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74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包括熔炼、静置炉精炼、在线精炼、变质处理、铸轧和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上铜下钢的铝合金铸轧辊套组合方式,在满足生产5182铝合金铸轧带坯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采用先进的前箱控流技术、以及一系列与铜辊套铸轧技术相匹配的工艺技术条件,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带坯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
技术介绍
5182属于Al-Mg-Si系合金,具有良好的成形加工性能、抗蚀性、焊接性,中等强度,用于制造交通车辆、船舶的钣金件、仪表等用途,使用范围广泛,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合金。但传统的热轧开坯法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5182铝合金板带的市场化应用。双辊连续铸轧法是将液态金属直接生产冷轧薄板坯的捷径,将铸造和热轧开坯等多道工序合并在连续铸轧一道工序完成,使板、带、箔生产工艺大大简化,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熔炼:熔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Fe≤0.15%、Mg4.3-4.8%、Mn0.25-0.35%,Ti0.030-0.050%、Cr≤0.10%、Si≤0.15%、Cu≤0.10%、Zn≤0.15%、杂质≤0.15%、余量为Al,铝锭以及同牌号废料等固体物料占熔体总重量的配比范围为25-40%,其他为电解铝液,熔炼温度控制在740-755℃,熔炼时间为8-12h;熔炼炉第一次精炼采用喷粉精炼,添加合金后的精炼采用CCl4精炼,载体均为氩气;本步骤通过合理添加各成分元素,在成分符合国标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5182合金的固液两相区温差,降低铸轧过程中的中心偏析倾向;步骤二、静置炉精炼:对步骤一得到的熔体进行静置炉精炼,静置炉采用氩气精炼,每次精炼前加入150-250kg同牌号冷料,精炼温度控制在730-750℃,精炼时间30min,每4h精炼一次;本步骤通过向静置炉内添加同牌号固体废料的办法,增加熔体中活性结晶核心,再通过合理的设定精炼周期,尽可能减少熔体的过烧,保证熔体结晶后的冶金质量。步骤三、在线精炼:对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进行除气,除气箱采用氮化硅转子在线除气,在线精炼气体为氩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过滤箱采用30PPI+50PPI双级陶瓷过滤板过滤熔体;步骤四、变质处理:对步骤三得到的熔体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剂采用Al-5Ti-1B合金,加入量为2-6kg/t;步骤五、铸轧:对步骤四得到的熔体进行铸轧,采用双辊倾斜式铸轧机,铸轧机上辊采用铜合金辊套,下辊采用钢辊套;前箱采用高精度激光控流系统控制液位高度;辊面润滑采用石墨喷涂工艺;铸轧区长度38-50mm,前箱温度控制在710-720℃,铸轧速度控制在700-1000mm/min,冷却水温度为20-35℃,获得厚度为8.5±0.2mm的铸轧坯料;本步骤设计新的铜辊套铸轧技术,相较于常规钢辊套,铜辊套具有更强的冷却能力,可用于生产常规钢辊套铸轧方式不能生产的一些合金;当前5182合金带材的常规生产方式是铸锭+热轧,采用铝液直接铸轧的方式生产5182合金带材,从而实现用短流程的铸轧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热轧生产方式,省去了铝锭重熔、铸锭、铣面、均热、热轧等加工工序,提高了成材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节约了能源,属于绿色环保的加工方式;铸轧轧辊辊套采用上铜下钢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铸轧生产出5182合金板材,相较于双铜辊套组合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步骤六、卷取:将生产的铸轧带材进行卷取,按要求重量切卷。步骤一中所述的各组分均以中间合金的形式添加。通过使用中间合金配制5182铝合金熔体,不使用合金添加剂,显著减少夹渣和微量夹杂元素进入铝熔体,与常规的合金添加剂相比,可以改善熔体的纯净度。步骤五中所述的铸轧机的上辊辊径大于下辊辊径,辊径差为5-10mm。通过采用上辊(铜辊套)辊径比下辊(钢辊套)辊径大的办法,合理分配上下辊热量传递,改善带坯内部质量。步骤五中所述的高精度激光控流系统控制前箱液位波动幅度≤±0.3mm。通过采用先进的激光控流系统来稳定前箱液面,将前箱液位波动幅度控制在≤±0.3mm,与常规的机械杠杆稳流器相比有明显的精度优势,可以显著改善板面因前箱液面波动而造成的横纹缺陷。