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254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中医诊脉系统,包括病人端系统和医生端系统;病人端系统包括:仿生手指、脉搏定位机构和腕带;所述仿生手指包括仿生食指、仿生中指和仿生无名指,所述三个指头通过磁铁吸附在脉搏定位机构上,可随时取下;所述腕带两端连接在脉搏定位机构上,通过调整腕带和脉搏定位机构定位寸、关、尺处脉搏;医生端系统包括:指法采集传感器、脉象模拟动作器、外壳、弹性海绵和航空接头;所述外壳包括盒盖和盒底,三个指法采集传感器并排固定在盒盖上,一端连接脉象模拟动作器,三个脉象模拟动作器并排放置于盒底的弹性海绵上,指法采集传感器引线和脉象模拟动作器引线均通过侧面航空接头引出,连接信号传输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及方法,属于中医脉诊信息化

技术介绍
中医的形成和发展已有5千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就开展了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其中关于中医中脉诊的研究目前依然主要集中在对脉象的拾取和脉象图的分析中,只有一小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脉搏的模拟反演,因此至今还没有一款中医诊疗产品应用于临床。传统中医学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医学,其诊疗手段多侧重于形象化描述,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尤其是在脉诊方面,对不同脉象的差异表述过于模糊,使得中医发展和继承出现困难,进而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被提上了日程。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各种型号的脉象仪,虽然有相应的产品问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不完善,因此,未受到大力推广。究其主要原因,脉诊中不同的中医医生的切脉手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由于脉象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切脉方式引起的脉象反馈信息是不同的,是不同指法动作与手指脉象感受的交互过程,仅通过传感器固定式的按压无法完成完整的脉象采集。同时由于没有大量的脉象数据支撑,对各种脉象的分析模型也不能完整建立,因此,国内真正能满足中医需要的切脉过程的全程记录、脉象与切脉相互作用设备与终端尚未真正开展研究。总结来说,目前国内外中医诊断信息化主要关注的是信号的采集,试图通过对信号的数理分析并结合中医专家的意见,建立一种可以自动实现疾病诊断的系统。但经过近150年的发展看来,依赖简单信号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未能真正满足中医脉诊的辩证需要,其相应的设备不仅可靠性差,而且采集数据简单不直观,使得其难以与传统中医医典相对应,因此难以在广大中医医生的实际诊疗过程中使用,而中医的医患纽带关系也为这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突破目前的僵局,值得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病人端系统和医生端系统;病人端系统包括:仿生手指、脉搏定位机构和腕带;所述仿生手指包括仿生食指、仿生中指和仿生无名指,所述三个指头通过磁铁吸附在脉搏定位机构上,可随时取下;所述腕带两端连接在脉搏定位机构上,通过调整腕带和脉搏定位机构定位寸、关、尺处脉搏;医生端系统包括:指法采集传感器、脉象模拟动作器、外壳、弹性海绵和航空接头;所述外壳包括盒盖和盒底,三个指法采集传感器并排固定在盒盖上,一端连接脉象模拟动作器,三个脉象模拟动作器并排放置于盒底的弹性海绵上,指法采集传感器引线和脉象模拟动作器引线均通过侧面航空接头引出,连接信号传输电路。所述病人端仿生指头包括脉象采集传感器、指法模拟动作器、杠杆和外壳,所述指法模拟动作器和杠杆包裹在外壳内部,指法模拟动作器通过杠杆与脉象采集传感器连接,驱动指法模拟动作器运动,通过杠杆传动,实现仿生指头的按压动作,脉象采集传感器置于外壳外部,实行脉象信号的采集。所述病人端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基座为绝缘空心圆柱体,侧面开有两通孔,基座上底面中心引入两根铜线,铜线分别从通孔各自引出,所述基座下底面粘贴有对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周围粘接,中间悬空;所述对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两翼斜切对折,与通孔内铜线通过导电银胶连接。所述病人端指法模拟动作器为圆柱形音圈电机。所述病人端脉搏定位机构由上盖和下底组成外壳,外壳中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卡槽,固定卡槽两边分别设置一个移动卡槽,中间卡槽固定不动,两边移动卡槽可在外壳内横向移动,各个卡槽四角安装有磁铁柱,磁铁柱位置与仿生指头的磁铁位置对应。所述医生端指法采集传感器包括弹性钢片和箔式电阻应变片,所述箔式电阻应变片粘贴于弹性钢片上,弹性钢片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按压端,所述固定端固定,按压端悬空,形成悬臂梁结构;垂直按压按压端形成位移后,弹性钢片发生形变,箔式电阻应变片随之发生应变,从而改变阻值大小,通过对阻值的测量可以得到对应的位移数值。所述医生端箔式电阻应变片包括基底、敏感栅、覆盖层及电极引线;敏感栅由刻蚀后的金属丝组成,将机械应变转换成电阻大小的变化,通过测量阻值的大小,即得到相应机械应变的大小;所述箔式电阻应变片为全桥应变片,采用应变全桥电路,电路中4个电阻均为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全桥电路后还连接有调零电路。