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00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微菌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微菌HA‑1,拉丁文为Aeromicrobium tamlense,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0年5月2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892,所述气微菌H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微菌HA‑1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在解决毒素污染的过程中,降解彻底,不存在二次污染,从而提高农产品和饲料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确保人畜的食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微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由Stob等于1962年从被禾谷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来的,又称F-2毒素,它的化学结构属于二羟基苯酸内酯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6-(10-羟基-6-氧氢-十一碳烯基)-β-雷锁酸内酯。ZEN的纯品是一种晶体物质,分子式为C18H22O5,分子量为318,熔点为16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ZEN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酸乙酯、乙腈、甲醇、乙醚、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其酯键在碱性环境下能够被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能够恢复。ZEN的最大紫外线光谱吸收为236nm,最大红外光谱吸收为970nm。ZEN是禾谷镰刀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中,被人和动物摄入后会对其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ZEN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够结合雌激素受体(ER),造成生殖系统紊乱,具有生殖毒性。此外,还具有细胞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器官毒性以及致癌性。许多研究均证明,ZEN对小鼠、猪及其他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微菌HA-1,拉丁文为Aeromicrobium tamlense,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0年5月2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89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微菌HA-1,拉丁文为Aeromicrobiumtamlense,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0年5月29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989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微菌HA-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微菌H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微菌HA-1用于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微菌HA-1用于降解谷物或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述谷物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小米。


5.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气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宏史建荣侯铭萱王刚胡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