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及凹形主梁风电叶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具体涉及一种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及凹形主梁风电叶片,属于风力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风电叶片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采用上壳体和下壳体合装,制成具有内空腔的桨片。为增加风电叶片的力学强度,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和连接上下壳体的腹板。传统风电叶片腹板大多为双边组装腹板或者三腹板,随着叶片长度增加,叶片重量也逐渐加大,为了设计一种轻量化的风电叶片,业内采用单边腹板的设计形式,与双边组装腹板相比,单腹板定位精度要求更高,加上放置过程容易倾倒,对人员操作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叶片上壳体和下壳体合装时,无论单腹板还是双边组装腹板,都需要根据理论腹板位置进行划线,并在对应位置粘接羊角或者木块进行限位,受测量方式和操作人员影响,腹板的定位依然不够准确,且需要进行羊角或木块的粘接及去除工作,大大增加了作业内容。因此,如何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合装时使单腹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实现精准的定位、安装并减少操作人员的作业内容是本领域亟待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分别设置纵向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将侧立的单腹板(5)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最后完成固结合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分别设置纵向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将侧立的单腹板(5)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最后完成固结合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定位槽将侧立的单腹板(5)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是分别将单腹板(5)的上侧和下侧横向扩宽为上脚板(51)和下脚板(52),使单腹板(5)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并将单腹板(5)的上脚板(51)和下脚板(52)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单腹板(5)的上脚板(51)和下脚板(52)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是将单腹板(5)的上脚板(51)的形面加工成与上主梁(3)定位槽的内形面相一致,将单腹板(5)的下脚板(52)的形面加工成与下主梁(4)定位槽的内形面相一致,合装时,单腹板(5)的上脚板(51)填装在上主梁(3)的定位槽内,单腹板(5)的下脚板(52)填装在下主梁(4)的定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单腹板(5)的上脚板(51)和下脚板(52)分别限定在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是在上脚板(51)的上顶面和下脚板(52)的下底面均设置纵向的定位凸筋,相应地,将上主梁(3)和下主梁(4)上的定位槽的内形面设置成能够与定位凸筋的外形面相配合的形面,合装时,单腹板(5)的上脚板(51)的定位凸筋填装在上主梁(3)上的定位槽内,单腹板(5)的下脚板(52)的定位凸筋填装在下主梁(4)上的定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单腹板(5)的上侧和下侧扩宽为上脚板(51)和下脚板(52)时,使上脚板(51)的上顶面的形面与上主梁(3)的下表面的形面对应配合,下脚板(52)的下底面的形面与下主梁(4)的上表面的形面对应配合,合装时,能够使单腹板(5)的上脚板(51)的上顶面与上主梁(3)的下表面相贴合,下脚板(52)的下底面与下主梁(4)的上表面相贴合。
6.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凹形主梁风电叶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合装时单腹板(5)的定位安装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开设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斌,靳交通,邓航,张满闯,姚运帅,彭超义,侯彬彬,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