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26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
技术介绍
目前在开挖基坑时,有一些会在基坑内安装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由于基坑的地势较低,基坑支护结构容易受地下水的挤压而导致变形,从而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基坑支护的排水结构必不可少。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652945U,公开了一种可防止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其专利技术目的是防止支护结构被地下水挤压而变形,从而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其结构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结构成本较高,不能广泛应用与岩土工程等要求强度较高的结构上面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的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所述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所述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层架由横竖交错的木板架或横竖交错的钢筋架组成。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第二混凝土层均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成型层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条设置有若干股、每两股的钢筋条为相互交叉设置。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表面成型有若干网格状加强筋,所述网格状加强筋与第二混凝土层为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具体是在岩土工程中使用中,通过内层架对结构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同时也方便与基坑的便于贴合,设置第一混凝土层来保证结构的使用强度和稳定性,再结合了混合管桩层来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支撑强度和防护力度,进而保证了结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最后还设置了第二混凝土层的结构来保证结构的美观性和防护效果,从而防止出现开裂等现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2、采用木板架或钢筋架的内层架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结构稳定性更强,选材方便,第一混凝土层由粘合层和连接层组成,同时,粘合层与连接层均是由砂石和水泥浇筑成型的,在经过定型后与内层架连接,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混合管桩层包括有成型层和若干股钢筋条,若干股的钢筋条呈交叉状成型,进而在实际使用中作用为基坑支护,能够保证结构受力均匀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结构出现变形情况,由于采用交叉形状钢筋条结构,在钢筋使用量上面也能够得到减少,也保证了结构的强度,有效降低成本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中,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斜坡100、固定条110、导流槽111、第一钢筋条112、缺口113、分隔带120、连接条130、筋条131、斜槽132、第一加固部140、第二加固部1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10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110、第一混凝土层120、混合管桩层130和第二混凝土层140,所述内层架110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20包括粘合层121和连接层122,所述粘合层121成型于内层架110,所述连接层122与混合管桩层130连接,所述粘合层121与连接层122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混合管桩层130包括与连接层122一体浇铸的成型层131,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131内的若干股钢筋条132,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40浇铸成型于成型层131一面。内层架110由横竖交错的木板架或横竖交错的钢筋架组成,采用横竖交错结构的内层架110,使得整体结构在贴合基坑面更加稳定,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保证结构的可靠性。第一混凝土层120与第二混凝土层140均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采用砂石和水泥的混凝土结构,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可靠,安全系数更高。成型层131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条132设置有若干股、每两股的钢筋条132为相互交叉设置,采用两股相互交叉的结构,在交叉结构位置受力均匀,防止出现变形等情况,进而保证结构的安全系数。第二混凝土层140表面成型有若干网格状加强筋141,所述网格状加强筋141与第二混凝土层140为一体成型设置,设置加强筋141来进一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采用网格形状的加强筋141,在使用中受力更加均匀,安全系数更高。第一方面,采用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110、第一混凝土层120、混合管桩层130和第二混凝土层140,具体是在岩土工程中使用中,通过内层架110对结构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同时也方便与基坑的便于贴合,设置第一混凝土层120来保证结构的使用强度和稳定性,再结合了混合管桩层130来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支撑强度和防护力度,进而保证了结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最后还设置了第二混凝土层140的结构来保证结构的美观性和防护效果,从而防止出现开裂等现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第二方面,采用木板架或钢筋架的内层架110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结构稳定性更强,选材方便,第一混凝土层120由粘合层121和连接层122组成,同时,粘合层121与连接层122均是由砂石和水泥浇筑成型的,在经过定型后与内层架110连接,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方面,混合管桩层130包括有成型层131和若干股钢筋条132,若干股的钢筋条132呈交叉状成型,进而在实际使用中作用为基坑支护100,能够保证结构受力均匀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结构出现变形情况,由于采用交叉形状钢筋条132结构,在钢筋使用量上面也能够得到减少,也保证了结构的强度,有效降低成本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中,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100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所述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所述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所述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所述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雄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