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97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河道生态护坡的技术领域,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护坡结构和第二护坡结构,第一护坡结构包括抛石层和网兜石笼层,抛石层位于坡体底部,网兜石笼层完全覆盖抛石层且顶部在坡体上铺设至与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第二护坡结构包括细石找平层和多个种植层,细石找平层压实铺设在坡体上,细石找平层底部与河道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种植层包括多个横隔板和竖隔板,横隔板和竖隔板相互垂直插嵌固定,相邻横隔板和相邻竖隔板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生态袋,相邻种植层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排水渠,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根据河道水位分段铺设,加强植被与坡体本体生态连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护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生态护坡是以工程加固与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坡稳定及生态环境进行维护,现有的生态护坡主要采用一些砌块,这些砌块相互之间没有互锁,容易松动造成护坡之间脱落,破坏环境的同时也会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威胁;还有一些生态护坡采用混凝土现浇,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有的生态护坡虽然也具有互锁,但是其本身与边坡没有紧密结合,易造成生态护坡整体滑坡。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689438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城乡河道护坡体系,包括沿河道坡面铺设的护坡体,位于护坡体顶部沿河道边缘铺设的围挡体;所述护坡体由护坡面板铺装而成,所述围挡体由护岸围挡单体和集水池串联铺装而成;所述护坡面板包括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的两组相对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扣合槽和扣合榫;一种基于上述城乡河道护坡体系的铺装方法,包括铺设垫层、基层、找平层、土工布、围挡体铺设和护坡体铺设。上述方案能够有效拦截上述杂物随雨水进入河道、施工效率高、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方便,适用于城乡水土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景观、河道护坡工程、护坡改造以及缓流水系或者封闭水体的驳岸带新建或者改造等领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采用护坡面板将坡体整铺,植被仅通过种植孔与坡体连接,坡体上铺设有细骨料压实的找平层,粗骨料压实的基层,砾石铺设的垫层,使植被很难与坡体形成根系连接网,影响植被与坡体本体的生态连接,同时护坡面板整铺加大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达到根据河道水位分段铺设,加强植被与坡体本体生态连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护坡结构和第二护坡结构,第一护坡结构包括抛石层和网兜石笼层,抛石层位于坡体底部,网兜石笼层完全覆盖抛石层且顶部在坡体上铺设至与常年水位标高齐平,坡体上设置有多个锚杆,锚杆贯穿网兜石笼层与坡体固定连接,相邻锚杆上固定有钢筋线,第二护坡结构包括细石找平层和多个种植层,细石找平层压实铺设在坡体上,细石找平层底部与河道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细石找平层上铺设有细网,种植层包括多个横隔板和竖隔板,横隔板和竖隔板相互垂直插嵌固定,相邻横隔板和相邻竖隔板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生态袋,相邻种植层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排水渠,即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组成排水渠,所述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底部相互靠近设置且留有间隔,竖隔板上均开设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抛石层铺设与坡体底部即坡脚处,对坡体坡脚处起到防护和加固效果,同时对坡体下部存在巨大凹陷区域进行填充;从坡脚处向上铺设网兜石笼层,网兜石笼层覆盖抛石层向坡体上方铺设,网兜石笼层顶部与河道地区常年水位标高齐平,在坡体上固定多个锚杆,锚杆贯穿网兜石笼层,相邻锚杆外漏端部固定设置有钢筋线,钢筋线将网兜石笼层进一步固定,网兜石笼层为大石砾被网兜包裹而成,大石砾之间存在间隙,便于后续在网兜石笼层上方铺设或移栽水下植物,使水下植物的根系透过大石砾之间的间隙与坡体形成根系生态连接,增强护坡效果;在坡体上方铺设细石找平层,细石找平层的底部与河道地区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细石找平层采用细小石砾压实铺设而成,用于坡体表面的找平,细石找平层上铺设细网,细网完全覆盖细石找平层,进一步增强细石找平层与坡体的连接性,避免细石找平层的脱落,横隔板和竖隔板相互插嵌连接并与坡体固定形成种植层,种植层整体呈田子网格状,相邻种植层之间存在间隔,即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组成排水渠,排水渠供坡体顶部的积水流入河道或遇到暴雨天气时对坡体上的积水进行引流排水的效果,减少积水流动冲刷坡体的现象,通孔的开设,便于坡体顶部积水或雨水从坡体上方沿坡体流下,避免在种植层形成的网格中过多积存,而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底部相互靠近设置且留有间隔,使形成排水渠的竖隔板底部相互靠近,从排水渠顶部流下的水,由于组成排水渠的竖隔板倾斜的设置方式,使水通过竖隔板的通孔进入种植层形成的网格中,继而在种植层的网格中放置生态袋,生态袋内放置草籽或移栽植被,流入的积水对植被进行灌溉,植被生长,植被根系穿过细石之间的间隙与坡体形成根系连接,本装置的第一护坡结构和第二护坡结构以所在区域常年水位标高为分界线设置,使本装置满足排洪需求的前提下,节省结构用料,节省资源,最终达到根据河道水位分段铺设,同时加强植被与坡体本体生态连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上的通孔倾斜向下设置,倾斜方向沿远离排水渠方向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种植层最外侧竖隔板组成排水渠两竖直侧壁,