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44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除尘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包括罐体,罐体中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搅拌轴位于所述驱动箱中的部分固定套接从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主动轮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驱动箱中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与限位钉配合使用的限位杆;限位钉和限位杆上均设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和旋转电机均连接控制单元。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同轴双向搅拌,提高脱硫剂和水的混合均匀程度和混合效率,促进烟气脱硫效果,提高烟气脱硫效率,适合大型生产企业的烟气除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程度的提高,电力、化工、烟草、锅炉、铸造等企业对烟气除尘、除灰的效果越来越重视。现有技术中,烟气除尘、除灰的技术主要包括烟气脱硝、电除尘、脱硫、再电除尘,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烟气脱硝和脱硫能够将烟气中的硝化合物和硫化合物去除,电除尘能够将粉尘颗粒和雾滴颗粒去除。其中,现有技术中的脱硫工艺一般都是使用石灰浆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作为脱硫剂进行烟气脱硫,脱硫过程中,需要将烟气通入到脱硫剂溶液中,充分的搅拌混合,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与脱硫剂反应,已达到脱硫的目的。因此,脱硫剂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会影响烟气的脱硫效果,尤其是石灰,石灰一般为块状,制成石灰浆液需要搅拌以提高混合均匀度和混合效率;另外,脱硫剂的制备效率也会影响整个烟气除尘工作的效率。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其能够实现同轴双向搅拌,提高脱硫剂和水的混合均匀程度和混合效率,促进烟气脱硫效果,提高烟气脱硫效率,适合大型生产企业的烟气除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罐体中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穿出所述罐体后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所述搅拌轴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驱动箱的顶端,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驱动箱中的部分还固定套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轮连接旋转电机,所述主动轮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所述驱动箱中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钉配合使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钉和限位杆上均设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和所述旋转电机均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桨距离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的三分之二高度。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桨为圆盘式,且所述第一搅拌桨的直径为40~60cm。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桨的四周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桨齿。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搅拌桨距离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的三分之一高度。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有3~5个桨叶。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桨叶相对于所述搅拌轴的径截面具有向下的0~80度的倾斜角。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传动比为1:4~7。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传动比为1:5。根据本技术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所述搅拌轴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接在所述驱动箱的内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通过在罐体中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之间存在高度差,能够对不同高度平面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果;搅拌轴位于驱动箱中的部分固定套接从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主动轮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驱动箱中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与限位钉配合使用的限位杆;通过限位钉和限位杆使主动轮和从动轮能够进行正向和反向旋转,同一根搅拌轴能够带动搅拌桨进行正向和反向搅拌,使罐体中的物料能够在正向旋涡和反向旋涡中循环交替,提高物料混合均匀度和混匀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同轴双向搅拌,提高脱硫剂和水的混合均匀程度和混合效率,促进烟气脱硫效果,提高烟气脱硫效率,适合大型生产企业的烟气除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搅拌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搅拌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从动轮和主动轮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罐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2-搅拌轴,21-第一搅拌桨,211-桨齿;22-第二搅拌桨,221-桨叶;23-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5-定位板,26-第三轴承;3-驱动箱,31-从动轮,32-主动轮,33-旋转电机,34-限位钉,35-固定块,36-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进料口11用于投放脱硫剂以及水,罐体1中设有搅拌轴2,搅拌轴2上设有第一搅拌桨21和第二搅拌桨22,第一搅拌桨21距离罐体1底部的距离为罐体1的三分之二高度,第二搅拌桨22距离罐体1底部的距离为罐体1的三分之一高度,第一搅拌桨21和第二搅拌桨22存在高度差能够对不同高度平面上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搅拌死角;参见图2,第一搅拌桨21为圆盘式,且第一搅拌桨21的直径为40~60cm,第一搅拌桨21的四周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桨齿211,第一桨齿211能够提高罐体1中物料的混匀程度;参见图3,第二搅拌桨22上设有3~5个桨叶221,本技术中,第二搅拌桨22设有4个桨叶221,桨叶221相对于搅拌轴2的径截面具有向下的0~80度的倾斜角,倾斜的桨叶221对物料产生剪切力,进而产生旋涡,使物料形成纵向的流动,从而提高搅拌效率,提高脱硫剂和水的混合均匀度。参见图1和图4,搅拌轴2穿出罐体1后通过第一轴承23转动连接于罐体1的上盖,搅拌轴2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24转动连接驱动箱3的顶端,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均设置于轴承座中,轴承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搅拌轴2位于驱动箱3中的部分还固定套接从动轮31,从动轮31与主动轮32相互啮合,主动轮32连接旋转电机33,主动轮32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34;驱动箱3中设有固定块35,固定块35上设有与限位钉34配合使用的限位杆36;限位钉34和限位杆36上均设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和旋转电机33均连接控制单元。使用过程中,旋转电机33工作,主动轮32转动,限位钉34跟随主动轮32的转动而转动;当限位钉34随随主动轮32正向转动,到达限位杆36位置时,限位钉34被限位杆36阻挡,限位钉34和主动轮32停止正向转动,此时,限位钉34和限位杆36之间的距离为零,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旋转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罐体中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n所述搅拌轴穿出所述罐体后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所述搅拌轴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驱动箱的顶端,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驱动箱中的部分还固定套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轮连接旋转电机,所述主动轮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所述驱动箱中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钉配合使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钉和限位杆上均设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和所述旋转电机均连接控制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罐体中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
所述搅拌轴穿出所述罐体后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所述搅拌轴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驱动箱的顶端,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驱动箱中的部分还固定套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轮连接旋转电机,所述主动轮的上面还设有限位钉;所述驱动箱中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钉配合使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钉和限位杆上均设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和所述旋转电机均连接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距离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的三分之二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为圆盘式,且所述第一搅拌桨的直径为40~6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用同轴双向搅拌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基张玉彩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科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