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40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5
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中和瓶,中和瓶的一侧上部设有碱性中和液管,碱性中和液管的外端贯穿中和瓶内壁与碱性中和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性中和液管的下端固定安装雾化喷头,中和瓶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气泵,气泵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中和瓶对应的侧壁并与之轴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和瓶内的发酵尾气与碱性中和液搅拌进行充分吸收,有效的提升碱性中和液对发酵尾气中酸性气体的吸收,同时采用过滤层对吸收后的发酵尾气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发酵尾气的处理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装置能够完成发酵尾气分离、中和、过滤整个处理操作,且本装置体积小,功能完善,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发酵实验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酵尾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微生物的发酵大多是在发酵罐中进行,空气是微生物发酵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还会有发酵尾气的排出,而发酵尾气中夹带有大量的水蒸气、酸性气体、液沫及固形物,现在微生物发酵尾气的处理装置大多都是从旋风分离、中和、过滤等步骤采用多个装置逐步进行处理,处理装置体积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中和瓶,中和瓶的一侧上部设有碱性中和液管,碱性中和液管的外端贯穿中和瓶内壁与碱性中和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性中和液管的下端固定安装雾化喷头,中和瓶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气泵,气泵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管,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旋转接头安装水平的出气管的一端,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中和瓶对应的侧壁并与之轴承连接,出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中和瓶的另一侧内壁,出气管内设有冷凝管,冷凝管固定连接中和瓶内壁,冷凝管能够将出气管内的气体进行冷凝,中和瓶的一侧设有驱动出气管转动的动力装置,出气管的远离气泵的一侧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斜向的出气孔,出气孔位于中和瓶内部且均位于冷凝管中部外周,中和瓶的另一侧下部开设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中和瓶的上部固定安装过滤层,过滤层位于碱性中和液管的上方,中和瓶的上部开设排气口,动力装置、雾化喷头与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中和瓶的左侧下部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一齿轮,出气管的左侧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配合,电机与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所述的中和瓶上部内壁开设环形的凹槽,环形凹槽内固定安装环形的紫外灯带,紫外灯带位于碱性中和液管与过滤层之间。如上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所述的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出气管与微生物发酵罐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内的发酵尾气在气泵的作用下进入出气管内,同时动力装置驱动出气管转动,出气管内的发酵尾气向中和瓶内移动的过程中随出气管转动,同时由于冷凝管位于出气管内,冷凝管对出气管移动的发酵尾气内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进行冷凝,发酵尾气携带冷凝后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从出气孔进入中和瓶内,雾化喷头向下部喷洒碱性中和液,出气管的转动能够带动中和瓶内的气体移动,使得中和瓶内的碱性中和液雾气与发酵尾气充分接触,从而提升充分将发酵尾气中的酸性气体吸收,出气管内的发酵尾气不断进入中和瓶内,被中和后的发酵尾气向上移动经过过滤层再次处理之后从排气口排出,随发酵尾气进入中和瓶内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中和瓶下部从出液口进入废液收集装置;本技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采用转动的出气管与冷凝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将发酵尾气中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物质冷凝分离,转动的出气管在向中和瓶内充入发酵尾气的同时充当搅拌器,将中和瓶内的发酵尾气与碱性中和液搅拌进行充分吸收,有效的提升碱性中和液对发酵尾气中酸性气体的吸收,同时采用过滤层对吸收后的发酵尾气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发酵尾气的处理效率,同时本技术一个装置能够完成发酵尾气分离、中和、过滤整个处理操作,且本装置体积小,功能完善,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发酵实验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中和瓶1,中和瓶1的一侧上部设有碱性中和液管2,碱性中和液管2的外端贯穿中和瓶1内壁与碱性中和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性中和液管2的下端固定安装雾化喷头3,中和瓶1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