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76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把手,包括弧形框,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环绕拉绳带,所述拉绳带的第一端从弧形框右下部延伸出且与透明右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左端固定透明左壳体,所述拉绳带的第二端从弧形框的左下部延伸出并贯穿透明左壳体且与把手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内部设有插杆、弹簧以及滑动板,所述插杆左端穿过拉绳带且延伸至透明左壳体内部,所述滑动板固定在插杆环形外端且滑动板设在拉绳带右端,所述弹簧套装在插杆环形外端且设在滑动板与透明右壳体内部右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高度调节,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把手
本技术是一种塑料把手,属于公交车把手

技术介绍
公交车上由于空间有限,只能布置少数的座椅,另外处于站立状态的乘客通过握持公交车的固定扶杆以及悬挂在公交车顶部横杆上的塑料把手稳定自身。目前公交车上的悬挂塑料把手的高度是固定的并且适用于大多数人,但是少部分身高较低的乘客难以通过塑料把手稳定自身,为了扩大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可调节高度的悬挂把手,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237958A的一种高度可调式公交车把手中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下方是否有人,利用双轴电动机的带动把手上下移动,虽然可以调节把手的高度,但是利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来改变扶手高度,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每个把手上都需要与电路连接,增加了电线铺设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把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过电机对公交车把手进行高度调节的方法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每个把手上都需要与电路连接,增加了电线铺设工作量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高度调节,实用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料把手,包括弧形框,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环绕拉绳带,所述拉绳带的第一端从弧形框右下部延伸出且与透明右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左端固定透明左壳体,所述拉绳带的第二端从弧形框的左下部延伸出并贯穿透明左壳体且与把手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内部设有插杆、弹簧以及滑动板,所述插杆左端穿过拉绳带且延伸至透明左壳体内部,所述滑动板固定在插杆环形外端且滑动板设在拉绳带右端,所述弹簧套装在插杆环形外端且设在滑动板与透明右壳体内部右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面中间位置开设凹槽,所述拉绳带设在凹槽内部,所述凹槽内部前壁以及内部后壁之间固定弧形限位板,所述拉绳带设在弧形限位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拉绳带上等距开设至少两个圆孔,至少两个所述圆孔内部均镶嵌铁质空心环。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左壳体右端开设方形槽,所述拉绳带设在方形槽内部,所述透明左壳体左端中间位置开设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方形槽相通,所述插杆穿过拉绳带内的铁质空心环并延伸到固定孔内部。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右壳体右端安装手柄且手柄与插杆右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框,所述拉绳带延伸至连接框内部,所述连接框通过螺栓与拉绳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主体内部底端固定海绵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塑料把手,本技术通过插杆插入到拉绳带内的铁质空心环中,实现将铁质空心环与插杆进行固定,进而使拉绳带与透明右壳体以及透明左壳体进行固定,需要调节把手主体的高度时,可向右移动插杆至与拉绳带进行分离,然后向下移动把手主体至所需位置即可,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身高的人员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把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把手中透明左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把手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把手中把手主体移动到最高点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