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7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配合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套于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外圆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开设有锁止槽,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配合处的改进达到正向传动双向驱动反向传动单向锁止的功能,简化了实现防溜坡功能的结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空间布局难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机动车在上坡路段停车或起步行驶时,因车辆自身重量而产生一个平行坡面向下的分力,即坡道阻力,该阻力会使车辆沿坡面向后溜动,这种情况极为不安全。对于手动挡机动车而言,需要驾驶人员在上坡时必须做好驻车制动器、离合器和加速踏板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是这一系列操作过程很繁琐,不易掌握,对于驾车新手而言更是不容易,而这一固有问题成为MT车的重大缺陷,同时由于AMT车辆固有的特性,使得AMT车辆坡道起步控制困难,AMT车辆这一坡道起步的重大缺陷阻碍了AMT车辆的推广使用。对于装配有自动档变速器(AT)和无级变速器(CVT)的车辆而言,同样需要其具有防溜坡的功能,在变速器中加入防溜坡功能,会导致变速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研发难度大。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实现反向传动的单向锁止,正向传动的双向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滑出固定壳体上的锁止槽使得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滑至固定壳体上的锁止槽内使得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本技术的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配合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套于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外圆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开设有锁止槽,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进一步,所述主动轴端面内凹形成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套于从动轴上,主动轴与从动轴传动配合并可在一定范围的中心角内相对转动,所述传动套内壁以及固定壳体内壁上开均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槽在周向两侧具有曲边以及直边,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沿固定壳体或传动套上的锁止槽曲边滑出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沿曲边部分滑入固定壳体上的锁止槽内并抵在直边上使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进一步,所述壳体套于从动轴上,滑槽开设于从动轴上,曲边位于锁止槽的正向转动侧,直边位于锁止槽的反向转动侧。进一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块状的锁止键以及连接于锁止键与滑槽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驱动锁止键向外滑动的弹性力。进一步,所述滑槽径向贯通于从动轴,锁止键设置有两个并径向相对设置,两锁止键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固定壳体以及传动套内圆开设有与锁止键一一匹配使用的两个锁止槽。进一步,所述从动轴上径向穿设有传动销,传动套上轴对称开设有两个周向延伸用于与传动销两端配合的转动槽。进一步,所述固定壳体为圆环结构。进一步,所述锁止键头部周向两侧为圆弧结构。进一步,所述主动轴为阶梯轴结构,传动套形成于大径轴所在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的配合处的改进达到正向传动双向驱动反向传动单向锁止的功能,无需通过改进变速箱或者配合多个单向离合器实现防溜坡功能,大大简化了实现防溜坡功能的结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空间布局难度小;该装置应用于车辆上时,车辆向前行驶时,动力传递至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传递动力;车辆在上坡停车后,车辆具有往后溜的趋势,此时从动轴具有反向转动趋势,此时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从而防止后溜,实现驻坡功能,辅助上坡起步;在车辆倒车时,驱动轴反转带动从动轴反转实现动力传动;当车辆下坡车速大于发动机速度时,从动轴正转反拖主动轴加速转动;在挂档时保留了发动机的制动功能,在空档时可实现推车、拖车前行的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2;图3为固定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正向传动主动轴正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正向传动主动轴反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2;图3为固定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正向传动主动轴正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正向传动主动轴反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配合的主动轴1、从动轴2以及固定壳体3,所述固定壳体套于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外圆开有滑槽5,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开设有锁止槽6,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结合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正向转动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反向转动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位于正向转动侧含义为位于逆时针一侧,反向转动侧含义为位于顺时针一侧;正向传动含义为主动轴驱动从动轴转动,反向传动含义为从动轴反拖主动轴;主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含义为主动轴相对固定壳体无法转动,即二者形成类似抱死结构;固定壳体具有圆形内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固定壳体固定于车架或其他零部件上,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向转动时,通过外部驱动或者通过离心力作用使得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落在锁止槽内,使得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实现锁止,即主动轴或从动轴被抱死无法转动,在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以及正向传动主动轴正转或反转过程中,通过外部驱动或者离心作用力使得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锁止机构与锁止槽分离,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动力传动;该结构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配合处的改进达到正向传动双向驱动反向传动单向锁止的功能,无需通过改进变速箱或者配合多个单向离合器实现防溜坡功能,大大简化了实现防溜坡功能的结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空间布局难度小;该装置应用于车辆上时,车辆向前行驶时,动力传递至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传递动力;车辆在上坡停车后,车辆具有往后溜的趋势,此时从动轴具有反向转动趋势,此时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从动轴或主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从而防止后溜,实现驻坡功能,辅助上坡起步;在车辆倒车时,主动轴反转带动从动轴反转实现动力传动;当车辆下坡车速大于发动机速度时,从动轴正转反拖主动轴加速转动;在挂档时保留了发动机的制动功能,在空档时可实现推车、拖车前行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端面内凹形成传动套4,所述传动套套于从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配合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套于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外圆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开设有锁止槽,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配合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套于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外圆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开设有锁止槽,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向滑槽外滑动并部分滑入锁止槽内使主动轴或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向滑槽内滑动脱离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端面内凹形成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套于从动轴上,主动轴与从动轴传动配合并可在一定范围的中心角内相对转动,所述传动套内壁以及固定壳体内壁上开均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槽在周向两侧具有曲边以及直边,在正向传动主动轴正反转以及反向传动从动轴正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沿固定壳体或传动套上的锁止槽曲边滑出锁止槽使主动轴与从动轴正常传动配合,在反向传动从动轴反转过程中,锁止机构沿曲边部分滑入固定壳体上的锁止槽内并抵在直边上使从动轴与固定壳体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传双向反传单向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套于从动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龙罗裕源任孺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