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槛踏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7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踏步本体上的加强件;所述踏步本体由并列设置的具有凹槽结构II的外侧部和具有凹槽结构I的内侧部组成;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间形成连接部;利于吸收侧碰能量及传递侧碰力,提升车身在弯曲、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结构强度和刚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门槛踏步
本技术涉及一种踏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槛踏步。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商务车的踏步的主体结构为长条板式冲压件,不能在侧面碰撞性能方面完全满足当前行业对车身性能的要求,且踏步板自身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零件不稳定,且不利于对侧面碰撞力的传递。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门槛踏步。该汽车门槛踏步利于发生侧碰时传递侧碰力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踏步,利于发生侧碰时传递侧碰力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强度高。本技术的汽车门槛踏步,包括踏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踏步本体上的加强件;所述踏步本体由并列设置的外侧部和具有凹槽结构I的内侧部组成;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间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理解为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的外槽边;所述连接部的设置方向同踏步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踏步本体的长度方向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内侧部凹槽结构I的设置利于发生侧碰时传递侧碰力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强度高。进一步,所述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加强件I;所述加强件I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部的内槽边并另一端固定于连接部;利于对踏板本体结构的加强,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所述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内还设置多个横向加强件II;所述多个加强件II交替的固定于内侧部的内槽边或连接部上;所述加强件II沿横向固定于内侧部的内槽边或者固定于连接部的靠内侧(也可以理解为凹槽结构I的外槽边),并多个加强件II形成在内侧部的内槽边和连接部的靠内侧的交替固定;进一步利于对踏板本体结构的加强,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所述多个加强件II及多个加强件I交替设置;利于结构布局。进一步,所述内侧部的内槽边处设置有向上的翻边I;利于结构布局以形成与车身部件的连接。进一步,所述踏步本体的前侧上翘设置并设置有向上的翻边II;所述翻边I和翻边II相连接;利于结构的避让布局及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进一步,所述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的开口向上设置。进一步,所述外侧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II;所述凹槽结构II内设置有多个横向设置的加强件III;进一步利于发生侧碰时的侧碰力传递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进一步,所述加强件III的一端固定于连接部并另一端固定于凹槽结构II的外槽边;利于对踏步本体结构的加强。进一步,所述连接部高于外侧部的凹槽结构II的外槽边设置;利于结构布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门槛踏步,利于发生侧碰时传递侧碰力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强度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的上、前方位对应于车身的上、前方位,内、外分别对应于靠近车身中心侧和远离车身中心侧。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门槛踏步,包括踏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踏步本体上的加强件;所述踏步本体由并列设置的外侧部3和具有凹槽结构I的内侧部1组成;所述内侧部1和外侧部3间形成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可理解为内侧部1的凹槽结构I的外槽边;所述连接部2的设置方向同踏步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踏步本体的长度方向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内侧部1凹槽结构I的设置利于发生侧碰时传递侧碰力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且结构稳定,强度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部1的凹槽结构I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加强件I12;所述加强件I12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部1的内槽边并另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利于对踏板本体结构的加强,提高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部1的凹槽结构I内还设置多个横向加强件II13;所述多个加强件II13交替的固定于内侧部1的内槽边或连接部2上;即所述加强件II13沿横向固定于内侧部1的内槽边或者固定于连接部2的靠内侧(也可以理解为凹槽结构I的外槽边),并多个加强件II13形成在内侧部1的内槽边和连接部2的靠内侧的交替固定;进一步利于对踏板本体结构的加强,提高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加强件II13及多个加强件I12交替设置;利于结构布局。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部1的内槽边处设置有向上的翻边I11;利于结构布局以形成与车身相应部件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步本体的前侧上翘设置并设置有向上的翻边II14;所述翻边I11和翻边II14相连接;利于结构的避让布局及利于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部1的凹槽结构I的开口向上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部3具有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II;所述凹槽结构II内设置有多个横向设置的加强件III31;进一步利于发生侧碰时的侧碰力传递及吸收侧碰能量,利于提升车身在侧碰性能方面的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III31的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并另一端固定于凹槽结构II的外槽边;利于对踏步本体结构的加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高于外侧部3的凹槽结构II的外槽边设置;利于结构布局。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踏步本体上的加强件;所述踏步本体由并列设置的外侧部和具有凹槽结构I的内侧部组成;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间形成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踏步本体上的加强件;所述踏步本体由并列设置的外侧部和具有凹槽结构I的内侧部组成;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间形成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加强件I;所述加强件I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部的内槽边并另一端固定于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的凹槽结构I内还设置多个横向加强件II;所述多个加强件II交替的固定于内侧部的内槽边或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强件II及多个加强件I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槛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龙婵娟艾存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