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44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包括隧道,隧道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和排水沟,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和固定排水槽的膨胀螺栓,所述排水槽的两端与排水沟相连;所述排水槽由多个排水盒拼接而成;所述排水盒包括凹形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相对两侧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在不凿槽和破坏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前提下,可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槽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保证了二次衬砌层的稳定性;多个排水盒拼接而成的排水槽便于快速拆装和运输;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段落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隧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对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地表水影响,目前80%的隧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特别是从隧道二次衬砌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渗漏。混凝土的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混凝土施工缝。环形施工缝就是沿隧道径向上在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的施工缝。传统对于渗漏水主要是采取凿槽埋管进行引流排水,但是由于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凿槽埋管会破坏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和墙体受力情况,不仅使二次衬砌外观难看,而且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渗水处治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处治后不久再次发生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传统采取凿槽埋管治理环形施工缝渗漏水,进而导致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受损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包括隧道,隧道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和排水沟,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和固定排水槽的膨胀螺栓,所述排水槽的两端与排水沟相连;所述排水槽由多个排水盒拼接而成;所述排水盒包括凹形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相对两侧的连接板。本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在不凿槽和破坏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前提下,可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槽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保证了二次衬砌层的稳定性;多个排水盒拼接而成的排水槽便于快速拆装和运输;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盒底部的背面设置有反光标识。能有效警示过往车辆,有利于增强隧道运营安全。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盒与二次衬砌层之间还设置有环氧树脂密封胶。进一步对排水盒和二次衬砌层进行密封。进一步的是,所述膨胀螺栓为镀锌膨胀螺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进一步的是,所述壳体为矩形。制作工艺简单,拆装方便。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下方与排水槽连通且沿隧道径向布置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渗水孔。第一排水管可分流部分渗漏水,部分渗漏水通过第一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而降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的渗水量,避免所有的渗漏水都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排放,有利于保护二次衬砌层,保证二次衬砌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是,第一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范围为:3°~10°。使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一步的是,所述隧道内靠近隧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排水槽连通且沿隧道径向布置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降低隧道周边地下水位高度,改变隧道墙背渗流场,使得墙背水集中排放,进而保证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是,第二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范围为:3°~10°。使第二排水管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一排水管上,所述第二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二排水管上。更加有利于将渗漏水收集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在不凿槽和破坏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前提下,可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槽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保证了二次衬砌层的稳定性,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2、本技术的第一排水管可分流部分渗漏水,部分渗漏水通过第一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而降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的渗水量,避免所有的渗漏水都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排放,降低渗漏点处的水流压力,有利于保护二次衬砌层,保证二次衬砌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第二排水管降低隧道周边地下水位高度,改变隧道墙背渗流场,使得墙背水集中排放,进而保证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隧道;2、二次衬砌层;3、排水沟;4、环形施工缝;5、排水槽;6、膨胀螺栓;7、反光标识;8、环氧树脂密封胶;9、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51、排水盒;501、壳体;502、连接板;α、第一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第二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和固定排水槽5的膨胀螺栓6,所述排水槽5的两端与排水沟3相连;所述排水槽5由多个排水盒51拼接而成;所述排水盒51包括凹形的壳体501和设置在壳体501相对两侧的连接板502;所述排水盒51底部的背面设置有反光标识7;所述排水盒51与二次衬砌层2之间还设置有环氧树脂密封胶8;所述膨胀螺栓6为镀锌膨胀螺栓;所述壳体501为矩形。工作原理:排水盒51材质为铝材;壳体501规格为:宽100mm,高50mm,厚2mm;镀锌膨胀螺栓规格为M10×110。首先清除二次衬砌层2表面装饰及环形施工缝4内的污物,露出新的二次衬砌层,再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并通过膨胀螺栓6进行固定即可。本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在不凿槽和破坏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前提下,可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槽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保证了二次衬砌层的稳定性,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环形施工缝4的渗漏点下方与排水槽5连通且沿隧道1径向布置的第一排水管9,所述第一排水管9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渗水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一排水管9上;第一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5°。第一排水管9采用规格为的钢管,第一渗水孔的孔径15mm,孔间距180mm;第一排水管长度为10000mm。工作原理:本技术的第一排水管可分流部分渗漏水,部分渗漏水通过第一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槽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和固定排水槽(5)的膨胀螺栓(6),所述排水槽(5)的两端与排水沟(3)相连;/n所述排水槽(5)由多个排水盒(51)拼接而成;/n所述排水盒(51)包括凹形的壳体(501)和设置在壳体(501)相对两侧的连接板(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和固定排水槽(5)的膨胀螺栓(6),所述排水槽(5)的两端与排水沟(3)相连;
所述排水槽(5)由多个排水盒(51)拼接而成;
所述排水盒(51)包括凹形的壳体(501)和设置在壳体(501)相对两侧的连接板(5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盒(51)底部的背面设置有反光标识(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盒(51)与二次衬砌层(2)之间还设置有环氧树脂密封胶(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螺栓(6)为镀锌膨胀螺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环向施工缝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袁松廖沛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