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导入头及促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19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液导入头,其包括:导入头本体,其一端的端面形成工作面,所述导入头本体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纳米晶片,其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微针,所述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时形成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纳米晶片上的微针突伸于所述工作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药液导入头中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导入头本体工作面上,其避免了通过粘胶的方式与导入头本体相结合,克服了粘胶方式固定时的缺陷,方便了纳米晶片的组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液导入头及促渗仪
本技术涉及透皮给药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药液导入头及促渗仪。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或纳米晶片正被广泛应用。其中纳米晶片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它是由单晶硅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纳米晶片的表面是一系列微针阵列,它们可以打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大大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单晶硅的生物兼容性又保证了纳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现有的纳米微针或纳米晶片主要通过粘胶的方式固定于储药容器上,然而上述结合方式,粘胶容易外溢而出,进而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药液导入头及促渗仪,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液导入头,其包括:导入头本体,其一端的端面形成工作面,所述导入头本体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纳米晶片,其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微针,所述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时形成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纳米晶片上的微针突伸于所述工作面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导入头本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与导入头本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液孔。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出液孔为多个,多个出液孔分布于所述纳米晶片的四周。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导入头本体一端还安装有保护盖,所述纳米晶片及工作面收容于所述保护盖限定的空间中。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导入头本体一端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保护盖通过所述外螺纹旋接于所述导入头本体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纳米晶片于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成型时同步地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的工作面中。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纳米晶片于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成型后,固化之前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的工作面中。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导入头本体的周向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上的凸起或者凹陷。作为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的改进,所述导入头本体的材质为避光材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渗仪,其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给药端的如上所述的药液导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中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导入头本体工作面上,其避免了通过粘胶的方式与导入头本体相结合,克服了粘胶方式固定时的缺陷,方便了纳米晶片的组装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药液导入头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促渗仪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药液导入头100,其包括:导入头本体1和纳米晶片2。所述导入头本体1内部中空设置,如此使得该导入头本体1可作为药液的存放容器使用。所述导入头本体1一端的端面形成工作面。为了方便出液,相应的,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与导入头本体1内部相连通的出液孔11。从而,当导入头本体1中存放有药液时,药液能够自出液孔11流出实现供药。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孔11为多个,多个出液孔11分布于所述纳米晶片2的四周,如此以实现药物的均匀供给。成型方式上,所述导入头本体1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头本体1采用避光材料,如此避免存放于导入头本体1中的药液发生性状变化。所述纳米晶片2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微针。其中,所述纳米晶片2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它是由单晶硅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纳米晶片的表面是一系列阵列排布的微针,它们可以打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大大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所述纳米晶片2直接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1注塑时形成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纳米晶片2上的微针突伸于所述工作面设置。此时,所述纳米晶片2与导入头本体1相接触的表面与导入头本体1之间能够相互渗透进而结合的更加紧固。如此,避免了通过粘胶的方式与导入头本体1相结合,克服了粘胶方式固定时的缺陷,方便了纳米晶片2的组装固定。为了实现所述纳米晶片2与导入头本体1之间的相互渗透,所述纳米晶片2于所述导入头本体1注塑成型时同步地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1的工作面中。可替代地,所述纳米晶片2也可于所述导入头本体1注塑成型后,固化之前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1的工作面中。上述两种组装方式,由于导入头本体1未完全固化成型,且自身温度较高,纳米晶片2与导入头本体1之间接触的表面能够相互渗透融合,实现牢固地结合。为了对纳米晶片2及工作面进行保护,以及防止导入头本体1中存放的药液漏出,所述导入头本体1一端还安装有保护盖3,所述纳米晶片2及工作面收容于所述保护盖3限定的空间中。此时,所述保护盖3相对所述工作面的一面压在出液孔11上,相应的,所述保护盖3相对所述工作面的一面还设置有收容所述伸出的纳米晶片2的容置腔。为了实现所述保护盖3的固定,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头本体1一端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保护盖3通过所述外螺纹旋接于所述导入头本体1的一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头本体1也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套装在所述导入头本体1的一端。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药液导入头10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该药液导入头100的促渗仪200。具体地,所述促渗仪200包括:外壳201、安装于所述外壳201给药端的如上所述的药液导入头100。为了方便外壳201与药液导入头100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导入头本体1的周向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卡合结构12,所述卡合结构12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上的凸起或者凹陷。其中,当所述卡合结构12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上的凸起时,所述外壳201的给药端的内腔中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卡槽;当所述卡合结构12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上的凹陷时,所述外壳201的给药端的内腔中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卡扣。如此,当该药液导入头100使用完毕后,可将其取下抛弃,更换新的药液导入头100,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药液导入头中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导入头本体工作面上,其避免了通过粘胶的方式与导入头本体相结合,克服了粘胶方式固定时的缺陷,方便了纳米晶片的组装固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导入头包括:/n导入头本体,其一端的端面形成工作面,所述导入头本体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n纳米晶片,其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微针,所述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时形成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纳米晶片上的微针突伸于所述工作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导入头包括:
导入头本体,其一端的端面形成工作面,所述导入头本体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纳米晶片,其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微针,所述纳米晶片直接嵌入到所述导入头本体注塑时形成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纳米晶片上的微针突伸于所述工作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头本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与导入头本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为多个,多个出液孔分布于所述纳米晶片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头本体一端还安装有保护盖,所述纳米晶片及工作面收容于所述保护盖限定的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液导入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纳生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