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有组织阵列的蜡块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408 阅读:25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生物组织微阵列芯片自动制备仪,包括X-Y工作台系统,在Y轴滑台的上端面固定有受体蜡块架和供体蜡块架,X轴滑台的一侧设置有转台和Z轴滑台,Z轴滑台上固定有T型架,各滑台和转台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各滑台和转台的交流伺服电机,X轴、Y轴、Z轴滑台均安置光栅尺,各交流伺服电机和光栅尺通讯接口通过四轴联动运动控制卡与计算机相连接,T型架上分别固定有空白蜡块打孔器、与计算机的图像采集卡相连接的CCD图像采集器及组织蜡块填埋器和电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并采用图像自动寻优法,从供体蜡块上自动寻找组织最佳挖取点。运用机器视觉反馈自动控制挖取需要填埋的组织核心,然后自动将所挖取的组织核心填埋到受体阵列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疗领域使用的实验材料制备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组织微阵列芯片的自动制备仪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组织芯片”来自于名词“tissue chip”,是指在基质(载玻片)表面固定大量的、可寻址的微小组织样本,用于高通量检测不同组织中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变化情况,一般称为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由于具有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并且每个组织微阵列都能得到大量数据,所以又被称为组织芯片。生物组织微阵列芯片是将不同来源的生物组织分别整齐地按照行列植入空白的基体(如石蜡块)中,形成组织微阵列,然后经切片机切片而得到可用于显微观察分析的生物组织阵列薄片。芯片分析的实质是对生物微组织阵列芯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结合或反应,反应结果用同位素法,化学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或酶标法显示,然后用精密的扫描仪或CCD摄像技术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综合成可读的IC总信息。生物组织微阵列芯片制备仪用于完成基体阵列孔的产生,生物组织的采样和阵列填埋。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美国Beecher公司生产的手动组织芯片制备仪,型号为Manual Tissue Arrayer I或Manual Tissue Arrayer II,该类仪器采用完全手工操作。该仪器的结构主要有机座、供体和受体蜡块卡紧定位装置、水平X-Y移动工作台、针具转换装置、垂直方向运动导轨。该装置由于采用完全手工操作,所以工作效率比较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繁琐;采用手动调节来控制芯片制作精度,易受操作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熟练程度的影响,废片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量,提高系统定位和芯片加工精度,降低废片比例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仪包括由X轴滑台和Y轴滑台组成的X-Y工作台系统,在Y轴滑台的上端面固定有受体蜡块架和供体蜡块架,X轴滑台的一侧设置有转台、转台上固定有Z轴滑台,Z轴滑台上固定有T型架,X轴滑台、Y轴滑台、Z轴滑台和转台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各滑台的X轴交流伺服电机、Y轴交流伺服电机、Z轴交流伺服电机和转台交流伺服电机,X轴、Y轴、Z轴滑台均安置光栅尺,各交流伺服电机和光栅尺通讯接口通过四轴联动运动控制卡与计算机控制器相连接,T型架上分别固定有空白蜡块打孔器、与计算机的图像采集卡相连接的CCD图像采集器以及组织蜡块填埋器和电磁铁。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为首先根据X轴滑台的原始零点,将X轴滑台的正中心和Y轴滑台的正中心确定为X-Y滑台的基准点,Z轴滑台的中心作为Z轴的基准点,将受体蜡块和供体蜡块放置在受体蜡块架和供体蜡块架上;设定需要制备的受体蜡块的行、列、行间距阵列孔的参数、起始孔的X-Y坐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X轴滑台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滑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滑台系统,使受体蜡块进入作业区;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转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转台,使空白蜡块打孔器进入作业区,保证第一个起始打孔点位于基准点处;然后驱动Z轴滑台下移通过空白蜡块打孔器受体蜡块上打孔,每打完一个孔,控制系统将控制X轴平台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平台交流伺服电机使X-Y平台移动一个行间距或列间距,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的受体蜡块打孔全部完成;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转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转台,使CCD图像采集器进入作业区;同时控制系统将控制X轴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滑台系