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9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9
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及保护部。本申请可有效保护接触臂部不被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插座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插座。
技术介绍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当前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均对空间要求极高,零组件的尺寸同样在缩减,一线板对板厂家的板对板插头与插座配合后的最低高度已经达到了0.6mm的超低高度,端子间距也达到了0.25mm的距离,如此微小的连接器,对于连接器结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相较于传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现有智能手机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对电流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液晶屏等对电流传输要求达到5A的承载能力,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设计已无法适应目前市场对强度及电流传输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插座,在结构简单量产性好的基础,保证插座加强件可以得到好的保护,避免弹性臂部被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折弯并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分别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翻折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与保护部,所述弹性臂部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折弯并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自所述倾斜连接臂竖直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及自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所述接触臂部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保护部一侧。优选地,所述接触臂部的上端为弧面结构,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倾斜角度一致。优选地,从上往下观察,所述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接触臂部的纵向外侧。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的横向外周壁包括支撑肩部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连通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的弹性避让部,所述弹性臂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内,所述接触凸部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优选地,所述保护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上方,所述接触臂部位于所述保护部倾斜延伸方向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支撑肩部的纵向外侧形成有安装台阶部,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延伸于所述安装台阶部上,所述支撑肩部自下向上逐渐变薄,包括位于下部的较厚部与位于顶部的较薄部。优选地,所述较薄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设有角度较大的倾斜面,所述保护部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较大的倾斜面上,所述较薄部位于纵向外侧一端设有较小的倾斜面,所述较小的倾斜面以避让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折弯弧度。优选地,在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插头包括有插入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的插头加强件,所述插头加强件沿纵向两端接触并挤压所述保护部及倾斜连接臂,所述保护部受到所述支撑肩部的支撑,所述倾斜连接臂的下端受到所述插头加强件的挤压时,迫使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保护部产生形变以减小二者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的间隙,从而使所述插头加强件顺利插入并与所述接触凸部电性接触。优选地,所述岛部的横向两端设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岛部的被保护部,所述插座加强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并覆盖所述被保护部的中央导引部,所述中央导引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一中央导引臂、自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底部折弯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一侧的支撑底臂、自所述支撑底臂斜向上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上方的第二中央导引臂及自所述第二中央导引臂自由端向下折弯并卡入所述被保护部内的卡入端部。优选地,所述纵向外周壁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的纵向两端设有阶梯部,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的上端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下端的纵向宽度,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上端纵向两端的底部对应位于所述阶梯部上方。本申请板对板插座通过将所述弹性臂部的接触臂部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保护部一侧,在插头加强件插入时,通过所述倾斜连接臂受挤压带动所述接触臂部沿纵向方向靠近所述保护部一侧以避免接触臂部被插头损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至图11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组合图;图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对板插头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实施例一对板插头的插头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头的插头加强件的立体图;图6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头的插头加强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9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立体图;图10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俯视图;图11为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图12为实施例二的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立体图;图13为实施例二的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的方向定义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右方(或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前方(或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上方(即垂直方向)。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头A及贴装于另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B,所述插头A与所述插座B相互扣持连接。所述插头A包括插头本体10、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1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20及固定于所述插头本体10横向两端的插头加强件30。所述插座B包括插座本体40、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40上插座端子50及安装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40横向两端的插座加强件60。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所述插头A的插头本体10包括顶壁11、自所述顶壁11纵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插头侧壁12、形成于所述插头本体10横向两端的插头引导部14及形成于所述顶壁11、一对插头侧壁12与插头引导部14之间的岛部接收腔13。所述插头端子20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一体成型于一对插头侧壁12上,所述插头引导部14包括底表面141、纵向外侧面142、一对横向外侧面143及朝向所述岛部接收腔13的斜面144。所述纵向外侧面142上设有第一缺口1421,所述横向外侧面143包括两个纵向凸出的凸块1431,1432、位于两个凸块1431,1432之间的第二缺口1433及位于所述凸块1432与所述插头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折弯并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分别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翻折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与保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折弯并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自所述倾斜连接臂竖直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及自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所述接触臂部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保护部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折弯并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分别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翻折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与保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折弯并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自所述倾斜连接臂竖直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及自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所述接触臂部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保护部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部的上端为弧面结构,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观察,所述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接触臂部的纵向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横向外周壁包括支撑肩部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连通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的弹性避让部,所述弹性臂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内,所述接触凸部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上方,所述接触臂部位于所述保护部倾斜延伸方向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硕石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