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帅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36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顶架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架板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顶架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构成,第二支撑柱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减震弹簧套设于第二支撑柱外部且位于第二内螺纹套筒与顶架板之间,本申请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构成,适应不同高度的地下室;设有第二内螺纹套筒和减震弹簧,能够调整减震弹簧的长度,达到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减震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中国技术专利CN209114601U公开了了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用于既有建筑在后建地下室时的使用,地下室内设置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抗震弹簧,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与两侧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根交叉设置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柱和中间柱上,所述支撑柱与中间柱的上端设置有顶架板,所述顶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钉,固定钉钉入地下室的室顶壁,有效的起到取得原本地基土地的作用,避免房屋地基因地下室而变得不稳定,同时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提高安全性能。但是上述结构安装使用局限性较大,对于不同高度的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存在不同高度的位置,那么其安装起来就不方便,需要提供不同高度的支撑柱才行,适应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顶架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顶架板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柱,顶架板上安装有多根用于连接地下室的固定钉,所述第一支撑柱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顶架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构成,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上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顶架板底部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穿入第一支撑柱内,第二支撑柱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第二内螺纹套筒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把手,减震弹簧套设于第二支撑柱外部且位于第二内螺纹套筒与顶架板之间。在一种可选方案中:相邻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连接块以及固定连接于加固连接块上的加固杆,加固杆另一端与其邻近的第一支撑柱或第二支撑柱固定。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加固杆为四根且均匀对称设置。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加固杆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螺纹杆以及连接于螺纹杆之间的第三内螺纹套筒,第三内螺纹套筒上焊接固定有第三把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1、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构成,通过第一把手转动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一内螺纹套筒从而使得两根螺纹柱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达到调整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高度的效果,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地下室,适应性强,应用广泛;2、第二支撑柱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减震弹簧套设于第二支撑柱外部且位于第二内螺纹套筒与顶架板之间,使用时,通过第二把手带动第二内螺纹套筒转动,第二内螺纹套筒沿着第二支撑柱向上或向下运动,调整减震弹簧的长度,达到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减震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顶架板、2-固定钉、3-第一支撑柱、4-减震弹簧、5-第二把手、6-第二内螺纹套筒、7-第一把手、8-第一内螺纹套筒、9-加固杆、10-加固连接块、11-导向杆、12-第二支撑柱、13-第三内螺纹套筒、14-第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顶架板1、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所述顶架板1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柱3,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3与顶架板1优选通过焊接固定,顶架板1上安装有多根用于连接地下室的固定钉2,所述第一支撑柱3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2与顶架板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架板1底部固定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穿入第一支撑柱3内,第二支撑柱12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6,第二内螺纹套筒6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把手5,减震弹簧4套设于第二支撑柱12外部且位于第二内螺纹套筒6与顶架板1之间,使用时,通过第二把手5带动第二内螺纹套筒6转动,第二内螺纹套筒6沿着第二支撑柱12向上或向下运动,调整减震弹簧4的长度,达到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减震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8构成,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8上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7,通过第一把手7转动第一内螺纹套筒8,第一内螺纹套筒8从而使得两根螺纹柱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达到调整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高度的效果,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地下室,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进一步的,相邻第一支撑柱3和/或第二支撑柱12之间连接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连接块10以及固定连接于加固连接块10上的加固杆9,本实施例中,加固杆9优选通过焊接与加固连接块10固定,所述加固杆9优选为四根且均匀对称设置,加固杆9另一端与其邻近的第一支撑柱3或第二支撑柱12固定。实施例2请参阅图3,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能够根据第一支撑柱3与第二支撑柱12之间的距离调整加固杆9的长度,所述加固杆9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螺纹杆以及连接于螺纹杆之间的第三内螺纹套筒13,第三内螺纹套筒13上焊接固定有第三把手14,通过第三把手14转动第三内螺纹套筒13,第三内螺纹带动两根螺纹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方便调整加固杆9的长度,更加方便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第二把手5带动第二内螺纹套筒6转动,第二内螺纹套筒6沿着第二支撑柱12向上或向下运动,调整减震弹簧4的长度,达到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减震强度,通过第一把手7转动第一内螺纹套筒8,第一内螺纹套筒8从而使得两根螺纹柱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达到调整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高度的效果,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地下室,适应性强,应用广泛,通过第三把手14转动第三内螺纹套筒13,第三内螺纹带动两根螺纹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方便调整加固杆9的长度,更加方便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顶架板(1)、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所述顶架板(1)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柱(3),顶架板(1)上安装有多根用于连接地下室的固定钉(2),所述第一支撑柱(3)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2)与顶架板(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8)构成,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8)上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顶架板(1)、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所述顶架板(1)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柱(3),顶架板(1)上安装有多根用于连接地下室的固定钉(2),所述第一支撑柱(3)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2)与顶架板(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12)均包括两根上下对称设置的螺纹柱以及连接于螺纹柱之间的第一内螺纹套筒(8)构成,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8)上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板(1)底部固定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穿入第一支撑柱(3)内,第二支撑柱(12)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筒(6),第二内螺纹套筒(6)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帅
申请(专利权)人:杜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