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96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旋钮结构,其包括套筒、座体、弹性环、多个抵顶元件以及固定元件。座体位于套筒内,弹性环设置于座体上。多个抵顶元件设置于弹性环上,且提供抵顶力予弹性环。固定元件固定于套筒内且与多个抵顶元件接触,以固定多个抵顶元件于弹性环上。其中,弹性环吸收抵顶力,以调整多个抵顶元件以及弹性环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旋钮结构的转动手感可因应各种需求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结构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旋钮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专业用电脑主机的旋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演进,电脑主机已普及至一般使用者,甚至于每一使用者会有多台电脑主机。一般而言,电脑主机配合电脑周边装置而可形成电脑系统,以供使用者操作,电脑周边装置包括荧幕、键盘以及滑鼠等。电脑系统可执行各种软体,以供使用者进行各种工作,例如:文书处理、程式语言、工业绘图、设计绘图等。然而,对于有绘图工作需求的专业人士而言,在操作一般的电脑系统进行绘图工作时,专业人士必须使用滑鼠以及键盘来进行绘图,如此操作方式与手绘的操作差异甚大,令专业人士无法通过惯用的手绘方式来进行绘图工作。因应专业人士的需求,市面上推出了手绘板以及应用于手绘板的触控笔,令使用者可透过手绘方式来进行绘图工作。然而,一般的手绘工作系将图纸放至于桌面或工作平台上,以进行绘制。但利用手绘板以及触控笔进行绘图工作时,专业人士则必须看着荧幕进行绘制,其绘图工作的进行方式仍与手绘工作有所不同。近期,市面上推出一种专业用电脑主机,其荧幕系连接于电脑主机,且荧幕可因应需求而进行转动。同样地,专业人士可利用键盘、滑鼠以及触控笔来进行操作。其中,荧幕系采用触控式荧幕,故专业人士可直接于其荧幕上进行绘图工作。特别的是,专业用电脑主机的荧幕的转动功能系通过特殊的旋钮结构来进行转动,以控制荧幕的转动角度,使荧幕处于平躺状态,如此状态类似专业人士于工作平台上进行手绘工作的姿势。此种旋钮结构必须提供精密的转动段数,以令专业人士可将荧幕转动到需要的角度。因此,需要一种可提供较精密转动功能的旋钮结构,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较精密转动功能的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钮结构,包括一套筒、一座体、一弹性环、至少一抵顶元件以及一固定元件。该套筒用以接收一外来力而被转动,而该座体位于该套筒内。该弹性环设置于该座体上,而该至少一抵顶元件设置于该弹性环上,用以提供一抵顶力予该弹性环。该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套筒内且与该至少一抵顶元件接触,用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其中,该弹性环吸收该抵顶力,以调整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以及该弹性环之间的摩擦力。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旋钮结构,包括一套筒、一座体、一弹性环、至少一抵顶元件以及一固定元件。该套筒用以接收一外来力而被转动,而该座体位于该套筒内。该弹性环设置于该座体上,而该至少一抵顶元件设置于该弹性环上,用以提供一抵顶力予该弹性环。该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套筒内且与该至少一抵顶元件接触,用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该固定元件包括一环状本体以及至少一限位部。该环状本体固定于该套筒上,且位于该弹性环的上方。至少一限位部设置于该环状本体的一下表面,每一该限位部对应于一该抵顶元件,用以与相对应的该抵顶元件接触,且限制该至少一抵顶元件的位置,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简言之,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系利用抵顶元件持续抵顶弹性环,以于抵顶元件与弹性环之间产生摩擦力,以控制旋钮结构的转动手感。再者,更利用固定元件限制抵顶元件的位置,且持续推抵抵顶元件,使抵顶元件可持续提供抵顶力予弹性环。其中,可利用弹性环的凹陷结构控制欲转动旋钮结构所需的最小转动力,以调整旋钮结构的转动手感。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的抵顶元件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抵顶弹性环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旋钮结构11套筒12座体13弹性环14抵顶元件15固定元件16结合件111本体112接触套113连接部131凹陷结构151环状本体152限位部153开孔G间距T抵顶元件的厚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钮结构,以解决习知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通过下文配合相关图式进一步加以解说。于图式中,基于简化与方便标示,形状与厚度可能经过夸大表示。可以理解的是,未特别显示于图式中或描述于说明书中的元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形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而进行多种的改变与修改。请同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而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旋钮结构1可插接于专业用电脑主机(未显示于图中)上,其包括套筒11、座体12、弹性环13、多个抵顶元件14以及固定元件15。