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54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将未处理的原水预调至碱性,随后加入螯合剂以消除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软化原水,得到第一清液和固液混合物;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二清液及固体废物;将第一清液和第二清液进行反渗透得到一级淡水和一级浓水,将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和浓缩液,将浓缩液进行结晶分离得到结晶盐以及二级浓水,二级浓水泵入前述原水中循环透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将硬水软化,经本发明专利技术软化之后的原水,通常其硬度在10ppm以下,突破原有技术壁垒,软化效果更佳。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预处理后的二级浓水及固体废物均有效利用,实现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双极膜电渗析法通常是对废水淡化的一种经济可靠的手段,然而由于废水硬度过高,在废水循环通过双极膜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双极膜造成损伤,通常若采用未软化的废水循环淡化,双极膜需每一次循环即更换一次,经济效益差。因此,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要将废水进行预处理,通常预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废水的硬度。传统降低废水硬度的方法通常为“双碱法”降硬度,即采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置换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其实变为沉淀析出。采用“双碱法”降低废水硬度一般只能将废水硬度将至50ppm,该硬度下的废水进入双极膜进行电渗析通常只能在双极膜中循环两次即更换双极膜,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传统预处理废水的方式也较为简单,效果较为单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也无法去除,COD浓度也较高,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对电渗析膜损伤的废水预处理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未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所述原水的ph值呈碱性;步骤二:在步骤一呈碱性的原水中加入螯合剂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得到第一清液及固液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步骤三:将所述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及第二清液,并将所述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同时将固相排出并压制成泥饼运走;步骤四:将所述第一清液及第二清液泵入一级低压反渗透膜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及一级浓水;步骤五:将所述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及浓缩液;步骤六:将所述一级淡水及二级淡水收集回用。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原水中加入的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所述ph值的范围为9-11。进一步地,步骤三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法为采用微滤机将固体颗粒滤除,其使所述清液内微粒精度小于10μm。本专利技术还将公开一种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螯合剂,具体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1-3份聚合氯化铝;4-6份乙二胺四乙酸钠;6-8份碳酸钠;1-3份亚硫酸钠;1-3份明胶;40-60份除盐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相较于传统技术手段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将硬水软化,传统“双碱法”通常硬水软化之后软化极限在50ppm,而经本专利技术软化之后的原水,通常其硬度在10ppm以下,突破原有技术壁垒,软化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由于将硬水软化至10ppm以下,若均相膜浓水采用双极膜转化酸碱处理,对后续工序中双极膜损害极小,在使用相同双极膜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工艺中所消耗的双极膜至多为传统“双碱法”所消耗的双极膜的五分之一。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螯合剂不仅能除硬度,更能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同时也能降低废水中COD浓度,使得进行双极膜电渗析时,进一步减少双极膜的损耗,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最后,本预处理方法中的二级浓水依旧可以回流进入原水中进行循环,不会排放,固体废物也得到有效利用,真正实现零排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以下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未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所述原水的ph值调至9。步骤二:在步骤一PH值为9的原水中加入螯合剂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0.5h,得到第一清液及固液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步骤三:将所述固液混合物泵入微滤机中将固体颗粒滤除,得到固相及第二清液,使所述第二清液内微粒精度小于10μm。将所述第二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同时将固相排出并压制成泥饼运走。步骤四:将所述第一清液及第二清液泵入一级低压反渗透膜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及一级浓水;步骤五:将所述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及浓缩液;步骤六:将所述一级淡水和二级淡水收集备用。另外,还可以将所述浓缩液进行结晶分离得到母液及结晶盐,收集所述结晶盐并将所述母液泵回前述步骤一的原水中循环处理。结晶分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浓缩液夹套式结晶器中,并于所述夹套式结晶器夹套通入深井水循环冷却;2.搅拌所述夹套式结晶器中的浓缩液,析出结晶盐及母液;3.将所述含结晶盐及母液的混合料投入离心机中分离,获得结晶盐及母液,母液泵回前述步骤一的原水中循环处理。由于均相膜浓水随着浓度增高,硬度也会增高,当超过均相膜入水要求上限且浓水未达到浓缩指标时,需循环至前端预处理工段继续除硬,达标后再进入均相膜浓缩,最终浓缩液达到指标后,进入下一工序。故而可选择将得到的浓缩液继续返回前述步骤中进行除硬。均相膜产高浓度废水若进行蒸发结晶处理,深度除硬也很有必要,可有效降防止蒸发装置结垢,降低装置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将公开一种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螯合剂,具体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1份聚合氯化铝;4份乙二胺四乙酸钠;6份碳酸钠;1份亚硫酸钠;2份明胶;50份除盐水。本专利技术的螯合剂利用具有定向捕捉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以及钙镁离子的功效,形成絮凝沉降,能有效地降低废水的硬度,使其硬度降低至10ppm以下,而传统的“双碱法”硬水软化方法仅能将废水硬度降至50ppm,本专利技术的螯合剂处理后的废水对后续双极膜的伤害至多为传统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对双极膜的伤害的五分之一,极大减少双极膜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废水中游离氯含量较高,游离氯对金属材质腐蚀,双极膜入水要求不含游离氯,本螯合剂不仅能降低废水硬度,亦能除去废水中的游离氯,降低对双极膜的伤害。实施例二: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未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所述原水的ph值调至11。步骤二:在步骤一PH值为11的原水中加入螯合剂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1h,得到第一清液及固液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步骤三:将所述固液混合物泵入微滤机中将固体颗粒滤除,得到固相及第二清液,使所述第二清液内微粒精度小于10μm。将所述第二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同时将固相排出并压制成泥饼运走。步骤四:将所述第一清液及第二清液泵入一级低压反渗透膜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及一级浓水;步骤五:将所述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及浓缩液;步骤六:将所述一级淡水和二级淡水收集回用。另外,还可以将所述浓缩液进行结晶分离得到母液及结晶盐,收集所述结晶盐并将所述母液泵回前述步骤一的原水中循环处理。1.将所述浓缩液夹套式结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未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所述原水的ph值呈碱性;/n步骤二:在步骤一呈碱性的原水中加入螯合剂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得到第一清液及固液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n步骤三:将所述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及第二清液,并将所述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同时将固相排出并压制成泥饼运走;/n步骤四:将所述第一清液及第二清液泵入一级低压反渗透膜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及一级浓水;/n步骤五:将所述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及浓缩液;/n步骤六:将所述一级淡水及二级淡水收集回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未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碱性物质使所述原水的ph值呈碱性;
步骤二:在步骤一呈碱性的原水中加入螯合剂搅拌反应后,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得到第一清液及固液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
步骤三:将所述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及第二清液,并将所述清液泵入缓冲池中等候使用,同时将固相排出并压制成泥饼运走;
步骤四:将所述第一清液及第二清液泵入一级低压反渗透膜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得到一级淡水及一级浓水;
步骤五:将所述一级浓水进行均相膜电渗析,得到二级淡水及浓缩液;
步骤六:将所述一级淡水及二级淡水收集回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伟伟杨晓良郑志海吴凡方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肯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