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95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控制面板包括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容置腔,上壳体定义有感应区;电路板,设置于容置腔内;导电弹性体,对应感应区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且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上壳体和/或下壳体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连接导电弹性体,以限制导电弹性体不偏离感应区。本申请控制面板具有稳定的结构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
本申请属于面板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用电器中采用控制面板实现控制越来越普及,在某些控制面板中可能会利用弹性元件作为控制感应件,而弹性元件容易出现不需要的形变或移动,导致异位,造成控制感应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控制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控制面板结构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构成容置腔,所述上壳体定义有感应区;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导电弹性体,对应所述感应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导电弹性体,以限制所述导电弹性体不偏离所述感应区。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弹性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导电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或者,所述导电弹性体穿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围设构成限位腔,所述导电弹性体嵌设于所述限位腔内。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弹性体为弹簧,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弹簧。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弹簧时,所述限位柱朝向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穿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柱中设置有磁吸件;所述导电弹性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围绕所述支撑柱设置。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凸起,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形成有配合所述凸起的凹槽,所述支撑柱穿设于所述通孔。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套设有弹簧电极,所述弹簧电极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板。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包括感应件;所述旋钮吸附于所述控制面板上,所述感应件与所述导电弹性体对应。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旋钮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旋钮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吸附作用吸附在所述控制面板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板,包括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容置腔,上壳体定义有感应区;电路板,设置于容置腔内;导电弹性体,对应感应区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且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上壳体和/或下壳体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连接导电弹性体,以限制导电弹性体不偏离所述感应区。本申请中导电弹性体作为感应件对应感应区设置,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间的导电弹性体上连接限位结构,以防止导电弹性体偏离感应区,从而避免作为感应件的导电弹性体在偏离感应区后,出现控制面板感应性能不稳定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控制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控制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控制面板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控制面板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控制面板中限位结构的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控制面板中限位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家用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控制面板一实施例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控制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控制面板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面板10包括外壳100、电路板200和导电弹性体300。其中,电路板200和导电弹性体300均设置于外壳100内,且相互电连接,导电弹性体300可作为感应元件实现感应控制,例如控制面板10可利用电容感应,导电弹性体300则作为感应电极,用户手指在接触外壳时,与导电弹性体300构成电容,通过电容检测,从而实现感应。为了保证导电弹性体300在控制面板10中位置固定,提高感应性能的稳定性,外壳10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400,连接于导电弹性体300,以保证导电弹性体300不发生位置偏离。外壳10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构成容置腔13,电路板200和导电弹性体300设置于容置腔13内,限位结构400设置于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上。具体地,上壳体11上定义有感应区,导电弹性体300作为感应电极,不仅仅需要与电路板200电连接,还需要对应上壳体11的感应区设置。用户在该感应区进行操作,为实现准确的感应,以正确的响应操作,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00限制导电弹性体300不偏离感应区。导电弹性体300在容置腔13内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导电弹性体300可设置于上壳体11和电路板200之间,此时限位结构400设置于上壳体11;导电弹性体300还可设置于电路板200和下壳体12之间,该情况下限位结构400则设置于下壳体12;导电弹性体300还可穿设于电路板200,此时限位结构400设置于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限位结构40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限位,例如图6所示,限位结构400可以包括限位壁41,限位壁41可围设构成限位腔42,导电弹性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n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构成容置腔,所述上壳体定义有感应区;/n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n导电弹性体,对应所述感应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n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导电弹性体,以限制所述导电弹性体不偏离所述感应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
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构成容置腔,所述上壳体定义有感应区;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导电弹性体,对应所述感应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导电弹性体,以限制所述导电弹性体不偏离所述感应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性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或者,
所述导电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或者,
所述导电弹性体穿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围设构成限位腔,所述导电弹性体嵌设于所述限位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性体为弹簧,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谢昭家江德勇郑量罗绍生王云峰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