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8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和送线中转齿轮,送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送线中转齿轮与送线轴承座通过第一送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上,送线中转齿轮通过送线支撑轴连接送线大齿轮,送线大齿轮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和转线中转齿轮,转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转线中转齿轮与转线轴承座通过转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前盖上,转线轴承座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送线机构安装在墙板上面,通过送线伞齿轮传动到送线箱体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平稳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减少箱体在转动时的负载,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脑弹簧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以往电脑弹簧机在弹簧加工时,送线和转线是分开单独工作进行的,,通过送线机构控制钢丝的进出,通过转线机构加工弹簧外形,转线机构是放在后墙板上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线箱体进行工作,送线机构是安装在转线箱体上面进行工作;所以就需要把送线电机安装在箱体上面,随着工作的进行送线电机是随着箱体一起转动,因此这种机构存在以下缺点:(1)机构复杂,传动不平稳,不易控制且传动效率及精度比较低;(2)送线机构电机安装在送线箱体上面,加大了箱体的重量,同时也加大了转线机构的负载,从而对弹簧加工有一定的影响,在箱体转动幅度过大时,送线电机随着箱体一起转动,会影响送线精度,造成弹簧尺寸不稳定,同时在箱体转动时,电机旋转存在安全隐患;(3)送线电机线路需要通过箱体再进入后墙板中,同时还要将转线时,电机线的缠绕余量留出,线路复杂。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进行改进,以便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传动平稳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复杂、传动不平稳、精度低,安全性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包括后墙板,所述后墙板包括通过螺栓接合的后墙板前盖和后墙板后盖,还包括: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和送线中转齿轮,所述送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所述送线中转齿轮与所述送线轴承座通过第一送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上,所述送线中转齿轮通过送线支撑轴连接送线大齿轮,所述送线大齿轮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和转线中转齿轮,所述转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所述转线中转齿轮与所述转线轴承座通过转线轴承连接到所述后墙板前盖上,所述转线轴承座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送线伞齿轮通过第二送线轴承固定在所述后墙板上,所述第二送线轴承与所述送线伞齿轮之间依次设有送线前轴承和卡簧,所述送线前轴承的两端套设有送线中轴承,所述送线前轴承与所述送线伞齿轮之间设有轴承垫圈。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送线轴承座上套设送线轴承,所述送线轴承座通过套设在所述送线轴承座上的后墙板轴承座和第一油封圈固定在所述后墙板的前表面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后墙板由后墙板前盖和后墙板后盖螺栓固定组成,所述后墙板后盖上分别设有送线伺服电机和转线伺服电机,分别通过送线电机座和转线电机座固定在所述后墙板后盖上。在上述方案中,送线电机齿轮上依次设置送线电机齿轮轴承和外卡簧,所述转线电机齿轮上设置转线电机齿轮轴承,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送线支撑轴的两端设有支撑轴套,所述送线支撑轴与送线大齿轮之间设有第二油封圈,所述转线大齿轮与所述转线中转齿轮之间设置内卡簧。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后墙板内设有将钢丝送至送线箱内的输送轴,所述输送轴一端设置有与校直器连接的校直器接头,另一端位于所述送线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和送线中转齿轮,送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送线中转齿轮与送线轴承座通过第一送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上,送线中转齿轮通过送线支撑轴连接送线大齿轮,送线大齿轮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和转线中转齿轮,转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转线中转齿轮与转线轴承座通过转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前盖上,转线轴承座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送线机构安装在墙板上面,通过送线伞齿轮传动到送线箱体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平稳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减少箱体在转动时的负载,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解耦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送线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转线机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墙板100,校直器接头110,第一油封圈111,后墙板后盖120,后墙板前盖130,转线大齿轮140,线中转齿轮150,送线中转齿轮160,送线大齿轮170,后墙板轴承座112,送线轴承113,第二油封圈121,支撑轴套122,轴承垫圈123,送线中轴承124,第二送线轴承125,送线前轴承126,卡簧127,送线伞齿轮128,送线支撑轴129,送线轴承座131,第一送线轴承132,转线大齿轮140,内卡簧141,转线轴承座151,转线轴承152,送线伺服电机200,送线电机座210,送线电机齿轮220,外卡簧221,送线电机齿轮轴承222,转线伺服电机300,转线电机座310,转线电机齿轮320,转线电机齿轮轴承32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以便于机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传动平稳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包括: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220和送线中转齿轮160,送线中转齿轮160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131,送线中转齿轮160与送线轴承座131通过第一送线轴承132连接到后墙板100上,送线中转齿轮160通过送线支撑轴129连接送线大齿轮170,送线大齿轮170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128。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320和转线中转齿轮150,转线中转齿轮150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151,转线中转齿轮150与转线轴承座151通过转线轴承152连接到后墙板上,转线轴承座151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140;送线伞齿轮128通过第二送线轴承125固定在后墙板100上,第二送线轴承125与送线伞齿轮128之间依次设有送线前轴承126和卡簧127,送线前轴承126的两端套设有送线中轴承124,送线前轴承126与送线伞齿轮128之间设有轴承垫圈123。送线轴承座129上套设送线轴承113,然后通过套设在送线轴承113上的后墙板轴承座112和第一油封圈111固定在后墙板前表面上。后墙板100由后墙板前盖130和后墙板后盖120螺栓固定组成,后墙板后盖120上分别设有送线伺服电机200和转线伺服电机300,分别通过送线电机座210和转线电机座310固定在后墙板后盖120上,其工作动力通过转线电机齿轮320和送线电机齿轮220分别传递给转线中转齿轮150与送线中齿轮130,然后通过转线中转齿轮150和送线中齿轮130分别传递给转线大齿轮140和送线大齿轮170。送线电机齿轮220上依次设置送线电机齿轮轴承222和外卡簧221,转线电机齿轮320上设置转线电机齿轮轴承321,送线支撑轴129的两端设有支撑轴套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包括后墙板,所述后墙板包括通过螺栓接合的后墙板前盖和后墙板后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和送线中转齿轮,所述送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所述送线中转齿轮与所述送线轴承座通过第一送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上,所述送线中转齿轮通过送线支撑轴连接送线大齿轮,所述送线大齿轮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n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和转线中转齿轮,所述转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所述转线中转齿轮与所述转线轴承座通过转线轴承连接到所述后墙板前盖上,所述转线轴承座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包括后墙板,所述后墙板包括通过螺栓接合的后墙板前盖和后墙板后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送线电机齿轮和送线中转齿轮,所述送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送线轴承座,所述送线中转齿轮与所述送线轴承座通过第一送线轴承连接到后墙板上,所述送线中转齿轮通过送线支撑轴连接送线大齿轮,所述送线大齿轮的前表面设有送线伞齿轮;
转线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转线电机齿轮和转线中转齿轮,所述转线中转齿轮的前表面固定有转线轴承座,所述转线中转齿轮与所述转线轴承座通过转线轴承连接到所述后墙板前盖上,所述转线轴承座上固定有转线大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伞齿轮通过第二送线轴承固定在所述后墙板上,所述第二送线轴承与所述送线伞齿轮之间依次设有送线前轴承和卡簧,所述送线前轴承的两端套设有送线中轴承,所述送线前轴承与所述送线伞齿轮之间设有轴承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弹簧机送线转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江南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