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11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包括液体分布板,液体分布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通孔,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竖直升气管,升气管内设有竖直导流管,导流管设有四根,四根导流管沿升气管的内侧壁周向均布,升气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液体进口,升气管包括第一升气管和第二升气管,第二升气管的高度大于第一升气管,且第二升气管顶部密封、上部开设有气体出口,第二升气管设有三根,且三根第二升气管不设在一条直线上,第二升气管上方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上方设有凹槽,凹槽内的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竖直液体下流孔,凹槽内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液体缓冲网。该装置分布效果好、稳定性好,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分布装置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液体分布装置和液体再分布装置都属于填料塔的内件部分,用于填料塔设备的液体分布,是填料塔设备的关键部件。在塔器操作时,保证塔器任一横截面上气液的均匀分布是非常重要的,气速的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取决于液体分布的均匀程度。一般通用型分布器:液体进去V型口,会形成抛物线后成一股流,而且气体上很容易夹带液体,V型口之上几乎没有液层,抗水平波动能力差,分布器分布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高负荷的分布器,既可以提高塔的分离效能又能保持压力降小及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可解决吸收塔的液体流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布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包括液体分布板,所述液体分布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通孔,所述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竖直升气管,所述升气管内设有竖直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流管沿升气管的内侧壁周向均布,所述升气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液体进口,所述升气管包括第一升气管和第二升气管,所述第二升气管的高度大于第一升气管,且第二升气管顶部密封、上部开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第二升气管设有三根,且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不设在一条直线上,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上方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竖直液体下流孔,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液体缓冲网。本技术中,升气管螺纹连接在液体分布板上,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升气管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根据本技术,所述升气管和导流管均为中空管,优选地,所述升气管的内径为导流管内径的4-8倍。导流管(两端开口)为液体通道,升气管(第一升气管两端开口,第二升气管顶部密封,但上部侧壁设有气体出口)中部(刨除导流管)为气体通道,升气管首先要保证通气面积,每个升气管周围有四个分布点,内部都是有导流管的,总的单位面积分布点数满足相应型号鲍尔环的需要。导流管与升气管的内径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技术的液体分布装置可在塔顶和塔下段设置,在塔顶一般称为液体分布器,塔下段称为液体再分布器。由于塔器设备的塔顶和塔下段液体流量是不一样的,导流管的内径是根据流量大小进行具体设置的,这些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常规选择。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与升气管为模压一体成型结构。液体由导流管下流,气体由升气管上升,下流液体不会形成抛物线或者被升气体夹带。液体由液体进口进入导流管,保证液体下流。本技术中,每个升气管上设有多个液体进口,液体进口的设置与导流管相对应,液体进口可沿升气管侧面上下设置两排,液流以底下那排液体进口为主,液体由液体进口进入导流管,并沿着导流管向下流。优选地,所述液体进口为倾斜孔,倾斜孔沿升气管的管壁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45°。优选地,所述液体分布板的边缘均布有竖直法兰孔,液体分布板与塔器设备通过法兰、垫片夹持相连接。本技术中,第二升气管是作为缓冲板的支架用的,用于固定缓冲板。优选地,所述缓冲板与第二升气管采用螺栓固定。缓冲板和第二升气管顶部设有对应的固定孔,用于螺栓固定缓冲板。缓冲板上的液体下流孔呈两圈布置。本技术的液体缓冲网布置在缓冲板上的凹槽内,起到液体缓冲和过滤液体的作用。该液体缓冲网可以进行清洗和多次更换,使用简单方便。本技术中还包括能够使该液体分布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本技术的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的作用原理包括:塔器设备的液体下流,通过缓冲板上面的液体缓冲网进行进料缓冲和过滤。缓冲板可防止进料冲击液体分布板本身的液层,使分布均匀。液体由液体进口进入导流管,保证液体下流,液流以升气管底下那排液体进口为主,正常操作液体进口之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抗水平波动能力强。气体通过升气管中部向上上升,实现气液分离,液体分布。通过实际生产运用,本技术的液体分布装置的液体分布效果和稳定性都非常好,缓冲板上面的缓冲网,可以直接进行清洗和重复使用的,非常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图2中液体分布板及升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液体分布装置在塔器设备上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包括液体分布板1,所述液体分布板1上设有若干个竖直通孔,所述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竖直升气管,所述升气管内设有竖直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流管2沿升气管的内侧壁周向均布,所述升气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管2连通的液体进口3,所述升气管包括第一升气管4和第二升气管5,所述第二升气管5的高度大于第一升气管4,且第二升气管5顶部密封、上部开设有气体出口6,所述第二升气管5设有三根,且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5不设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升气管5上方连接有缓冲板7,所述缓冲板7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缓冲板7上设有多个竖直液体下流孔8,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液体缓冲网9。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升气管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升气管和导流管2均为中空管,所述升气管的内径为导流管2外径的5倍。所述导流管2与升气管为模压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液体进口3为倾斜孔,倾斜孔沿升气管的管壁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45°。所述液体分布板1的边缘均布有竖直法兰孔10。所述缓冲板7与第二升气管5采用螺栓11固定。该液体分布装置的作用原理包括:塔器设备的液体下流,通过缓冲板7上面的液体缓冲网9进行进料缓冲和过滤。缓冲板7可防止进料冲击液体分布板1本身的液层,使分布均匀。液体由液体进口3进入导流管2,保证液体下流,液流以升气管底下那排液体进口3为主,正常操作液体进口3之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抗水平波动能力强。气体通过升气管中部向上上升,实现气液分离。该液体分布装置的气液分布效果和稳定性都非常好,缓冲板7上面的液体缓冲网9,可以直接进行清洗和重复使用的,非常简便。如图6-7所示,本技术的液体分布装置可在塔器设备的塔顶和塔下段设置,液体分布装置通过液体分布板1边缘均布的竖直法兰孔10进行固定连接,液体分布板1与塔器设备通过法兰12、垫片13夹持相连接。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包括液体分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通孔,所述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竖直升气管,所述升气管内设有竖直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流管沿升气管的内侧壁周向均布,所述升气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液体进口,所述升气管包括第一升气管和第二升气管,所述第二升气管的高度大于第一升气管,且第二升气管顶部密封、上部开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第二升气管设有三根,且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不设在一条直线上,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上方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竖直液体下流孔,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液体缓冲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包括液体分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通孔,所述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竖直升气管,所述升气管内设有竖直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有四根,四根所述导流管沿升气管的内侧壁周向均布,所述升气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液体进口,所述升气管包括第一升气管和第二升气管,所述第二升气管的高度大于第一升气管,且第二升气管顶部密封、上部开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第二升气管设有三根,且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不设在一条直线上,三根所述第二升气管上方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缓冲板上设有多个竖直液体下流孔,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液体缓冲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器设备的液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升气管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元元李喜熊彦召杨水艳赵彦安才长国常志强张琪远员喆侯利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色东方韶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