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81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机体及第一杀菌装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吸入口、集尘盒及排气口;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紫外灯,第一紫外灯和吸入口均设置在机体的底部,第一紫外灯位于吸入口的后方。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紫外灯外侧的挡板。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光触媒涂层,光触媒涂层设置在与第一紫外灯相对的挡板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紫外灯的能够对地面进行杀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对比文件: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028559A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本体底部的一万向轮机构、二边刷机构、二边轮机构、一滚刷机构以及一清洁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源组件,边刷机构、边轮机构和滚刷机构分别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清洁箱安装于本体的后部,滚刷机构位于清洁箱的前侧,二边轮机构对称分布于滚刷机构的两端侧,二边刷机构对称分布于二边轮机构的前侧,万向轮机构位于二边刷机构的间隔处并靠近本体的底部边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滚刷机构前侧的抽风机,以及位于抽风机顶侧的用于配合抽风机抽风的风道,清洁箱包括侧壁开设有垃圾入口的壳体,以及封盖于壳体顶侧的盖体,盖体的与垃圾入口同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滚刷机构包括开设有垃圾出口的壳体,第四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适配于垃圾出口和垃圾入口的通孔,垃圾出口、通孔、垃圾入口、出风口与风道依次连通形成吹风路径。壳体上设置有垃圾收集腔,以及连通于垃圾收集腔的垃圾清理口,盖体上开设有连通于出风口的容置槽,容置槽内容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盖封于垃圾清理口上,吹风路径依次经过垃圾收集腔、垃圾清理口、过滤组件和容置槽。过滤组件包括固设于容置槽内的过滤支架,嵌设于过滤支架上的初效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位于初效过滤网的顶侧。问题在于,对比文件中的清洁机器人仅具有清扫垃圾的功能,不具有对地面以及空气的杀菌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第一杀菌装置能够对地面进行杀菌处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机体及第一杀菌装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吸入口、集尘盒及排气口;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紫外灯,第一紫外灯和吸入口均设置在机体的底部,第一紫外灯位于吸入口的后方。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紫外灯外侧的挡板。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光触媒涂层,光触媒涂层设置在与第一紫外灯相对的挡板表面上。所述第一紫外灯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分别位于集尘盒的外侧。所述第一紫外灯沿其长度方向横向设置且位于集尘盒的外侧。所述集尘盒位于吸入口的后方,第一紫外灯位于集尘盒的前方或者后方或者侧部;所述吸入口上设置有滚刷,机体底部设置有边刷,边刷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吸入口前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第二杀菌装置;所述排气口位于机体的侧部和/或上部,机体内设置有连接集尘盒和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置在排气口和/或排气通道内。所述第二杀菌装置包括第二紫外灯、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加热器及光触媒发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扫地机器人,包括机体1及第一杀菌装置;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吸入口2、集尘盒3及排气口4;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紫外灯5,第一紫外灯5和吸入口2均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第一紫外灯5位于吸入口2的后方。所述紫外灯点亮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者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因此,所述第一紫外灯5的能够对地面进行杀菌处理。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紫外灯5的发射端朝向地面,第一紫外灯5点亮时发出紫外线,紫外线能够对地面进行杀菌处理。另外,鉴于第一紫外灯5位于吸入口2的后方,因此,第一紫外灯5是对已经完成吸尘处理的地面进行杀菌处理,此种第一紫外灯5的设置方式有效避免地面上灰尘等垃圾对紫外线的阻挡,保证杀菌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紫外灯5外侧的挡板6。所述挡板6相对于机体1向下延伸;所述挡板6的设置能够减少灰尘进入到挡板6的内侧以至于覆盖在第一紫外灯5上,保证第一紫外灯5的杀菌效果。同时,所述挡板6的设置能够阻挡紫外线向机体1四周散射,避免紫外线对用户的影响,保证紫外线照射在地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光触媒涂层7,光触媒涂层7设置在与第一紫外灯5相对的挡板6表面上。所述第一紫外灯5和光触媒涂层7构成光触媒发生器,光触媒涂层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3位于吸入口2的后方,第一紫外灯5位于集尘盒3的前方或者后方或者侧部;所述吸入口2上设置有滚刷8,机体1底部设置有边刷9,边刷9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吸入口2前方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紫外灯5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分别位于集尘盒3的外侧。参见图1,所述第一紫外灯5和挡板6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集尘盒3的左右两侧。作为替代的技术方案,参见图2,所述第一紫外灯5和挡板6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第一紫外灯5沿其长度方向横向设置且位于集尘盒3的外侧。所述第一紫外灯5位于吸入口2和集尘盒3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第二杀菌装置10;所述排气口4位于机体1的侧部和/或上部,机体1内设置有连接集尘盒3和排气口4的排气通道11;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排气口4位于机体1后侧部上。所述第二杀菌装置10设置在排气口4和/或排气通道11内。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排气通道11的输入端设置有与集尘盒3输出端连接的抽风机12,控制装置与第一杀菌装置、第二杀菌装置10及抽风机12连接并用于控制其运行。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吸入口2左右两侧的驱动轮13及位于吸入口2前方并位于两组边刷9之间的转向轮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杀菌装置10包括第二紫外灯、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加热器及光触媒发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产生负离子,负离子与细菌、霉菌、病毒等接触,由于负离子本身携带多余电子,会破坏它们的分子蛋白结构,使其产生结构性改变或能量转移,从而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死亡。通过在排气口4和/或排气通道11内设置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生成的负离子能够对排气口4和/或排气通道11内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并且,排出机体1外的空气能够携带负离子进入到环境内,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空气质量。所述臭氧发生器运行时产生臭氧,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如杀菌装置4采用臭氧发生器,则优选臭氧生产速度较慢的臭氧发生器,另外,可根据排气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及第一杀菌装置;/n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吸入口(2)、集尘盒(3)及排气口(4);/n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紫外灯(5),第一紫外灯(5)和吸入口(2)均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第一紫外灯(5)位于吸入口(2)的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及第一杀菌装置;
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吸入口(2)、集尘盒(3)及排气口(4);
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紫外灯(5),第一紫外灯(5)和吸入口(2)均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第一紫外灯(5)位于吸入口(2)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紫外灯(5)外侧的挡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杀菌装置包括光触媒涂层(7),光触媒涂层(7)设置在与第一紫外灯(5)相对的挡板(6)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紫外灯(5)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分别位于集尘盒(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紫外灯(5)沿其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镇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