把手中把手主体移动到最低点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把手主体、2-拉绳带、3-透明左壳体、4-弧形框、5-透明右壳体、6-插杆、7-弹簧、8-滑动板、9-手柄、21-铁质空心环、31-方形槽、32-固定孔、41-弧形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把手,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公交车内部横杆上的弧形框4,弧形框4弧形外端环绕拉绳带2,拉绳带2的第一端从弧形框4右下部延伸出且与透明右壳体5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透明右壳体5左端固定透明左壳体3,透明右壳体5四角边缘位置通过螺栓与透明左壳体3进行固定连接,拉绳带2的第二端从弧形框4的左下部延伸出并贯穿透明左壳体3且与把手主体1上端固定连接,透明右壳体5内部设有插杆6、弹簧7以及滑动板8,插杆6左端穿过拉绳带2且延伸至透明左壳体3内部,滑动板8固定在插杆6环形外端且滑动板8设在拉绳带2右端,弹簧7套装在插杆6环形外端且设在滑动板8与透明右壳体5内部右壁之间,利用弹簧7的弹力作用对滑动板8进行挤压,从而使插杆6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插入到拉绳带2内部,对拉绳带2进行固定。弧形框4弧形外端面中间位置开设凹槽,拉绳带2设在凹槽内部,凹槽内部前壁以及内部后壁之间固定弧形限位板41,拉绳带2设在弧形限位板41下方,凹槽便于容纳拉绳带2,弧形限位板41便于对拉绳带2进行限位,避免拉绳带2从弧形框4中脱离。拉绳带2上等距开设至少两个圆孔,至少两个圆孔内部均镶嵌铁质空心环21,铁质空心环21便于与插杆6配合连接。透明左壳体3右端开设方形槽31,拉绳带2设在方形槽31内部,透明左壳体3左端中间位置开设固定孔32,固定孔32与方形槽31相通,插杆6穿过拉绳带2内的铁质空心环21并延伸到固定孔32内部,方形槽31便于对拉绳带2进行容纳,固定孔32便于对插杆6进行容纳。透明右壳体5右端安装手柄9且手柄9与插杆6右端固定连接,通过移动手柄9带动插杆6移动。把手主体1上端固定连接框,拉绳带2延伸至连接框内部,连接框通过螺栓与拉绳带2连接,便于把手主体1与拉绳带2的连接。把手主体1内部底端固定海绵垫,提高了人员握持把手主体1的舒适度。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此时插杆6穿过拉绳带2上适当位置的铁质空心环21的内部并延伸至固定孔32内部,实现对拉绳带2处于透明右壳体5上部的长度以及处于透明右壳体5下部的长度进行固定,当需要调高把手主体1的高度时,人员一手握住把手主体1,另一只手握住透明右壳体5并向右移动手柄9,手柄9向右移动带动插杆6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板8向右移动,对弹簧7进行压缩,使弹簧7产生弹力,当插杆6从拉绳带2内部移出时,人员握持透明右壳体5的手部向下移动,握持把手主体1的手部随之向上移动,直至把手主体1上升到合适高度后,人员松开手柄9,滑动板8在弹簧7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插杆6向左移动,使插杆6穿过新的铁质空心环21并延伸到固定孔32内部,实现调高把手主体1的高度,当需要调低把手主体1的高度时,人员同样双手分别握持把手主体1以及透明右壳体5,并将插杆6从拉绳带2内部移出,然后使握持把手主体1的手部向下移动,握持握持透明右壳体5的手部随之向上移动,将把手主体1调低至合适高度后利用插杆6在此对拉绳带2进行固定,该设计便于对把手主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且操作便捷性高,无需电子设备辅助操作,降低了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把手,包括弧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环绕拉绳带,所述拉绳带的第一端从弧形框右下部延伸出且与透明右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左端固定透明左壳体,所述拉绳带的第二端从弧形框的左下部延伸出并贯穿透明左壳体且与把手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内部设有插杆、弹簧以及滑动板,所述插杆左端穿过拉绳带且延伸至透明左壳体内部,所述滑动板固定在插杆环形外端且滑动板设在拉绳带右端,所述弹簧套装在插杆环形外端且设在滑动板与透明右壳体内部右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把手,包括弧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环绕拉绳带,所述拉绳带的第一端从弧形框右下部延伸出且与透明右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左端固定透明左壳体,所述拉绳带的第二端从弧形框的左下部延伸出并贯穿透明左壳体且与把手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右壳体内部设有插杆、弹簧以及滑动板,所述插杆左端穿过拉绳带且延伸至透明左壳体内部,所述滑动板固定在插杆环形外端且滑动板设在拉绳带右端,所述弹簧套装在插杆环形外端且设在滑动板与透明右壳体内部右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框弧形外端面中间位置开设凹槽,所述拉绳带设在凹槽内部,所述凹槽内部前壁以及内部后壁之间固定弧形限位板,所述拉绳带设在弧形限位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官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星发塑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