统,使供体蜡块进入CCD图像采集器的识场区;CCD图像采集器自动识别供体蜡块中包埋的组织,确定所要挖取的组织点,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X轴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滑台系统,使供体组织的采样点位于基准点处;驱动转台转动,使组织蜡块填埋器进入作业区,驱动Z轴滑台下移,采集供体组织;此时根据需要确认填埋孔的位置即列和行,否则系统将默认为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填埋,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通过X轴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平台系统,使空白阵列孔蜡块进入作业区并选定某一空白孔移动到基准点;所需要填埋的空白孔移至基准点后,控制系统控制Z轴滑台下移使组织蜡块填埋器开始作业,此作业过程是通过四轴联动运动控制卡的IO口的开断控制电磁铁开断,将组织蜡柱填入空白孔;转到步骤4,进行下一个组织蜡柱的识别、采集、填埋,整个阵列填埋完毕之后,取下填埋有组织阵列的蜡块,即完成制备作业,本系统中X轴、Y轴、Z轴滑台的每一次移动,各轴滑台的光栅尺在控制中作为负反馈,构成闭环控制,每次都将记录移动的距离,以确定每个阵列孔的绝对坐标,以及各滑台的位置,以确保运动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在受体蜡块上自动制备阵列孔,并采用图像自动寻优算法,从供体蜡块上自动寻找组织最佳挖取点。运用机器视觉反馈自动控制,自动挖取需要填埋的组织核心,然后自动将所挖取的组织核心填埋到受体阵列孔中。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量,降低废品比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软件操作界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包括由X轴交流伺服电机、Y轴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的X轴滑台4和Y轴滑台1组成的X-Y平台系统,在Y轴滑台1的上端面固定有受体蜡块架2和供体蜡块架3,X轴滑台4的一侧设置有转台5和控制转台5的转台交流伺服电机、转台5上固定有Z轴滑台8和控制Z轴滑台8的Z轴交流伺服电机,X轴、Y轴、Z轴滑台均安置光栅尺,各交流伺服电机和光栅尺通讯接口通过四轴联动运动控制卡13与计算机控制器12相连接,且在Z轴滑台8上还固定有T型架9,T型架9上分别固定有空白蜡块打孔器10、与计算机的图像采集卡14相连接的CCD图像采集器11以及组织蜡块填埋器6和电磁铁7。电磁铁7用于填埋时候的执行器,CCD图像采集器11主要用于自动获取组织图像,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图像的自动识别和组织的自动定位。参见图3,4,本专利技术进入控制系统操作界面,1)点击系统还原。系统将自动进行标定,根据滑台的原始零点,将X轴滑台4的正中心和Y轴滑台1的正中心确定为X-Y滑台的基准点,Z轴滑台中心作为Z轴的基准点;2)在操作界面里输入需要制备阵列孔的参数行、列、行间距、起始孔的X-Y坐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X轴滑台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滑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滑台系统,使受体蜡块进入作业区;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转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转台5,使空白蜡块打孔器10进入作业区,保证第一个起始打孔点位于基准点处;3)系统确保第一个起始打孔点位于基准点后,驱动Z轴滑台8,在受体蜡块上打孔;每打完一个孔,让X-Y平台系统自动移动一个行间距或列间距,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的受体蜡块阵列孔全部完成;4)让控制系统自动驱动转台5,使CCD图像采集器11进入作业区;同时控制系统将控制X轴交流伺服电机和Y轴交流伺服电机驱动X-Y平台系统,使供体蜡块进入CCD图像采集器11的识场区;5)CCD图像采集器11自动识别供体蜡块中包埋的组织,在计算机屏幕上点击所要挖取的组织点。控制系统驱动X-Y平台系统使采样点位于基准点处;驱动转台5,使供体蜡块打孔填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物组织微阵列芯片自动制备仪,包括由X轴滑台[4]和Y轴滑台[1]组成的X-Y工作台系统,在Y轴滑台[1]的上端面固定有受体蜡块架[2]和供体蜡块架[3],X轴滑台[4]的一侧设置有转台[5]、转台[5]上固定有Z轴滑台[8],Z轴滑台[8]上固定有T型架[9],其特征在于:X轴滑台[4]、Y轴滑台[1]、Z轴滑台[8]和转台[5]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各滑台的X轴交流伺服电机、Y轴交流伺服电机、Z轴交流伺服电机和转台交流伺服电机,X轴、Y轴、Z轴滑台均安置光栅尺,各交流伺服电机和光栅尺通讯接口通过四轴联动运动控制卡[13]与计算机控制器[12]相连接,T型架[9]上分别固定有空白蜡块打孔器[10]、与计算机的图像采集卡[14]相连接的CCD图像采集器[11]以及组织蜡块填埋器[6]和电磁铁[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庄德王朝晖孟涛张群明于昱王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02日 05:17
    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俗称O记英文OrganizedCrimeandTriadBureau由从前的有组织及严重罪案调查科OSCB及反三合会行动组DATS俗称反黑组合并而成隶属于香港警务处刑事及保安处刑事部主要负责调查及打击极为复杂及严重的有组织及三合会罪行O记的总部位于湾仔军器厂街1号香港警察总部警政大楼现任指挥官为总警司郭浩辉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