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53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6
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包括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体、两套电动推杆;机器人本体的壳体一端有开口槽,第一套电动推杆筒体垂直固定安装在开口槽上端,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一端铰接安装在开口槽后端;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另一端和第一套电动推杆柱塞杆下端铰接安装在一起;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前有内凹的弧形槽,机器人本体的LED杀菌带安装在弧形固定板的前端;固定板和第二套电动伸缩杆的柱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和两套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两端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可有效杀灭地面细菌,且尽可能保证墙角处一定高度范围内杀菌,比现有扫地机器人提高了杀菌范围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设备
,特别是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智能扫地机器人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电器设备,扫地机器人的机身以圆盘型为主,在机器人前方设置有感应器,可侦测障碍物,如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自行转弯行驶,自主进行房间的清洁打扫,并将垃圾和灰尘都收集到集尘盒里,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为了在清扫中对室内起到杀菌效果,现有的较为高档的扫地机器人还配套有紫光LED杀菌灯,LED杀菌灯设置于机身的前侧面或底面固定位置,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设置在侧端时只能实现墙角侧固定高度杀菌,设置在底部时只能实现地面杀菌,因此两种设置方式均无法有效起到尽可能大的杀菌作用(室内地面及墙壁下端一段距离和地面接触部位是细菌滋生的主要区域)。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墙角一定高度及地面杀菌的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能实现杀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因结构所限,无法有效起到尽可能大范围杀菌作用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智能扫地机器人本体,在其壳体前下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中部水平分布有第二套电动推杆,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前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第一套电动推杆,将LED紫光杀菌带设置在第二套电动推杆的柱塞杆前下,工作时,在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的内部控制系统作用下,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没有接触墙角时,杀菌带位于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的壳体前端下,并和壳体表面处于一个平面,达到美观的效果,并能对地面进行杀菌,当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接近墙角一定距离前,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二套电动推杆朝前推出杀菌带,同时第一套电动伸缩杆能往复带动杀菌带对墙角不同高度处进行杀菌,由此能尽可能提高室内杀菌作效果的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专利技术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包括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体、至少两套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壳体一端有开口槽,第一套电动推杆筒体垂直固定安装在开口槽上端,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一端铰接安装在开口槽后端;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另一端和第一套电动推杆柱塞杆下端铰接安装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前有内凹的弧形槽,机器人本体的LED杀菌带安装在弧形固定板的前端;所述固定板和第二套电动伸缩杆的柱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和两套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两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弧形和机器人本体的内凹弧形槽弧度一致且长度及厚度分别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的柱塞杆运动到后止点时,LED杀菌带前端和机器人本体的前端处于一个弧度及一个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可编程,能控制两套电动推杆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地,所述两套电动推杆是直流电动推杆。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扫地机器人本体其他对于室内的清洁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和现有扫地机器人完全一致。本专利技术结合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使用,扫地机器人本体清扫室内非墙角时,LED灯带对室内地面进行有效杀菌。当扫地机器人运动到墙角一定距离前,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探测头探测到后,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二套电动推杆的柱塞杆朝前推出LED灯带,这样,LED灯带和固定板、外壳与机器人本体的前侧下端拉开间距,方便了后续的LED灯带上下运动。当LED灯带推出后,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一套电动推杆的柱塞杆上下运动,这样LED杀菌带就可同时对墙角处地面及墙壁的下部上下端做杀菌处理,本专利技术不但可有效杀灭地面细菌,且尽可能保证墙角处一定高度范围内杀菌,比现有扫地机器人提高了杀菌范围及效果。基于上述,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中所示,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包括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体1、两套电动推杆21及22;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壳体前端下部有一个由上至下垂直分布的内凹矩形开口槽101,第一套电动推杆21的筒体垂直分布上端经螺杆螺母安装在开口槽101的前上端,第二套电动推杆22的筒体后端中部垂直焊接有一只中部具有轴孔的连接板23,开口槽101的中部后左侧端有一个具有轴孔的固定板102;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22(水平状态)的筒体后端连接板23轴孔和开口槽中部左侧端固定板102轴孔经铰接螺杆铰接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22的筒体前上端垂直焊接有一个具有轴孔的前连接板221,第一套电动推杆21的柱塞杆下端轴孔和第二套电动推杆的前连接板221轴孔经铰接螺杆铰接安装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101前下端有一个内凹的弧形槽103,机器人本体的紫色LED杀菌带3横向安装在一个弧形固定板4的前下端、且LED杀菌带前端还具有一个和固定板外形一致弧形透明外壳5;所述固定板4后侧端中部安装在第二套电动伸缩杆22的柱塞杆前;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系统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和两套电动推杆21及22的电源输入两端经导线连接,机器人本体紫色LED杀菌带3电源输入端和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系统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图1、2中所示,固定板4、外壳5的弧形和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前下端内凹弧形槽103弧度一致且长度及厚度一致。第二套电动推杆22的柱塞杆运动到后止点时,外壳5前端和机器人本体1的壳体前端处于一个弧度一个平面。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系统(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可编程,能控制两套电动推杆21及22的工作方式。图1、2中所示,两套电动推杆21及22是型号wxtg、工作电压直流12V的微型电动推杆成品,电动推杆包括电机和筒体内部的多级减速齿轮,工作时,电机正负两极得电后,在减速齿轮等的作用下,电动推杆的柱塞杆会朝前端直线运动,行程是5Cm,电机负正两极得电后,在减速齿轮等的作用下,电动推杆的柱塞杆会朝后端运动,电动推杆内部具有限位开关,柱塞杆运动到上止点和后止点时,电机均会失电、柱塞杆不再运动,只有反向输入电源柱塞杆才会再次运动。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扫地机器人本体1的其他对于室内的清洁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和现有扫地机器人完全一致,此处不再做赘述。本专利技术结合扫地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系统使用,扫地机器人本体1清扫室内非墙角时,LED灯带3得电发光,对室内地面进行有效杀菌。当扫地机器人本体1运动到墙角一定距离,前,扫地机器人本体的探测头探测到后,控制系统会控制一段时间内(比如10秒钟)机器人本体1暂时不做运动,并控制第二套电动推杆22的正负两极电源输入端得电一段时间(2秒钟左右),于是,第二套电动推杆22柱塞杆朝前推出LED灯带3,这样,LED灯带3和固定板4、外壳5与机器人本体的壳体前侧下端拉开间距(5cm左右,时间大概需要2秒钟左右),方便了后续的LED灯带3上下运动。图1、2中所示,当LED灯带3推出后,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一套电动推杆21的正负两极、负正两极电源输入端循环、按顺序两次分别得电2秒钟左右,这样,第一套电动推杆21的柱塞杆就会带动第二套电动伸缩杆22及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包括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体、至少两套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壳体一端有开口槽,第一套电动推杆筒体垂直固定安装在开口槽上端,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一端铰接安装在开口槽后端;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另一端和第一套电动推杆柱塞杆下端铰接安装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前有内凹的弧形槽,机器人本体的LED杀菌带安装在弧形固定板的前端;所述固定板和第二套电动伸缩杆的柱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和两套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两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包括扫描式智能杀菌扫地机器人本体、至少两套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壳体一端有开口槽,第一套电动推杆筒体垂直固定安装在开口槽上端,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一端铰接安装在开口槽后端;所述第二套电动推杆的筒体另一端和第一套电动推杆柱塞杆下端铰接安装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开口槽前有内凹的弧形槽,机器人本体的LED杀菌带安装在弧形固定板的前端;所述固定板和第二套电动伸缩杆的柱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和两套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两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崔志勇薛建凯张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