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晓玲专利>正文

一种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46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机构,它包括底座(1)、由水平框架(2)、第一竖直框架(311)和第二竖直框架(312)构成的翻转台(4)、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翻转驱动电机(10)和容纳待翻转物件的通道(313),所述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环绕在翻转台(4)的外周外,并且翻转台(4)通过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分别与底座(1)的前转轮组,底座(1)的中间转轮组以及底座(1)的后转轮组一一对应配合以安装到所述底座(1)上。整体上由多个拆分的部件构成,结构简化,降低整体的生产制造难度,各个部件的合理布局,机构整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翻转机构,在各类的生产制造企业都有应用,所涉及的行业也较为广泛,包括冶金、冲压、钣金、模具、造纸、冷藏、钢带、线盘、桶料、卷料等行业。现有的翻转机构,其中一种类型的翻转机构,见CN203497610U所公开的翻转台,其采用了圆弧形转台,应用中发现,圆弧形转台自身既要求承载物体的平台,又要在自身形成圆弧形的结构去支持翻转,对于圆弧形转台的结构以及形状具有较高的要求,整体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有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整体上由多个拆分的部件构成,结构简化,降低整体的生产制造难度,各个部件的合理布局,机构整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翻转机构,它包括底座、由水平框架、第一竖直框架和第二竖直框架构成的翻转台、前圆弧条、后圆弧条、中间圆弧齿条和翻转驱动电机;第一竖直框架和第二竖直框架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的相对侧,并且三者还形成了一个容纳待翻转物件的通道构成;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前转轮组,所述底座的中间端设有中间齿轮组,所述底座的后端设有后转轮组;所述前圆弧条、后圆弧条和中间圆弧齿条环绕在翻转台的外周外,并且翻转台通过前圆弧条、后圆弧条和中间圆弧齿条分别与所述底座的前转轮组,所述底座的中间转轮组以及所述底座的后转轮组一一对应配合以安装到所述底座上;所述前圆弧条、后圆弧条和中间圆弧齿条,三者的形状相当;所述翻转台与前圆弧条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与前圆弧条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与前圆弧条的三点支承沿着前圆弧条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所述翻转台与后圆弧条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与后圆弧条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与后圆弧条的三点支承沿着后圆弧条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翻转驱动电机驱动中间齿轮组中的任意一与中间圆弧齿条的齿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翻转台随同前圆弧条、后圆弧条、中间圆弧齿条沿着前圆弧条、后圆弧条、中间圆弧齿条转动以实现待翻转物件的90度翻转。进一步的,所述前转轮组包括可转动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前转轮、第二前转轮和第三前转轮,三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前圆弧条以其内轮廓面向着翻转台的方式整体环绕连接在翻转台前端的外轮廓上,所述前圆弧条的一头与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连接固定以支承,另一头与第二竖直框架远离水平框架的那一头连接固定以支承,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前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以支承;所述第一前转轮和第三前转轮呈左右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前转轮设在第一前转轮和第三前转轮之间;所述前圆弧条的外轮廓抵在所述第一前转轮和第三前转轮上,所述第二前转轮抵在前圆弧条的内轮廓上;所述第一前转轮靠近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所述第三前转轮靠近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前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前圆弧条与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连接固定处,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前转轮与前圆弧条的相抵处,第二前转轮与前圆弧条的相抵处,第三前转轮与前圆弧条的相抵处,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前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依序形成了外,内,外,内形式的夹持支承分布;水平框架的前端上设有在翻转台翻转的过程中供第二前转轮通过的第一镂空区。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可转动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三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中间圆弧齿条以其内轮廓面向着翻转台的方式整体环绕连接在翻转台前端的外轮廓上,所述中间圆弧齿条的一头与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连接固定以支承,另一头与第二竖直框架远离水平框架的那一头连接固定以支承,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中间圆弧齿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以支承,中间圆弧齿条上的齿沿着中间圆弧齿条的外轮廓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呈左右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间齿轮设在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之间并且与翻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转轴相连并随之转动;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均与中间圆弧齿条上的齿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后转轮组包括可转动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后转轮、第二后转轮和第三后转轮,三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后圆弧条以其内轮廓面向着翻转台的方式整体环绕连接在翻转台前端的外轮廓上,所述后圆弧条的一头与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连接固定以支承,另一头与第二竖直框架远离水平框架的那一头连接固定以支承,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后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以支承;所述第一后转轮和第三后转轮呈左右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后转轮设在第一后转轮和第三后转轮之间;所述后圆弧条的外轮廓抵在所述第一前转轮和第三前转轮上,所述第二前转轮抵在后圆弧条的内轮廓上;所述第一后转轮靠近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所述第三后转轮靠近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后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后圆弧条与水平框架上的第一竖直框架所在侧连接固定处,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后转轮与后圆弧条的相抵处,第二后转轮与后圆弧条的相抵处,第三后转轮与后圆弧条的相抵处,水平框架上的第二竖直框架所在侧与后圆弧条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依序形成了外,内,外,内形式的夹持支承分布;水平框架的后端上设有在翻转台翻转的过程中供第二后转轮通过的第二镂空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框、设在底框前端的左右相对设置的前转轮安装座、设在底框中端的左右相对设置的齿轮安装座以及设在底框后端的左右相对设置的后转轮安装座;左右相对设置的前转轮安装座中的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一前转轮,另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三前转轮;左右相对设置的齿轮安装座中的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另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三中间齿轮;左右相对设置的后转轮安装座中的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