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57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设置有通道管主体;通道管主体外侧连接有流体管道,通道管主体的管壁外侧开设有管壁孔洞;所述管壁孔洞位于流体管道内部,并被流体管道完全遮挡;流体管道上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螺纹与四通牢固连接;所用四通连接冲水软管、吸引软管、注射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扩大了手术视野和空间,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手术过程中,光学系统(如内窥镜)可以通过透明关闭观察扩张过程对软组织及神经根的受压迫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
技术介绍
目前,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是一种严重可令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且发病趋势趋向于年轻化。对于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出现如腰痛、腰椎支撑功能下降肢疼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的患者,大多数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传统开放性手术出血量大,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口,需要剥离和长时间牵拉椎旁肌肉,导致局部肌肉拉伤坏死和纤维受损,使患者出现术后肌肉僵硬,延长了康复时间。随着医疗器械的改良,光学和成像系统技术的成熟,脊柱微创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认可,并在更多的患者中得到了推广。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由于没有自然通道可用,脊柱微创手术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手术通道,其过程为:确定患处位置并切空,通过又细到粗的扩张管逐级扩张切口,最后将通过管插入切口支撑出便于手术器械和光学系统进入的微创空间。由于扩张过程为钝性扩张并非传统利器切割,这减少了创口面积从而有助于术后康复。微创手术通道管为微创手术提供了清晰的视野和充足的手术空间,但在微创手术过程中还需要随时冲生理盐水清洁手术区域并判断出血点止血,吸引手术区废水,向患者注射药物等操作。现有手术通道管设计只设置有单一吸水管,需要更换软管完成吸引废水,药物注射等操作。或者分别设置了吸水管和吸引管,这样的设计繁琐,操作复杂,减小了手术视野与手术空间。解决上述问题的难度及缺陷的难度为:如何设计一种手术通道管同时具备冲水、注射和吸引的功能;如何设计一种流体通道可以通过单一通道完成冲水、注射和吸引的功能;如何设计一种连接装置可以同时连接用于冲水、注射和吸引的软管;如何设计一种通道管是通道管内部对光学成像系统不产生干扰或能通过管壁直接观察外部软组织和神经根受挤压状态。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设计一种具备冲水、注射和吸引的手术通道管,通道管外部与一个流体通道牢固密封连接,流体通道末端连接塑料四通可同时连接冲水管,注射管与吸引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术通道管不仅可以为微创手术提供稳定的手术空间与清晰的手术视野,还方便了手术过程中冲洗清洁术区,向患处注射药物以及及时清理废水等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微创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设置有通道管主体;所述通道管主体外侧连接有流体管道,通道管主体的管壁外侧开设有管壁孔洞;所述管壁孔洞位于流体管道内部,并被流体管道完全遮挡;所述流体管道上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螺纹与四通牢固连接;所用四通连接冲水软管、吸引软管、注射软管。进一步,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采用CNC加工制作。进一步,所述流体管道与连接口为一体成型并通过激光焊接工艺与通道管主体牢固密封焊接。进一步,所述通道管主体末端为下窄上宽平滑过渡的喇叭形结构。进一步,所述为通道管主体的通道管内壁通过喷砂处理形成漫反射层。进一步,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或均采用高强度透明塑料材质(如聚碳酸酯、亚克力)材质;通道管、流体通道及连接口通过注塑工艺和雕刻工艺制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的CNC加工制作方法,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的CNC加工制作方法通过计算机中的控制器可对制作成型过程进行监控;通过矫正器与计算机联接,用于矫正制作成型过程的偏差。进一步,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的CNC加工制作中,制作设备包括:储料系统、输料系统、成型系统,其中所述储料系统包括供料气缸、料仓、顶料气缸和坯料剪切液压缸;所述输料系统包括固定支架、顶料气缸、磁性开关、气缸固定架和电磁阀组件;所述成型系统包括合模气缸、模具以及盛锭筒;所述压铸系统包括快速移动气缸、主液压缸和模头;所述料块清理系统包括落料箱和清理剪切液压缸;所述快速移动气缸和主液压缸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模头上,所述供料气缸与料仓相连通,将所述料仓中的原料挤压至坯料剪切液压缸,所述坯料剪切液压缸将坯料制成预定形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坯料传送至顶料气缸,通过所述顶料气缸将坯料顶送至盛锭筒,所述模头与所述模具将盛锭筒中的坯料经加热、挤压后制成成品,所述清理剪切液压缸将制得的成品推入所述落料箱;所述合模气缸通过传动杆与盛锭筒连接,所述主液压缸、快速移动气缸驱动所述模头。进一步,所述制作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有液压油泵、溢流阀、安全阀、压力表;所述气动控制系统配置气动静音泵、储气罐、气动调压阀、气动过滤器、排水设备、气压表;所述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作为核心控制系统,配置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模块和监控模块:所述设置模块中包括有触摸显示屏或数字控制器,所述监控模块设置有矫正器,所述触摸显示屏用于设置工艺参数和操作设备运行,所述控制器可对制作成型过程监控,所述矫正器与计算机电联接,所述矫正器用于矫正制作成型过程的偏差。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由通道管主体,流体通道,连接口,四通,冲水软管,注射软管,吸引软管组成。所述通道管管壁外侧连接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设有连接四通的连接口,并分别连接冲水软管,吸引软管,注射软管,通过软管中液体进入流体通道并通过管壁上的孔洞进入通道管内部。本专利技术具备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管管口呈平滑过渡的一端大一端小结构,小口端插入并撑起切口,整个通道管为光学器械或手术器械形成手术空间,并通过流体通道满足了手术中冲水,药物注射,吸引组织液等操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扩大了手术视野和空间,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本专利技术手术过程中,光学系统(如内窥镜)可以通过透明关闭观察扩张过程对软组织及神经根的受压迫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道管主体;2、管壁孔洞;3、流体管道;4、连接口;5、四通;6、冲水软管;7、吸引软管;8、注射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设置有通道管主体;/n所述通道管主体外侧连接有流体管道,通道管主体的管壁外侧开设有管壁孔洞;所述管壁孔洞位于流体管道内部,并被流体管道完全遮挡;/n所述流体管道上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螺纹与四通牢固连接;所用四通连接冲水软管、吸引软管、注射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设置有通道管主体;
所述通道管主体外侧连接有流体管道,通道管主体的管壁外侧开设有管壁孔洞;所述管壁孔洞位于流体管道内部,并被流体管道完全遮挡;
所述流体管道上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螺纹与四通牢固连接;所用四通连接冲水软管、吸引软管、注射软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采用CNC加工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道与连接口为一体成型并通过激光焊接工艺与通道管主体牢固密封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主体末端为下窄上宽平滑过渡的喇叭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为通道管主体的通道管内壁通过喷砂处理形成漫反射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或均采用高强度透明塑料材质材质;通道管、流体通道及连接口通过注塑工艺和雕刻工艺制作。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具有冲水、注射和吸引功能的手术通道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的CNC加工制作方法,所述通道管主体、流体管道及连接口的CNC加工制作方法通过计算机中的控制器可对制作成型过程进行监控;
通过矫正器与计算机联接,用于矫正制作成型过程的偏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