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921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持器,该夹持器包括固定杆、夹持尖端和用于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在固定杆的后端,夹持尖端连接在固定杆的前端,并在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结构,夹持尖端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持器通过设计夹持尖端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增大了夹持尖端周围的可操作空间,从而在进行固定自聚焦透镜的植入位置操作时能避免夹持尖端的主体部分影响固定材料的涂抹,由此降低了自聚焦透镜植入后的固定操作难度,大大增加自聚焦透镜埋植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器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器。
技术介绍
生物医学或者光学成像是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而其中主要以活体生物组织为研究材料或对象的相关课题发展更是十分迅速。对自由移动的动物进行功能成像是研究者的一大有力手段,成像技术使得研究者可以实时观察生物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并将其与动物的整体行为匹配起来,从而揭示机体外在活动的生理机制。对生物组织成像的传统技术手段离不开大型的显微镜,不论是常见的单光子显微镜还是昂贵的双光子显微镜,相对于一般实验动物(小鼠、果蝇、大鼠、食蟹猴)的大小,它们的体积都十分庞大,无法随身携带,也无法满足研究者观察可自由移动的动物行为的需要。2011年,美国科学家在《NatureMethods》发表研究,详细介绍了重量只有1.9g的单光子微型显微镜,此后以此技术为核心的微型显微成像技术开始风靡全世界,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医学、光子学等领域的实验室,从而也推动了相关课题取得了数量极为可观的、极具说服力的实验数据。2019年1月的一项专利申请“一种实验动物可穿戴式微型在体成像系统(申请号201910002009.9)”也正是基于此技术改进而来。微型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关键部件是自聚焦透镜(GrinLens)。自聚焦透镜是指其折射率分布是沿径向渐变的柱状光学透镜,具有聚焦和成像功能,早期广泛应用于电信通讯领域,价格低廉,但光学成像研究中使用的自聚焦透镜对于其折射率、准直、耦合聚焦性能以及透光波长限制等参数都有更高的特殊要求,其成本也自然更加昂贵,所以如何能高效利用自聚焦显微镜,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实验成功率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了消除埋植后长期成像的副作用(如炎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提出一项给自聚焦透镜包被特殊材料的专利申请。但影响最终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是前期埋植自聚焦透镜的手术操作,如何成功埋植自聚焦透镜更是重中之重。现有夹持器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夹持尖端与固定杆相互垂直,不利于手术操作,尤其是在脑组织中的自聚焦透镜埋植操作时极大地缩短了操作距离,导致操作空间缩小,在进行固定自聚焦透镜的植入位置操作时,夹持器的夹持尖端主体部分会影响固定材料的涂抹,极易造成夹持器的夹持尖端与自聚焦透镜被固定材料涂抹在一起,难以分离,不利于手术操作,降低了自聚焦透镜埋植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持器,该夹持器能提高自聚焦透镜埋植手术的成功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持器,包括固定杆、夹持尖端和用于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杆的后端,所述夹持尖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并在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尖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为张开度可调的夹持固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尖端包括夹持尖端主体,所述夹持尖端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夹持固定孔;所述夹持器还包括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穿设两个所述夹持臂中并与两个所述夹持臂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在朝向另一所述夹持臂的侧面上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至所述夹持臂的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固定孔的内表面覆盖有一层硅胶垫。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器还包括第二调节螺丝,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能沿所述固定杆上下滑动,并通过第二调节螺丝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能与所述立体定位仪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二连接主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螺丝选择性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尖端与所述固定杆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杆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夹持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夹持尖端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增大了夹持尖端周围的可操作空间,从而在进行固定自聚焦透镜的植入位置操作时能避免夹持尖端的主体部分影响固定材料的涂抹,由此降低了自聚焦透镜植入后的固定操作难度,大大增加自聚焦透镜埋植手术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固定杆10,夹持尖端20,夹持尖端主体21,夹持臂22,连接件30,第一连接主体31,第二连接主体32,第一固定螺丝33,连接孔34,第一调节螺丝41,第二调节螺丝42,第二固定螺丝5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夹持器包括固定杆10、夹持尖端20和用于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连接在固定杆10的后端,夹持尖端20连接在固定杆10的前端,并在远离固定杆10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结构,夹持尖端2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上述夹持器通过设计夹持尖端2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增大了夹持尖端20周围的可操作空间,从而在进行固定自聚焦透镜的植入位置操作时能避免夹持尖端20的主体部分影响固定材料的涂抹,由此降低了自聚焦透镜植入后的固定操作难度,大大增加自聚焦透镜埋植手术的成功率。其中,固定杆10是夹持器的结构主体,主要作用是连接、支撑连接件30和夹持尖端20,其稳固性和垂直度非常重要。可选地,在固定杆10的前端与夹持尖端20的连接处留有螺丝孔,以便与夹持尖端20连接,方便可拆卸。优选地,固定杆10整体采用优质不锈钢制成,经久耐用、不易损坏,且成本低廉。夹持尖端20是夹持器的关键部件,其与固定杆10成直线排布(即夹持尖端2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而非常见的与固定杆10成90°角垂直排布。因为用于生物组织成像的自聚焦透镜的长度和直径不会过大,尤其是埋植入生物体内的自聚焦透镜,其尺寸更为精细小巧,以植入小鼠脑内的自聚焦透镜为例,一般长度为2mm~8mm,直径一般不超过2mm~3mm,夹持尖端20与固定杆10成直线排布的夹持器更有利于自聚焦透镜植入组织后的固定操作,大大简化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可选地,夹持尖端20整体可采用优质不锈钢制成,经久耐用、不易损坏,且成本低廉。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结构为张开度可调的夹持固定孔,以便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0)、夹持尖端(20)和用于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的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连接在所述固定杆(10)的后端,所述夹持尖端(20)连接在所述固定杆(10)的前端,并在远离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尖端(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0)、夹持尖端(20)和用于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的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连接在所述固定杆(10)的后端,所述夹持尖端(20)连接在所述固定杆(10)的前端,并在远离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尖端(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为张开度可调的夹持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尖端(20)包括夹持尖端主体(21),所述夹持尖端主体(21)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10),另一端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臂(22),两个所述夹持臂(22)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夹持固定孔;所述夹持器还包括第一调节螺丝(41),所述第一调节螺丝(41)穿设于两个所述夹持臂(22)中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臂(2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22)在朝向另一所述夹持臂(22)的侧面上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至所述夹持臂(22)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孔的内表面覆盖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然巨富荣刘楠张佳佳蔚鹏飞王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