通孔倾斜向下设置,便于从坡体顶部流淌下来的水,沿排水渠滑落的同时,更容易穿过通孔,从而进入种植层中,对种植层中的植被进行灌溉,达到充分利用坡体顶部滑落积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隔板和竖隔板规格相同,横隔板和竖隔板上对应开设有卡槽,竖隔板上的卡槽与横隔板上的卡槽对应卡嵌,横隔板远离坡体一端面与竖隔板远离坡体一端面平齐,竖隔板位于横隔板远离坡体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规格相同的横隔板和竖隔板更易于工厂加工,横隔板和竖隔板采用卡槽相互插嵌,从而完成彼此之间固定的方式,便于工程施工,减少固定构件的使用,卡槽的设置增强了横隔板和竖隔板相互之间的限位效果,使两个形成的整体更加稳固;横隔板远离坡体一端面与竖隔板远离坡体一端面平齐,使横隔板和竖隔板组成的网格状种植层更加整齐,增强了生态护坡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竖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锚栓,锚栓贯穿竖隔板与横隔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栓将相互插嵌的横隔板和竖隔板连接起来,进一步加强了横隔板和竖隔板之间的连接性,使种植层成为一个稳固的整体,从而对种植层内种植的植物起到保护作用,使植物稳定的生长,从而植物根系与坡体连接,达到加强植被与坡体本体生态连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石找平层覆盖后的部分坡体为弧形,弧形凸面朝向河道上方,沿坡体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之间设置有插嵌条,插嵌条水平设置,插嵌条供沿坡体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之间缝隙的填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年水位标高之上的坡体被找平层修正为弧形,弧形的设置,在大风天气下,河道形成水浪,水浪冲刷打击坡体,弧形的坡体顺应水浪冲刷方向,减缓水浪带来的冲击和拍打,达到加强生态护坡稳定性的效果,插嵌条填补了沿坡体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之间的缝隙,竖隔板铺设的更加流畅完整,增强了本装置的整体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嵌条沿坡体弧面方向且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竖截面为倒置的梯形,插嵌条两倾斜侧面分别与沿坡体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端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嵌条两相对侧壁倾斜的设置方式,使插嵌条与竖隔板相互靠近的侧壁更大面积的抵接,增加了插嵌条与竖隔板之间的稳定性,间接增强了本装置固定的稳定性,使位于常年水位标高之上的生态护坡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护坡结构(2)和第二护坡结构(3),第一护坡结构(2)包括抛石层(21)和网兜石笼层(22),抛石层(21)位于坡体(1)底部,网兜石笼层(22)完全覆盖抛石层(21)且顶部在坡体(1)上铺设至与常年水位标高齐平,坡体(1)上设置有多个锚杆(4),锚杆(4)贯穿网兜石笼层(22)与坡体(1)固定连接,相邻锚杆(4)上固定有钢筋线(41),第二护坡结构(3)包括细石找平层(31)和多个种植层(32),细石找平层(31)压实铺设在坡体(1)上,细石找平层(31)底部与河道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细石找平层(31)上铺设有细网(42),种植层(32)包括多个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相互垂直插嵌固定,相邻横隔板(321)和相邻竖隔板(322)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生态袋(5),相邻种植层(32)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排水渠(9),即相邻种植层(32)最外侧竖隔板(322)组成排水渠(9),所述相邻种植层(32)最外侧竖隔板(322)底部相互靠近设置且留有间隔,竖隔板(322)上均开设有通孔(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护坡结构(2)和第二护坡结构(3),第一护坡结构(2)包括抛石层(21)和网兜石笼层(22),抛石层(21)位于坡体(1)底部,网兜石笼层(22)完全覆盖抛石层(21)且顶部在坡体(1)上铺设至与常年水位标高齐平,坡体(1)上设置有多个锚杆(4),锚杆(4)贯穿网兜石笼层(22)与坡体(1)固定连接,相邻锚杆(4)上固定有钢筋线(41),第二护坡结构(3)包括细石找平层(31)和多个种植层(32),细石找平层(31)压实铺设在坡体(1)上,细石找平层(31)底部与河道常年水位标高齐平,细石找平层(31)上铺设有细网(42),种植层(32)包括多个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相互垂直插嵌固定,相邻横隔板(321)和相邻竖隔板(322)形成的空间内放置有生态袋(5),相邻种植层(32)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排水渠(9),即相邻种植层(32)最外侧竖隔板(322)组成排水渠(9),所述相邻种植层(32)最外侧竖隔板(322)底部相互靠近设置且留有间隔,竖隔板(322)上均开设有通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种植层(32)最外侧竖隔板(322)上的通孔(61)倾斜向下设置,倾斜方向沿远离排水渠(9)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规格相同,横隔板(321)和竖隔板(322)上对应开设有卡槽(6),竖隔板(322)上的卡槽(6)与横隔板(321)上的卡槽(6)对应卡嵌,横隔板(321)远离坡体(1)一端面与竖隔板(322)远离坡体(1)一端面平齐,竖隔板(322)位于横隔板(321)远离坡体(1)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竖隔板(322)上设置有多个锚栓(63),锚栓(63)贯穿竖隔板(322)与横隔板(3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找平层(31)覆盖后的部分坡体(1)为弧形,弧形凸面朝向河道上方,沿坡体(1)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322)之间设置有插嵌条(7),插嵌条(7)水平设置,插嵌条(7)供沿坡体(1)弧面方向相邻竖隔板(322)之间缝隙的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水良尹永皋陈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河道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