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63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它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固定梁,通过翻转臂安装在固定梁上的翻转梁,以及位于固定座上的箱式复合剪力梁,该模具满足了大多数厂房高度不够,但又想生产大型风电叶片的客户的要求,使得厂房高度不高的客户同样有机会参与的大型叶片的生产和制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风轮机叶片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力发电的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风电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风电叶片的兆瓦级别越来越大,风电叶片的长度从原有的四十多米到现在的八十多米,因风电叶片的长度日趋加长,其模具的长度也随着加长,风电叶片的腹板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长,传统结构工艺生产叶片的模具的操作高度越来越高,对厂房高度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相对于厂房高度不够的客户,由于厂房高度的限制,无法参与更大型的风电叶片的生产和制作,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传统风力涡轮机叶片制造结构工艺与之配套的叶片模具已经无法满足这部分厂房高度不够的客户需求。翻转梁是主流风电叶片模具中的一个很关键的结构,当前主流风电叶片模具中的翻转梁数量约为十二根左右,其中分为上模中有六根上梁,下模中有六根下梁。在风电模具中这么多的翻转梁其实已经存在着很多弊端,随着风力发电的功率逐步提升,风电模具尺寸的不断变大,如图1所示,模具中的翻转梁规格也会越来越大,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弊端会越来越凸显,分析如下:第一、连接方式现主流风电叶片模具中的翻转梁与其模具的连接方式基本都为直接焊接连接,翻转梁需要保证风电模具上下模的开模跟合模,所以上模中的翻转梁和下模中的翻转梁位置度需要保证在1到2毫米之内,但是由于风电模具长度超六十米,宽度和高度都要超过五到六米,靠焊接来保证,难度是非常大的,后期由于精度问题会导致翻转臂异响,模具翻转时抖动,合模错位等问题。第二、强度方面翻转梁为主要受力部件,翻转梁选材都会选择屈服强度很高的钢材型号,而与之焊接连接的模具钢架部位多为Q345D的钢材,甚至很多厂家使用Q235B的钢材,在模具多次开合模后,这些焊接部位都会产生开裂现象,非常危险。第三、成本方面每套风电模具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其中翻转梁的制造和安装焊接成本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由于风电行业飞速发展,一套风电模具的使用周期平均在1-2年,有少数模具可以用到3-4年,如果翻转梁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大大降低风电模具的制作成本。第四、安装状态现主流风电模具在安装翻转梁时都需要在风电模具合模状态下安装,因为要保证上下翻转梁在同一平面内且保证相互平行,而风电模具在还没安装好翻转梁之前合模是非常困难和没有精度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满足大多数厂房高度不够,但又想生产大型风电叶片的客户的要求,使得厂房高度不高的客户同样有机会参与的大型叶片的生产和制作,提升市场竞争力。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它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固定梁,通过翻转臂安装在固定梁上的翻转梁,以及位于固定座上的箱式复合剪力梁;所述的固定梁包括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翻转梁包括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所述的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的位置相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固定座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与地面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下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箱式复合剪力梁的底部固定在下模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箱式复合剪力梁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下模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分段后的上模分别与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箱式复合剪力梁的顶部设有曲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曲面的形状与上模A和上模B分段处的形状相适配。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两个翻转梁对模具操作高度相对于传统模具操作高度减低10%-20%;2、模具铰链合模机构负载降低30%-40%。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合半边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叶片在粘结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叶片粘结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它包括:固定座1,左固定梁21,右固定梁22,左翻转梁31,右翻转梁32,翻转臂4,箱式复合剪力梁5,下模6,上模A71和上模B72。左固定梁21安装在固定座1的左侧,右固定梁22安装在固定座1的右侧,左固定梁21和右固定梁22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31和右翻转梁32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31通过翻转臂4安装在左固定梁21上,右翻转梁32通过翻转臂4安装在右固定梁22上,固定座1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与地面固定,固定,1上设有下模6,箱式复合剪力梁5的底部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下模6上,箱式复合剪力梁6的顶部设有曲面,该曲面的形状与上模A71和上模B72分段处的形状相适配。实施例步骤一、将下模6安装在固定座1上,上模A71固定在左翻转梁31上,上模B72固定在右翻转梁32上;步骤二、校验固定梁和翻转梁的位置,使左固定梁21和右固定梁22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31和右翻转梁32的位置相对,如图3所示;步骤三、电控单元控制液压缸工作,使翻转臂4带动左翻转梁31向右转动,直至上模A71的底部和箱式复合剪力梁6的顶部贴合,如图4所示;步骤四、电控单元控制液压缸工作,使翻转臂4带动右翻转梁32向左转动,直至上模A71的底部和箱式复合剪力梁6的顶部贴合,如图5所示;步骤五、使用胶粘剂将上模A71、上模B72和下模6之间的间隙8填上,完成叶片的生产,如图6、图7所示;步骤六、将上模A7从左翻转梁31上卸下,上模B72从右翻转梁32上卸下,左翻转梁31向左转动,右翻转梁32向右转动,通过行车将生产完成后的叶片吊走走,然后重复上述工作,重新安装模具再次生产叶片。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固定梁,通过翻转臂安装在固定梁上的翻转梁,以及位于固定座上的箱式复合剪力梁;/n所述的固定梁包括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翻转梁包括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所述的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的位置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固定梁,通过翻转臂安装在固定梁上的翻转梁,以及位于固定座上的箱式复合剪力梁;
所述的固定梁包括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翻转梁包括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所述的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的位置相对,左翻转梁和右翻转梁的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与地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涡轮机制作叶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下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涡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特模具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