所述医生端脉象模拟动作器为圆柱形振镜电机,包括定子、磁钢、线圈和动子;环形磁钢固定在定子的中心圆柱上,其产生的磁场均匀分布在定子内部;动子上缠绕有圆筒状线圈绕组,一旦在线圈两端施加交变电压,线圈回路中有电流通过,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相应的磁场;线圈的磁场与环形磁钢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动子的运动,通过改变线圈绕组内电流的强弱和极性可以改变电机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病人端:S1:患者选择适合自己手腕尺寸的腕带;S2:自行定位桡骨凸起处脉象为关脉并标记;S3:将腕带戴在手腕上,并将脉搏定位机构的中间圆孔对准关脉标记处;S4:系好腕带,调整移动卡槽,对准寸脉和尺脉;S5:将三个仿生指头分别吸附到脉搏定位机构对应的位置上;S6:接受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传来的医生指法运动信号,通过指法模拟动作器模拟中医医生诊脉时的手指指法动作;S7:脉象采集传感器采集病人脉象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采集的信号发送至终端,终端转发至医生端系统;S8:终端将采集到的脉象信号进行存储;医生端:T1:医生将手指放到医生端系统的外壳盖上;T2:寻找并触摸指法采集传感器,进行诊脉;T3:接受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传来的病人脉象信号,通过脉象模拟动作器模拟病人脉象;T4:指法采集传感器采集医生指法运动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采集的信号发送至终端,终端转发至病人端系统;T5:终端将采集到的指法运动信号进行存储。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让医生诊断更加方便、高效与安全: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能实现远程实时的诊断;不仅能完成脉诊的核心诊断功能,还能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进行诊断和病人复诊。2.本专利技术可以让中医医技有更加直接的传承:记录脉诊的全过程,仿生重现病人的脉象及施脉过程,从而为学徒们提供更为直接的学习手段,扩大师徒传承的徒弟数量,加速徒弟的成材;3.本专利技术可以让名中医形成自己的诊断集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名中医能在异地发展自己的诊疗网络,形成全国性的以中医本人为标识符号的名中医体系络,让各种不同病情的急缓程度的病人可以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体系中各级医生的医疗资源,形成良性的中医发展经济生态。附图说明结合附图,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可以获得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任何期望的方式将图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加以组合。在所述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指法采集传感器结构图;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病人端系统和医生端系统;/n病人端系统包括:仿生手指(9)、脉搏定位机构(10)和腕带(11);所述仿生手指(9)包括仿生食指、仿生中指和仿生无名指,所述三个指头通过磁铁吸附在脉搏定位机构(10)上,可随时取下;所述腕带(11)两端连接在脉搏定位机构(10)上,通过调整腕带(11)和脉搏定位机构(10)定位寸、关、尺处脉搏;/n医生端系统包括:指法采集传感器(22)、脉象模拟动作器(21)、外壳、弹性海绵(20)和航空接头(24);所述外壳包括盒盖(23)和盒底,三个指法采集传感器(22)并排固定在盒盖(23)上,一端连接脉象模拟动作器(21),三个脉象模拟动作器(21)并排放置于盒底的弹性海绵(20)上,指法采集传感器(22)引线和脉象模拟动作器(21)引线均通过侧面航空接头(24)引出,连接信号传输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病人端系统和医生端系统;
病人端系统包括:仿生手指(9)、脉搏定位机构(10)和腕带(11);所述仿生手指(9)包括仿生食指、仿生中指和仿生无名指,所述三个指头通过磁铁吸附在脉搏定位机构(10)上,可随时取下;所述腕带(11)两端连接在脉搏定位机构(10)上,通过调整腕带(11)和脉搏定位机构(10)定位寸、关、尺处脉搏;
医生端系统包括:指法采集传感器(22)、脉象模拟动作器(21)、外壳、弹性海绵(20)和航空接头(24);所述外壳包括盒盖(23)和盒底,三个指法采集传感器(22)并排固定在盒盖(23)上,一端连接脉象模拟动作器(21),三个脉象模拟动作器(21)并排放置于盒底的弹性海绵(20)上,指法采集传感器(22)引线和脉象模拟动作器(21)引线均通过侧面航空接头(24)引出,连接信号传输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端仿生指头包括脉象采集传感器、指法模拟动作器、杠杆和外壳,所述指法模拟动作器和杠杆包裹在外壳内部,指法模拟动作器通过杠杆与脉象采集传感器连接,驱动指法模拟动作器运动,通过杠杆传动,实现仿生指头的按压动作,脉象采集传感器置于外壳外部,实行脉象信号的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端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基座(19)为绝缘空心圆柱体,侧面开有两通孔,基座(19)上底面中心引入两根铜线(18),铜线(18)分别从通孔各自引出,所述基座(19)下底面粘贴有对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17),周围粘接,中间悬空;所述对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17)两翼斜切对折,与通孔内铜线(18)通过导电银胶(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端指法模拟动作器为圆柱形音圈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端脉搏定位机构(10)由上盖和下底组成外壳(14),外壳(14)中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卡槽(15),固定卡槽(15)两边分别设置一个移动卡槽(13),中间卡槽固定不动,两边移动卡槽(13)可在外壳(14)内横向移动,各个卡槽四角安装有磁铁柱(12),磁铁柱(12)位置与仿生指头的磁铁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中医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端指法采集传感器(22)包括弹性钢片(3)和箔式电阻应变片(2),所述箔式电阻应变片(2)粘贴于弹性钢片(3)上,弹性钢片(3)两端分别为固定端(1)和按压端(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骏锋张凤荔王瑞锦林妍龚艳丽黄太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脉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