一后转轮,另一个安装了所述第三后转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转轮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后转轮的尺寸相同,并且两者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前转轮的尺寸与所述第三后转轮的尺寸相同,并且两者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前转轮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后转轮的尺寸相同,并且两者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转轮的尺寸与第三前转轮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后转轮的尺寸与第三后转轮的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转轮与第二前转轮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前转轮与第二前转轮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后转轮与第二后转轮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后转轮与第二后转轮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具有两圈并排设置的齿,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具有两圈并排设置的齿,所述第三中间齿轮具有两圈并排设置的齿,所述中间圆弧齿条的齿具有两排且沿着其外周轨迹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的尺寸与所述第三中间齿轮的尺寸相同;并且,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中间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之间的间距。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过由水平框架、第一竖直框架和第二竖直框架构成的翻转台、前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n它包括底座(1)、由水平框架(2)、第一竖直框架(311)和第二竖直框架(312)构成的翻转台(4)、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和翻转驱动电机(10);第一竖直框架(311)和第二竖直框架(312)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2)的相对侧,并且三者还形成了一个容纳待翻转物件的通道(313)构成;/n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有前转轮组,所述底座(1)的中间端设有中间齿轮组,所述底座(1)的后端设有后转轮组;所述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环绕在翻转台(4)的外周外,并且翻转台(4)通过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分别与所述底座(1)的前转轮组,所述底座(1)的中间转轮组以及所述底座(1)的后转轮组一一对应配合以安装到所述底座(1)上;/n所述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三者的形状相当;/n所述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的三点支承沿着前圆弧条(511)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n所述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的三点支承沿着后圆弧条(512)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n翻转驱动电机(10)驱动中间齿轮组中的任意一与中间圆弧齿条(513)的齿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翻转台(4)随同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沿着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转动以实现待翻转物件的90度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3 CN 2020102870387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底座(1)、由水平框架(2)、第一竖直框架(311)和第二竖直框架(312)构成的翻转台(4)、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和翻转驱动电机(10);第一竖直框架(311)和第二竖直框架(312)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2)的相对侧,并且三者还形成了一个容纳待翻转物件的通道(313)构成;
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有前转轮组,所述底座(1)的中间端设有中间齿轮组,所述底座(1)的后端设有后转轮组;所述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环绕在翻转台(4)的外周外,并且翻转台(4)通过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分别与所述底座(1)的前转轮组,所述底座(1)的中间转轮组以及所述底座(1)的后转轮组一一对应配合以安装到所述底座(1)上;
所述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和中间圆弧齿条(513),三者的形状相当;
所述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4)与前圆弧条(511)的三点支承沿着前圆弧条(511)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
所述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之间形成三点支承,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的三点支承中相邻支承点之间的距离相当,翻转台(4)与后圆弧条(512)的三点支承沿着后圆弧条(512)的形状轨迹均匀分布;
翻转驱动电机(10)驱动中间齿轮组中的任意一与中间圆弧齿条(513)的齿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翻转台(4)随同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沿着前圆弧条(511)、后圆弧条(512)、中间圆弧齿条(513)转动以实现待翻转物件的90度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转轮组包括可转动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前转轮(611)、第二前转轮(612)和第三前转轮(613),三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前圆弧条(511)以其内轮廓面向着翻转台(4)的方式整体环绕连接在翻转台(4)前端的外轮廓上,所述前圆弧条(511)的一头与水平框架(2)上的第一竖直框架(311)所在侧连接固定以支承,另一头与第二竖直框架(312)远离水平框架(2)的那一头连接固定以支承,水平框架(2)上的第二竖直框架(312)所在侧与前圆弧条(511)的内轮廓连接固定以支承;所述第一前转轮(611)和第三前转轮(613)呈左右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前转轮(612)设在第一前转轮(611)和第三前转轮(613)之间;所述前圆弧条(511)的外轮廓抵在所述第一前转轮(611)和第三前转轮(613)上,所述第二前转轮(612)抵在前圆弧条(511)的内轮廓上;所述第一前转轮(611)靠近水平框架(2)上的第一竖直框架(311)所在侧,所述第三前转轮(613)靠近水平框架(2)上的第二竖直框架(312)所在侧,水平框架(2)上的第二竖直框架(312)所在侧与前圆弧条(511)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前圆弧条(511)与水平框架(2)上的第一竖直框架(311)所在侧连接固定处,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前转轮(611)与前圆弧条(511)的相抵处,第二前转轮(612)与前圆弧条(511)的相抵处,第三前转轮(613)与前圆弧条(511)的相抵处,水平框架(2)上的第二竖直框架(312)所在侧与前圆弧条(511)的内轮廓连接固定处,依序形成了外,内,外,内形式的夹持支承分布;水平框架(2)的前端上设有在翻转台(4)翻转的过程中供第二前转轮(612)通过的第一镂空区(9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可转动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中间齿轮(711)、第二中间齿轮(712)和第三中间齿轮(713),三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中间圆弧齿条(513)以其内轮廓面向着翻转台(4)的方式整体环绕连接在翻转台(4)前端的外轮廓上,所述中间圆弧齿条(513)的一头与水平框架(2)上的第一竖直框架(311)所在侧连接固定以支承,另一头与第二竖直框架(312)远离水平框架(2)的那一头连接固定以支承,水平框架(2)上的第二竖直框架(312)所在侧与中间圆弧齿条(513)的内轮廓连接固定以支承,中间圆弧齿条(513)上的齿沿着中间圆弧齿条(513)的外轮廓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中间齿轮(7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周晓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