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98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是利用可编程数控车床的子母程序,将切削零件数量≥1件的金属棒料或管料,一次装夹在数控车床上,在完成切断之前的多型面切削加工后,继续跳转加工程序,完成同一个零件切断面的内倒角、外倒角、切断的工艺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切削数量的多少,视工件大小、工件宽度,切削精度、工件外观、机床切削刚性而定,一般情况下,棒料装夹一次,可以完成3个左右零件的切削成形加工,且车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可达到μ数量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中,原材料为棒料的零件加工通常为:夹持棒料——单面车削加工——切断——翻面夹持——切断面侧的车削加工。如果棒料的切断形式为:车床切断、锯床锯断、线切割等,零件的车削加工过程中,还存在翻面加工、二面加工时的接刀痕,其加工精度受其误差叠加的影响,往往难以一次加工就达到精车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棒料装夹一次,可以完成若干个零件的切削成形加工,且能提高加工精度的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可编程数控车床的子母程序,将切削零件数量≥1件的金属棒料或管料,一次装夹在数控车床上,在完成切断之前的多型面切削加工后,继续跳转加工程序,完成同一个零件切断面的内倒角、外倒角、切断的工艺步骤。采用本专利技术,切削数量的多少,视工件大小、工件宽度,切削精度、工件外观、机床切削刚性而定,一般情况下,棒料装夹一次,可以完成3个左右零件的切削成形加工,且车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可达到μ数量级。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切削加工时的车外圆的示意图。图2是常规切削加工时的钻镗车内圆和车外侧内外、倒角的示意图。图3是常规切削加工时的切断的示意图。图4是常规切削加工时的换爪内夹车切断面及内、外倒角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车外圆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钻镗车内圆和车外侧内外、倒角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车里侧内、外倒角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切断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卡爪1、棒料2、工件3、刀具一4和刀具二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5至图8,其中的刀具一4在图7中用于车退刀槽及外导角,刀具二5在图7中用于车退刀槽及内倒角,刀具一4在图8中用于切断;本专利技术是在数控车床小批量、多品种、短期内换型频繁的加工中,将金属棒料一次装夹、在完成切断之前的多型面切削加工后,继续跳转加工程序,完成同一个零件切断面的内倒角、外倒角、切断等工步,进而实现一次装夹,完成一个(或多个)零件的投料、粗车、钻镗孔、精车等的加工要求,从而避免了多次装夹、内外夹盘之间的切换/多机台加工、夹持变形等产生的误差累计,使车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达到μ数量级成为了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可编程数控车床的子母程序,将切削零件数量≥1件的金属棒料或管料,一次装夹在数控车床上,在完成切断之前的多型面切削加工后,继续跳转加工程序,完成同一个零件切断面的内倒角、外倒角、切断的工艺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棒料或管料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可编程数控车床的子母程序,将切削零件数量≥1件的金属棒料或管料,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超马义华姜恩杰时孟涛梅盛彭将振王新智陈彬郭晓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