套筒11可接收来自使用者的外来力而被转动,套筒11包括本体111、接触套112以及多个连接部113。多个连接部113设置于本体11内,接触套112套设于本体111上,其可接收该外来力,且带动本体111转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接触套112的外表面被设计为凹凸表面,以便于使用者接触且转动之。座体12位于套筒11内,而多个抵顶元件14设置于弹性环13上,其可提供一抵顶力予弹性环13。弹性环13设置于座体12上,其功能为吸收多个抵顶元件14所提供的抵顶力,以调整多个抵顶元件14与弹性环13之间的摩擦力,由此可控制旋钮结构1的转动手感。其中,弹性环13具有凹陷结构131,形成于弹性环13的下表面,且凹陷结构131位于多个抵顶元件14与弹性环13的接触区域的下方。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抵顶元件14系为金属球,而弹性环13系以橡胶材料所制成,且凹陷结构131设计为环型凹槽的结构,其仅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为限。请同时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固定元件15被固定于套筒11内且与多个抵顶元件14接触,其功能为固定多个抵顶元件14于弹性环13上。固定元件15包括环状本体151、多个限位部152以及多个开孔153,环状本体151固定于套筒11的内侧且位于弹性环13的上方。多个限位部152设置于环状本体151的下表面,每一限位部152对应于一个抵顶元件14,其功能为分别与相对应的抵顶元件14接触,且限制相对应的抵顶元件14的位置,以固定多个抵顶元件14于弹性环13上。多个开孔153设置于环状本体151上,每一开孔153对应于一个套筒11的连接部113。其中,固定元件15系通过多个结合件16穿过多个开孔153而可与多个连接部153结合,以固定固定元件15于套筒11内。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结合件16系为螺丝,且固定元件15系以螺丝锁合方式被固定套筒11内,其仅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为限。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件可为具有结合功能的各种元件。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5,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旋钮结构的抵顶元件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抵顶弹性环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钮结构,包括:/n一套筒,用以接收一外来力而被转动;/n一座体,位于该套筒内;/n一弹性环,设置于该座体上;/n至少一抵顶元件,设置于该弹性环上,用以提供一抵顶力予该弹性环;以及/n一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套筒内且与该至少一抵顶元件接触,用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其中,该弹性环吸收该抵顶力,以调整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以及该弹性环之间的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结构,包括:
一套筒,用以接收一外来力而被转动;
一座体,位于该套筒内;
一弹性环,设置于该座体上;
至少一抵顶元件,设置于该弹性环上,用以提供一抵顶力予该弹性环;以及
一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套筒内且与该至少一抵顶元件接触,用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其中,该弹性环吸收该抵顶力,以调整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以及该弹性环之间的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中,该弹性环具有一凹陷结构,形成于该弹性环的一下表面,且该凹陷结构位于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与该弹性环的接触区域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中,该凹陷结构的厚度越大,该弹性环可吸收的该抵顶力越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中,该固定元件包括:
一环状本体,固定于该套筒上,且位于该弹性环的上方;以及
至少一限位部,设置于该环状本体的一下表面,每一该限位部对应于一该抵顶元件,用以与相对应的该抵顶元件接触,且限制该至少一抵顶元件的位置,以固定该至少一抵顶元件于该弹性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结构,其中,该固定元件更包括多个开孔,设置于该环状本体上,而该套筒包括多个连接部,每一该连接部对应于一该开孔;其中,该固定元件通过多个结合件穿过该多个开孔而与该多个连接部结合,以固定该固定元件于该套筒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结构,其中,该套筒包括:
一本体;其中,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内;以及
一接触套,套设于该本体上,用以接收该外来力,且带动该本体转动;其中,当该接触套接收该外来力时,该接触套带动该本体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柳兵邓立雄陈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