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44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包括隧道,隧道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和排水沟,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沿环形施工缝布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槽内嵌式的设置在二次衬砌层内,所述排水管外侧的排水槽内设置有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排水槽内的排水管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不会因为渗漏点水压升高使得排水槽内的填料层被涨破且挤出排水槽,保证了排水槽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性广,造价较低,渗漏水治理效果明显,能最大限度确保二次衬砌层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是一种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
技术介绍
公路隧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对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地表水影响,目前80%的隧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特别是从隧道二次衬砌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渗漏。混凝土的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混凝土施工缝。环形施工缝就是沿隧道径向上在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的施工缝。传统对于渗漏水通常是采取速效堵漏剂或者是灌浆进行填补,以堵漏为主。但是渗漏水治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处治后不久再次发生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传统隧道环向施工缝处的渗漏水治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包括隧道,隧道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和排水沟,相邻二次衬砌层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沿环形施工缝布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槽内嵌式的设置在二次衬砌层内,所述排水管外侧的排水槽内设置有填料层。本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并且通过设置在排水槽内的排水管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不会因为渗漏点水压升高使得排水槽内的填料层被涨破且挤出排水槽,保证了排水槽的稳定性;本技术适用性广,造价较低,渗漏水治理效果明显,能最大限度确保二次衬砌层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使用。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槽为梯形,排水槽的横截面积在远离二次衬砌层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梯形排水槽的两个侧壁可对填料层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防止排水槽内的填料层松动掉块。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槽的口部还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表面与二次衬砌层的表面齐平。使二次衬砌层表面保持干燥和平整。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水层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效果好、成本低。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下方与排水槽连通且沿隧道径向布置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渗水孔。第一排水管可分流部分渗漏水,部分渗漏水通过第一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而降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的渗水量,避免所有的渗漏水都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排放,降低渗漏点处的水压,有利于保护二次衬砌层,保证二次衬砌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一排水管上。有利于将渗漏水收集到第一排水管。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水平呈一定夹角α布置,所述夹角α范围为:3°~10°。使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一步的是,所述隧道内靠近隧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排水槽连通且沿隧道径向布置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降低隧道周边地下水位高度,改变隧道墙背渗流场,使得墙背水集中排放,进而保证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二排水管上。更加有利于将渗漏水收集到第二排水管内。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水平呈一定夹角β布置,所述夹角β范围为:3°~10°。使第二排水管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沿环形施工缝设置的排水槽,并且通过设置在排水槽内的排水管将环形施工缝上渗漏点渗漏的液体通过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沟进行排放;不会因为渗漏点水压升高使得排水槽内的填料层被涨破且挤出排水槽,保证了排水槽的稳定性;本技术适用性广,造价较低,渗漏水治理效果明显,能最大限度确保二次衬砌层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梯形的排水槽的两个侧壁可对填料层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防止排水槽内的填料层松动掉块。3、本技术的第一排水管可分流部分渗漏水,部分渗漏水通过第一排水管引流到排水槽再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放,进而降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的渗水量,避免所有的渗漏水都从环形施工缝的渗漏点处进行排放,降低渗漏点处的水流压力,有利于保护二次衬砌层,保证二次衬砌砌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第二排水管降低隧道周边地下水位高度,改变隧道墙背渗流场,使得墙背水集中排放,进而保证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隧道;2、二次衬砌层;3、排水沟;4、环形施工缝;5、排水槽;6、排水管;7、填料层;8、防水层;9、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α、第一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第二排水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所述排水槽5内设置有沿环形施工缝4布置的排水管6,所述排水槽5内嵌式的设置在二次衬砌层2内,所述排水管6外侧的排水槽5内设置有填料层7。所述排水槽5为梯形,排水槽5的横截面积在远离二次衬砌层2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排水槽5的口部还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的表面与二次衬砌层2的表面齐平。所述防水层8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工作原理:排水槽的槽底宽70mm,槽口宽50mm,槽深50mm;排水管为φ50的半剖HDPE管。首先清除二次衬砌层表面装饰及环形施工缝内的污物,沿环形施工缝切割排水槽,排水槽的两端延伸至排水沟。其次,对排水槽表面进行预湿处理,使其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必须用水充分浸透基层混凝土,而不能仅仅是表面润湿。不得使用酸洗),但不得留有任何积水;用水清洁排水槽,去除所有污物,将排水管沿环形施工缝固定在排水槽内;再次,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倒入容器内,与水充分搅拌和匀后,团成已凿好的排水槽的形状,待其发热并开始变硬时,立即塞入排水槽内并捣实;再次,将基面拉毛,并淋水湿润,使之呈饱和状态,除去明水。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倒入容器内,与水充分搅拌和匀后用刮板压抹。每遍刮涂方向要保持一致,使相互衔接厚度均匀。在一层初凝后,再刮涂下一层,后一层刮涂方向要与前一层相互垂直。涂层至少刮涂2遍,使之达到设计厚度2mm。基层平面范围为以裂缝为中心,左右各28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所述排水槽(5)内设置有沿环形施工缝(4)布置的排水管(6),所述排水槽(5)内嵌式的设置在二次衬砌层(2)内,所述排水管(6)外侧的排水槽(5)内设置有填料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包括隧道(1),隧道(1)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二次衬砌层(2)和排水沟(3),相邻二次衬砌层(2)之间形成环形施工缝(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环形施工缝(4)设置的排水槽(5),所述排水槽(5)内设置有沿环形施工缝(4)布置的排水管(6),所述排水槽(5)内嵌式的设置在二次衬砌层(2)内,所述排水管(6)外侧的排水槽(5)内设置有填料层(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5)为梯形,排水槽(5)的横截面积在远离二次衬砌层(2)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5)的口部还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的表面与二次衬砌层(2)的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8)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环向施工缝用排水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袁松黄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