构,以方便将固定带53从扣环所在一侧直接抽出。挡板1呈弧形,所述固定桩11通过铁丝固定相互之间的位置,以阻挡沿河流方向的水流冲击绿植层63。安装架2的下部为下支架23,下支架23中部设置有配重网21,配重网21设置于碎石块4上侧,下支架23上端设置有安装网22,种植袋5设置于安装网22上,安装架2的侧面设置有与固定桩11连接的侧连杆24,固定桩11上开设有与侧连杆24配合的安装孔12;安装架2上侧设置有上支架25,覆盖网26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间隔设置挡板,挡板包括若干固定桩,挡板与河流走向垂直,沿河流垂直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挡板相连;安装架邻近河流一侧上部可拆卸地铰接有覆盖网;沿河流平行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分隔笼,安装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营养土层和绿植层,绿植层呈朝河流方向倾斜布置;覆盖网位于种植袋上侧,覆盖网上铺设有碎石块;安装架的下部填充有碎石块,安装架内位于种植袋下方两侧的位置处填充有配重层;分隔笼中填充有碎石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间隔设置挡板,挡板包括若干固定桩,挡板与河流走向垂直,沿河流垂直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挡板相连;安装架邻近河流一侧上部可拆卸地铰接有覆盖网;沿河流平行方向的挡板间设置有分隔笼,安装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种植袋种植袋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包括营养土层和绿植层,绿植层呈朝河流方向倾斜布置;覆盖网位于种植袋上侧,覆盖网上铺设有碎石块;安装架的下部填充有碎石块,安装架内位于种植袋下方两侧的位置处填充有配重层;分隔笼中填充有碎石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上侧为相互搭接的下盖叶,上侧为相互搭接的上盖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上套设有固定带,固定带垂直与下盖叶间的连接部;固定带上端通过连接扣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呈弧形,所述固定桩通过铁丝固定相互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下部为下支架,下支架中部设置有配重网,配重网设置于碎石块上侧,下支架上端设置有安装网,所述种植袋设置于安装网上,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与固定桩连接的侧连杆,固定桩上开设有与侧连杆配合的安装孔;安装架上侧设置有上支架,所述覆盖网与上支架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冲刷消落带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网和配重网为若干相互平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王鲁海卢佳刘晓志张俊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