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19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接线块一、散热口、连接板、固定孔、按压开关、底板、数据接口、电源嵌入口、机体、防护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子通信设备,需要连接传输数据的时候,将接线嵌入在接线块一上,随着接线头一的嵌入,接线头会对外壳内的受压块施加一定的推力,使受压块进行转动对推气囊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推气囊的气体来到通气槽中,对通气槽上的施压块进行推动,使其从通气槽中伸出来与数据接头底端面接触,对其进行施压固定,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使用安装数据接头的时候,随着数据接头的嵌入,数据嵌入口会对数据接头产生一个垂直的压力对数据接头进行施压固定,增强数据机头与数据接口之间的连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通信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属于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是用于工控环境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主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modem等设备,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以下缺陷:通信设备在进行接线传输数据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将数据接口水平嵌入于通信设备上的接入槽中,该方法在数据接线受到拉扯的时候,数据接头往往易拉扯影响在接入槽上发生松动,从而使接线从而接入槽上滑出部分,对设备传输数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通信设备,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通信设备在进行接线传输数据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将数据接口水平嵌入于通信设备上的接入槽中,该方法在数据接线受到拉扯的时候,数据接头往往易拉扯影响在接入槽上发生松动,从而使接线从而接入槽上滑出部分,对设备传输数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接线块、散热口、连接板、固定孔、按压开关、底板、数据接口、电源嵌入口、机体、防护壳,所述接线块的后端与机体的前端相焊接,所述散热口与机体的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按压开关的后端与机体的前端相焊接,所述底板的顶端与机体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数据接口与机体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源嵌入口位于防护壳的下方,所述数据接口包括滑动连接槽、外壳、接线块、通气槽、施压块、推气囊、受压块、密封塞、嵌入槽,所述滑动连接槽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线块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右端中部上,所述通气槽与外壳的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施压块嵌入安装在通气槽的顶端上,所述推气囊的顶端与受压块的底端活动触碰,所述密封塞嵌入安装在外壳的左端上,所述受压块与外壳内的底端铰链连接,所述外壳与机体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块位于底板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施压块的主体为圆柱结构,顶端部分为半圆球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推气囊为长方体空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左端与机体的右端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连接槽与外壳的上端面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推气囊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电子通信设备,通过将电源接线连接在机体上的电源嵌入口上使设备通电,再将其余的接线连接支接线块上进行使用即可,在需要连接传输数据的时候,通过将接线嵌入在接线块上,随着接线头的嵌入,接线头会对外壳内的受压块施加一定的推力,使受压块进行转动对推气囊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推气囊的气体来到通气槽中,对通气槽上的施压块进行推动,使其从通气槽中伸出来与数据接头底端面接触,对其进行施压固定,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使用安装数据接头的时候,随着数据接头的嵌入,数据嵌入口会对数据接头产生一个垂直的压力对数据接头进行施压固定,增强数据机头与数据接口之间的连接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数据接口左视图的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数据接口运行后左视图的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数据接口运行后左视图的部分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中:接线块一-1、散热口-2、连接板-3、固定孔-4、按压开关-5、底板-6、数据接口-7、电源嵌入口-8、机体-9、防护壳-10、滑动连接槽-71、外壳-72、接线块二-73、通气槽-74、施压块-75、推气囊-76、受压块-77、密封塞-78、嵌入槽-7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通信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接线块一1、散热口2、连接板3、固定孔4、按压开关5、底板6、数据接口7、电源嵌入口8、机体9、防护壳10,所述接线块一1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散热口2与机体9的