气泵5,气泵5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管4,气泵5的出气口通过旋转接头安装水平的出气管6的一端,出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中和瓶1对应的侧壁并与之轴承连接,出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中和瓶1的另一侧内壁,出气管6内设有冷凝管7,冷凝管7固定连接中和瓶1内壁,冷凝管7能够将出气管6内的气体进行冷凝,中和瓶1的一侧设有驱动出气管6转动的动力装置,出气管6的远离气泵5的一侧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斜向的出气孔8,出气孔8位于中和瓶1内部且均位于冷凝管7中部外周,中和瓶1的另一侧下部开设出液口9,出液口9通过出液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中和瓶1的上部固定安装过滤层10,过滤层10位于碱性中和液管2的上方,中和瓶1的上部开设排气口11,动力装置、雾化喷头3与电源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出气管4与微生物发酵罐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4内的发酵尾气在气泵5的作用下进入出气管6内,同时动力装置驱动出气管6转动,出气管6内的发酵尾气向中和瓶1内移动的过程中随出气管6转动,同时由于冷凝管7位于出气管6内,冷凝管7对出气管6移动的发酵尾气内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进行冷凝,发酵尾气携带冷凝后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从出气孔8进入中和瓶1内,雾化喷头3向下部喷洒碱性中和液,出气管6的转动能够带动中和瓶1内的气体移动,使得中和瓶1内的碱性中和液雾气与发酵尾气充分接触,从而提升充分将发酵尾气中的酸性气体吸收,出气管6内的发酵尾气不断进入中和瓶1内,被中和后的发酵尾气向上移动经过过滤层10再次处理之后从排气口11排出,随发酵尾气进入中和瓶1内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中和瓶1下部从出液口9进入废液收集装置;本技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采用转动的出气管6与冷凝管7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将发酵尾气中的水蒸汽、固形物、液沫等物质冷凝分离,转动的出气管6在向中和瓶1内充入发酵尾气的同时充当搅拌器,将中和瓶1内的发酵尾气与碱性中和液搅拌进行充分吸收,有效的提升碱性中和液对发酵尾气中酸性气体的吸收,同时采用过滤层10对吸收后的发酵尾气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发酵尾气的处理效率,同时本技术一个装置能够完成发酵尾气分离、中和、过滤整个处理操作,且本装置体积小,功能完善,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发酵实验室。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中和瓶1的左侧下部固定安装输出轴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瓶(1),中和瓶(1)的一侧上部设有碱性中和液管(2),碱性中和液管(2)的外端贯穿中和瓶(1)内壁与碱性中和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性中和液管(2)的下端固定安装雾化喷头(3),中和瓶(1)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气泵(5),气泵(5)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管(4),气泵(5)的出气口通过旋转接头安装水平的出气管(6)的一端,出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中和瓶(1)对应的侧壁并与之轴承连接,出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中和瓶(1)的另一侧内壁,出气管(6)内设有冷凝管(7),冷凝管(7)固定连接中和瓶(1)内壁,冷凝管(7)能够将出气管(6)内的气体进行冷凝,中和瓶(1)的一侧设有驱动出气管(6)转动的动力装置,出气管(6)的远离气泵(5)的一侧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斜向的出气孔(8),出气孔(8)位于中和瓶(1)内部且均位于冷凝管(7)中部外周,中和瓶(1)的另一侧下部开设出液口(9),出液口(9)通过出液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中和瓶(1)的上部固定安装过滤层(10),过滤层(10)位于碱性中和液管(2)的上方,中和瓶(1)的上部开设排气口(11),动力装置、雾化喷头(3)与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发酵用气体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瓶(1),中和瓶(1)的一侧上部设有碱性中和液管(2),碱性中和液管(2)的外端贯穿中和瓶(1)内壁与碱性中和液供给装置连接,碱性中和液管(2)的下端固定安装雾化喷头(3),中和瓶(1)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气泵(5),气泵(5)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管(4),气泵(5)的出气口通过旋转接头安装水平的出气管(6)的一端,出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中和瓶(1)对应的侧壁并与之轴承连接,出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中和瓶(1)的另一侧内壁,出气管(6)内设有冷凝管(7),冷凝管(7)固定连接中和瓶(1)内壁,冷凝管(7)能够将出气管(6)内的气体进行冷凝,中和瓶(1)的一侧设有驱动出气管(6)转动的动力装置,出气管(6)的远离气泵(5)的一侧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斜向的出气孔(8),出气孔(8)位于中和瓶(1)内部且均位于冷凝管(7)中部外周,中和瓶(1)的另一侧下部开设出液口(9),出液口(9)通过出液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中和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颖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