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铜合金辊套冷却能力强的特点,铸轧法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极具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使用上铜下钢的铝合金铸轧辊套组合方式,在满足生产5182铝合金铸轧带坯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采用先进的前箱控流技术、以及一系列与铜辊套铸轧技术相匹配的工艺技术条件,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熔炼:熔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Fe≤0.15%、Mg4.3-4.8%、Mn0.25-0.35%,Ti0.030-0.050%、Cr≤0.10%、Si≤0.15%、Cu≤0.10%、Zn≤0.15%、杂质≤0.15%、余量为Al,各组分均以中间合金的形式添加;铝锭以及同牌号废料等固体物料占熔体总重量的配比范围为25-40%,其他为电解铝液,熔炼温度控制在740-755℃,熔炼时间为8-12h;熔炼炉第一次精炼采用喷粉精炼,添加合金后的精炼采用CCl4精炼,载体均为氩气;步骤二、静置炉精炼:对步骤一得到的熔体进行静置炉精炼,静置炉采用氩气精炼,每次精炼前加入150-250kg同牌号冷料,精炼温度控制在730-750℃,精炼时间30min,每4h精炼一次;步骤三、在线精炼:对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进行除气,除气箱采用氮化硅转子在线除气,在线精炼气体为氩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过滤箱采用30PPI+50PPI双级陶瓷过滤板过滤熔体;步骤四、变质处理:对步骤三得到的熔体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剂采用Al-5Ti-1B合金,加入量为2-6kg/t;步骤五、铸轧:对步骤四得到的熔体进行铸轧,采用双辊倾斜式铸轧机,铸轧机上辊采用铜合金辊套,下辊采用钢辊套,上辊辊径大于下辊辊径,辊径差为5-10mm;前箱采用高精度激光控流系统控制液位高度,前箱液位波动幅度≤±0.3mm;辊面润滑采用石墨喷涂工艺;铸轧区长度38-50mm,前箱温度控制在710-720℃,铸轧速度控制在700-1000mm/min,冷却水温度为20-35℃,获得厚度为8.5±0.2mm的铸轧坯料;步骤六、卷取:将生产的铸轧带材进行卷取,按要求重量切卷,得到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实施例1: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熔炼:熔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Fe0.13%、Mg4.3%、Mn0.25%,Ti0.030%、Cr0.09%、Si0.12%、Cu0.08%、Zn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熔炼:/n熔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Fe≤0.15%、Mg4.3-4.8%、Mn0.25-0.35%,Ti0.030-0.050%、Cr≤0.10%、Si≤0.15%、Cu≤0.10%、Zn≤0.15%、杂质≤0.15%、余量为Al,铝锭以及同牌号废料等固体物料占熔体总重量的配比范围为25-40%,其他为电解铝液,熔炼温度控制在740-755℃,熔炼时间为8-12h;熔炼炉第一次精炼采用喷粉精炼,添加合金后的精炼采用C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5182铝合金带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熔炼:
熔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Fe≤0.15%、Mg4.3-4.8%、Mn0.25-0.35%,Ti0.030-0.050%、Cr≤0.10%、Si≤0.15%、Cu≤0.10%、Zn≤0.15%、杂质≤0.15%、余量为Al,铝锭以及同牌号废料等固体物料占熔体总重量的配比范围为25-40%,其他为电解铝液,熔炼温度控制在740-755℃,熔炼时间为8-12h;熔炼炉第一次精炼采用喷粉精炼,添加合金后的精炼采用CCl4精炼,载体均为氩气;
步骤二、静置炉精炼:
对步骤一得到的熔体进行静置炉精炼,静置炉采用氩气精炼,每次精炼前加入150-250kg同牌号冷料,精炼温度控制在730-750℃,精炼时间30min,每4h精炼一次;
步骤三、在线精炼:
对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进行除气,除气箱采用氮化硅转子在线除气,在线精炼气体为氩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过滤箱采用30PPI+50PPI双级陶瓷过滤板过滤熔体;
步骤四、变质处理:
对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宝张永卓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