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固定孔4,所述按压开关5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底板6的顶端与机体9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数据接口7与机体9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源嵌入口8位于防护壳10的下方,所述数据接口7包括滑动连接槽71、外壳72、接线块二73、通气槽74、施压块75、推气囊76、受压块77、密封塞78、嵌入槽79,所述滑动连接槽71与外壳7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线块二73嵌入安装在外壳72内的右端中部上,所述通气槽74与外壳72的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施压块75嵌入安装在通气槽74的顶端上,所述推气囊76的顶端与受压块77的底端活动触碰,所述密封塞78嵌入安装在外壳72的左端上,所述受压块77与外壳72内的底端铰链连接,所述外壳72与机体9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线块一1位于底板6的正上方,所述施压块75的主体为圆柱结构,顶端部分为半圆球体结构,所述推气囊76为长方体空槽结构,所述连接板3的左端与机体9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滑动连接槽71与外壳72的上端面相平行,所述推气囊76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例如:安装人员在使用设备的时候,通过将电源接线连接在机体9上的电源嵌入口8上使设备通电,再将其余的接线连接支接线块一1上进行使用即可,在需要连接传输数据的时候,通过将接线嵌入在接线块一1上,随着接线头的嵌入,接线头会对外壳72内的受压块77施加一定的推力,使受压块77进行转动对推气囊76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推气囊76的气体来到通气槽74中,对通气槽74上的施压块75进行推动,使其从通气槽74中伸出来与数据接头底端面接触,对其进行施压固定。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通信设备在进行接线传输数据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将数据接口水平嵌入于通信设备上的接入槽中,该方法在数据接线受到拉扯的时候,数据接头往往易拉扯影响在接入槽上发生松动,从而使接线从而接入槽上滑出部分,对设备传输数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将电源接线连接在机体9上的电源嵌入口8上使设备通电,再将其余的接线连接支接线块一1上进行使用即可,在需要连接传输数据的时候,通过将接线嵌入在接线块一1上,随着接线头的嵌入,接线头会对外壳72内的受压块77施加一定的推力,使受压块77进行转动对推气囊76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推气囊76的气体来到通气槽74中,对通气槽74上的施压块75进行推动,使其从通气槽74中伸出来与数据接头底端面接触,对其进行施压固定,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使用安装数据接头的时候,随着数据接头的嵌入,数据嵌入口会对数据接头产生一个垂直的压力对数据接头进行施压固定,增强数据机头与数据接口之间的连接性。以上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接线块一(1)、散热口(2)、连接板(3)、固定孔(4)、按压开关(5)、底板(6)、数据接口(7)、电源嵌入口(8)、机体(9)、防护壳(10),其特征在于:/n所述接线块一(1)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散热口(2)与机体(9)的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固定孔(4),所述按压开关(5)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底板(6)的顶端与机体(9)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数据接口(7)与机体(9)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源嵌入口(8)位于防护壳(10)的下方,所述数据接口(7)包括滑动连接槽(71)、外壳(72)、接线块二(73)、通气槽(74)、施压块(75)、推气囊(76)、受压块(77)、密封塞(78)、嵌入槽(79),所述滑动连接槽(71)与外壳(7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线块二(73)嵌入安装在外壳(72)内的右端中部上,所述通气槽(74)与外壳(72)的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施压块(75)嵌入安装在通气槽(74)的顶端上,所述推气囊(76)的顶端与受压块(77)的底端活动触碰,所述密封塞(78)嵌入安装在外壳(72)的左端上,所述受压块(77)与外壳(72)内的底端铰链连接,所述外壳(72)与机体(9)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接线块一(1)、散热口(2)、连接板(3)、固定孔(4)、按压开关(5)、底板(6)、数据接口(7)、电源嵌入口(8)、机体(9)、防护壳(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块一(1)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散热口(2)与机体(9)的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固定孔(4),所述按压开关(5)的后端与机体(9)的前端相焊接,所述底板(6)的顶端与机体(9)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数据接口(7)与机体(9)的前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源嵌入口(8)位于防护壳(10)的下方,所述数据接口(7)包括滑动连接槽(71)、外壳(72)、接线块二(73)、通气槽(74)、施压块(75)、推气囊(76)、受压块(77)、密封塞(78)、嵌入槽(79),所述滑动连接槽(71)与外壳(7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线块二(73)嵌入安装在外壳(72)内的右端中部上,所述通气槽(74)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