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装式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04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装式蝶阀,包括外阀体、内阀体、阀盖、阀杆、蝶板、阀座密封圈、蝶板密封圈、压盘、压盘垫片、金属缠绕垫、阀盖缠绕垫、弹性调整垫片、对开环、丝堵、圆柱销和轴套,外阀体和内阀体均具有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出口,外阀体和内阀体的入口、出口外侧各设有角度为5°的斜平面,且内阀体的入口侧设有卸压孔,内阀体的出口侧5°斜平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装有金属缠绕垫,该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整体一次性拆卸,只需打开上盖即可,同时可方便的更换蝶板密封圈和阀座密封圈,并调整密封圈的相对位置,保证足够的密封比压;另外可利用内阀体上下两端预留的螺纹孔在线下试压,大大提高安装及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装式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为一种上装式蝶阀。
技术介绍
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105351538A中公开了一种上装式蝶阀,其主要包括:阀体,具有空腔,空腔的两端具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和出口,顶部具有开口,底部设有安装槽,阀体内壁出口上设置有阀座密封圈;阀盖(3),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阀体上,阀体与阀盖(3)之间设有金属缠绕垫(10)密封;阀杆(4),垂直于阀体内介质流向,通过阀盖(3)、限位组件与阀体成轴向固定,轴向转动配合联接;蝶板,通过键连接固定于阀杆(4)上;蝶板密封圈通过压板固定在蝶板上;限位组件,套于阀杆(4)外侧,并安装于阀盖(3)与阀体围成的空腔内;上述的上装式蝶阀安装时需要先将第二限位块安装于阀体内,然后将阀杆(4)、蝶板、蝶板密封圈等的组合件装入到阀体内,再将第一限位块装于阀盖(3)与阀杆(4)组件之间,最后将阀盖(3)套于阀杆(4)外侧并通过紧固件与阀体固定连接。由于阀座密封圈设置在出口阀体内壁上,当阀座出现损伤需要更换时,只能切割管道,做修复处理,维修难度大、成本高;其次限位组件与阀杆(4)组件轴向紧密配合,还要保证与阀座密封圈的位置相对准确,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增加了加工及装配难度;另外若要调整阀座密封圈与蝶板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比压,只能多次拆装,现场试压,因此对现场操作条件要求苛刻。因此设计一种上装式蝶阀以解决上述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装式蝶阀,降低加工、装配、试压的整体难度,提升密封圈的密封性能,真正做到阀内件整体拆装,蝶板密封圈和阀座密封圈均可维修更换;另外内阀体可以线下试压无误后再安装到现场管道上,大大提高维修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装式蝶阀,包括外阀体、内阀体、阀盖、阀杆、蝶板、阀座密封圈、蝶板密封圈、压盘、压盘垫片、金属缠绕垫、阀盖缠绕垫、弹性调整垫片、对开环、丝堵、圆柱销和轴套,所述外阀体和内阀体均具有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出口,所述外阀体和内阀体的入口、出口外侧各设有角度为5°的斜平面,且内阀体的入口侧设有卸压孔,所述内阀体的出口侧5°斜平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装有金属缠绕垫,所述内阀体前后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内阀体通过入口、出口5°斜平面和前后相互平行的两平面装于外阀体上,所述内阀体的上端同时留有数个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弹性调整垫片;所述阀盖套于阀杆外侧,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阀体的顶部,所述阀盖底部设有凸台,且凸台与外阀体顶部凹槽相互压紧阀盖缠绕垫形成密封;所述阀杆底部设有台阶,且外侧设有轴套与内阀体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阀体的顶部具有开口和凹槽,且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和吹扫孔,所述外阀体前后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凸条,且外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丝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阀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孔和安装槽,且空腔的出口端设置台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阀体的上下两端预留有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杆还通过对开环和紧固件装于内阀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座密封圈通过压盘、压盘垫片和紧固件利用内阀体出口端的台阶固定在内阀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蝶板密封圈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蝶板上,且蝶板通过圆柱销安装于阀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上装式蝶阀,可以整体一次性拆卸,只需打开上盖即可,同时可方便的更换蝶板密封圈和阀座密封圈,并调整密封圈的相对位置,保证足够的密封比压;另外可利用内阀体上下两端预留的螺纹孔在线下试压,大大提高安装及检修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阀体;2、内阀体;3、阀盖;4、阀杆;5、蝶板;6、阀座密封圈;7、蝶板密封圈;8、压盘;9、压盘垫片;10、金属缠绕垫;11、阀盖缠绕垫;12、弹性调整垫片;13、对开环;14、丝堵;15、圆柱销;16、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上装式蝶阀,包括外阀体1、内阀体2、阀盖3、阀杆4、蝶板5、阀座密封圈6、蝶板密封圈7、压盘8、压盘垫片9、金属缠绕垫10、阀盖缠绕垫11、弹性调整垫片12、对开环13、丝堵14、圆柱销15和轴套16,外阀体1和内阀体2均具有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出口,外阀体1和内阀体2的入口、出口外侧各设有角度为5°的斜平面,且内阀体2的入口侧设有卸压孔,内阀体2的出口侧5°斜平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装有金属缠绕垫10,通过侧向压紧力实现密封,内阀体2前后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阀体2通过入口、出口5°斜平面和前后相互平行的两平面装于外阀体1上,外阀体1和内阀体2的出口侧靠5°斜平面产生的侧向压力压紧金属缠绕垫10保障密封;内阀体2的上端同时留有数个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弹性调整垫片12,阀盖3向下压弹性调整垫片12的同时也限制了内阀体2的轴向位移,使得内阀体2不能再轴向移动,另外当外阀体1和内阀体2内外温度差较高时弹性调整垫片12利用自身的变形量确保阀盖3时刻压紧内阀体2;阀盖3套于阀杆4外侧,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阀体1的顶部,阀盖3底部设有凸台,且凸台与外阀体1顶部凹槽相互压紧阀盖缠绕垫11形成密封,紧固件压紧阀盖3的同时压紧阀盖缠绕垫11,保证阀体不外漏,阀盖3压紧内阀体2顶部的弹性调整垫片12,对内阀体2轴向固定,同时使内阀体2入口、出口两侧产生侧向压紧力;阀杆4底部设有台阶,且外侧设有轴套16与内阀体2配合连接,使阀杆4与内阀体2成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的配合联接;外阀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和凹槽,且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和吹扫孔,外阀体1前后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凸条,且外阀体1的底部设置有丝堵14,可用于排污;内阀体2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孔和安装槽,且空腔的出口端设置台阶;内阀体2的上下两端预留有螺纹孔,用于密封实验;阀杆4还通过对开环13和紧固件装于内阀体2上,通过阀杆4上的凹槽限制阀杆4的轴向移动;阀座密封圈6通过压盘8、压盘垫片9和紧固件利用内阀体2出口端的台阶固定在内阀体2上;蝶板密封圈7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蝶板5上,且蝶板5通过圆柱销15安装于阀杆4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安装时,先将阀杆4穿过内阀体2和蝶板5,用圆柱销15将蝶板5固定于内阀体2上;将蝶板密封圈7固定于蝶板5上;阀座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装式蝶阀,包括外阀体(1)、内阀体(2)、阀盖(3)、阀杆(4)、蝶板(5)、阀座密封圈(6)、蝶板密封圈(7)、压盘(8)、压盘垫片(9)、金属缠绕垫(10)、阀盖缠绕垫(11)、弹性调整垫片(12)、对开环(13)、丝堵(14)、圆柱销(15)和轴套(1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1)和内阀体(2)均具有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出口,所述外阀体(1)和内阀体(2)的入口、出口外侧各设有角度为5°的斜平面,且内阀体(2)的入口侧设有卸压孔,所述内阀体(2)的出口侧5°斜平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装有金属缠绕垫(10),所述内阀体(2)前后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内阀体(2)通过入口、出口5°斜平面和前后相互平行的两平面装于外阀体(1)上,所述内阀体(2)的上端同时留有数个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弹性调整垫片(12);所述阀盖(3)套于阀杆(4)外侧,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阀体(1)的顶部,所述阀盖(3)底部设有凸台,且凸台与外阀体(1)顶部凹槽相互压紧阀盖缠绕垫(11)形成密封;所述阀杆(4)底部设有台阶,且外侧设有轴套(16)与内阀体(2)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装式蝶阀,包括外阀体(1)、内阀体(2)、阀盖(3)、阀杆(4)、蝶板(5)、阀座密封圈(6)、蝶板密封圈(7)、压盘(8)、压盘垫片(9)、金属缠绕垫(10)、阀盖缠绕垫(11)、弹性调整垫片(12)、对开环(13)、丝堵(14)、圆柱销(15)和轴套(1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1)和内阀体(2)均具有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供介质流通的入口、出口,所述外阀体(1)和内阀体(2)的入口、出口外侧各设有角度为5°的斜平面,且内阀体(2)的入口侧设有卸压孔,所述内阀体(2)的出口侧5°斜平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装有金属缠绕垫(10),所述内阀体(2)前后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内阀体(2)通过入口、出口5°斜平面和前后相互平行的两平面装于外阀体(1)上,所述内阀体(2)的上端同时留有数个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弹性调整垫片(12);所述阀盖(3)套于阀杆(4)外侧,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阀体(1)的顶部,所述阀盖(3)底部设有凸台,且凸台与外阀体(1)顶部凹槽相互压紧阀盖缠绕垫(11)形成密封;所述阀杆(4)底部设有台阶,且外侧设有轴套(16)与内阀体(2)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奇张亦驰王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拓江南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