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11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分析用具(A1)的毛细管(3)通过由第一部件(1)覆盖第二部件(2)的槽(30)的开口部分构造而成。作为粘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方法,使第一部件(1)具备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的粘接用面(11a)。这样,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粘接被简易化,槽(30)周围的密封性变得良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分析体液或其他液体状的试料的分析用具
技术介绍
将目前的分析用具表示在图11A、11B中。该分析用具是将基板90和盖体91重叠粘接形成毛细管92的。毛细管92通过由盖体91堵塞设置在基板90的上面的槽92a的上部开口构造而成。在该分析用具中,如果向设置在盖体91上的试料导入口93内供给液体状的试料,那么该试料就因毛细管现象按箭头Na方向在毛细管92内流通。在该试料在毛细管92内流通的过程中,可使试药与该试料混合,产生特定的反应,或者进行试料的成分分离,根据这样的方法来进行上述试料的分析。目前,有时将基板90或盖体91做成玻璃制品或硅制品。采用这种材质时,通过使用比如水玻璃接合或者阳极接合,可以将基板90或盖体91高精度地粘接起来。但是,由于玻璃或硅的加工不容易进行,所以,在该情况下,会招致分析用具的制造成本变高这样的不利。因此,近年来,以追求降低基板90或盖体91的零件成本为目的,将它们做成合成树脂的例子逐渐增多。在该情况下,作为粘接基板90和盖体91的方法,采用使用粘接剂的方法或者利用超声波的熔接方法。可是,在这种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缺点。第一,将毛细管92准确地规定在希望尺寸内是困难的。如图12所示,在利用粘接剂80将基板90和盖体91粘接起来的情况下,毛细管92的纵宽(分析用具的厚度方向的宽度)H实质上成为槽92a的深度h1和粘接剂80的厚度h2的和的尺寸。但是,均匀地将粘接剂80涂成特定的厚度是困难的。因此,因粘接剂80的厚度不均,有时不能将毛细管92加工成所希望的纵宽。另一方面,在利用超声波的方法中,在粘接面上形成有凸缘状的突起(图示略),通过向该突起施加超声波,加热该突起使其变形。此时,上述变形部分比如以10μm左右的振幅振动。因此,有时因该振动上述突起的变形程度不一定,毛细管92达不到所期望尺寸。如果毛细管92不能加工成本来的适当尺寸,那么毛细管92内的试料的流通速度或流通量等条件就会与原来追求的条件不同,因此,最终获得的分析值会变得不正确。第二,毛细管92的形状复杂时,分析用具的制造变得繁杂。在向基板90涂粘接剂80的情况下,为了使粘接剂80不致进入到槽92a内,需要适当地避开槽92a。因此,在毛细管92的形状复杂的情况下,配合这种形状涂敷粘接剂的作业变得麻烦且困难。另一方面,在利用超声波的方法中,需要使熔接用的突起与毛细管92的形状正确地对应形成。因此,在该情况下,毛细管92的形状复杂时,也成为难于对其处理的工作。第三,毛细管92的周围的密封性变差。在向基板90涂粘接剂80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比如槽92a的边缘没有涂上粘接剂的部分,该部分就会成为连接毛细管92的间隙,试料有可能不当进入该部分。这种担忧,在利用超声波的情况下也存在。特别是在用树脂成形基板90或盖体91的情况下,在它们上面产生弯曲等,有时它们的粘接面的平面度变低,在这种情况下,毛细管92的周围的密封性变得更差。近年来,通过使化学分析系统的构成部件小型化且集成,追求系统整体的小型化研究变得流行起来。如果实现了分析系统的小型化,除了实现系统的低价格化,还可以做到减少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料、缩短分析时间、减少系统运转所需电力消费量,并减少分析结束后的废液量等等。为了响应这种化学分析系统小型化的趋势,在将上述分析用具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毛细管92做得更微细,且做成正确的尺寸,通过利用粘接剂或超声波使基板90和盖体91粘接的方法,已难以切实地响应这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可消除或减轻上述问题点的分析用具为目的。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分析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互相重合的第一及第二部件和构成为在这些第一及第二部件的之一上设置的槽的开口部分为另一部件所覆盖的毛细管,上述第一部件具备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的粘接用面,通过该粘接用面,上述第一及第二部件被粘接在一起。优选是,上述第一部件具有在非自粘性的基座部件上粘接有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的薄片的构造,该薄片的一面被作为上述粘接用面。优选是,上述第一部件的整体为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优选是,上述第二部件由非自粘性的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上述槽。优选是,上述第二部件为在其一面上有底状地形成有上述槽的板状或片状,上述第一部件被粘接在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一面上。优选是,上述毛细管的一端分支为多个通路,且在这些通路上,连接形成有试料接受部和试药接受部,在上述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形成有用于使试料和试药反应的反应部。优选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具备多个第二部件,上述第一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上述槽,且表面及背面都被作为所述粘接用面的板状或片状,上述多个第二部件被粘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表面及背面上。优选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具备多个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上述槽的板状或片状,上述多个第一部件被粘接在上述第二部件的表面及背面上。优选是,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被作为试料导入口而形成的同时,在上述毛细管内设置有包含试药的反应部。由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分析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互相重合的第一及第二部件和通过设置在上述第一部件上的槽的开口部为上述第二部件所覆盖而构造形成的毛细管,上述第二部件由弹性体制成,还具备将上述第二部件按压在上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三部件。优选是,在上述第一及第三部件之间夹着上述第二部件,上述第三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第二部件的外周处被粘接在上述第一部件上。优选是,上述第三部件在上述第二部件的外周处具有与上述第一部件接合用的凸部,该凸部和上述第一部件的连接部分被粘接在一起。优选是,上述第三部件为具有挠性的板状或片状,通过上述第三部件进行弯曲变形,所述第三部件的外周边接触上述第一部件,这些接触部分被粘接在一起。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及优点,从以下进行的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会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II-II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分析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V-V截面图。图6为图4所示的分析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表示图4所示的分析用具的隔板的其他方式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9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0为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1A为现有技术的截面图;图11B为图11A的XI-XI截面图。图12为现有技术的重要部位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具体地说明。图1~图3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分析用具A1具备盖体1和基板2,具有在它们之间设置毛细管3的构造。盖体1和基板2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所称的第一及第二部件的一例子。盖体1为具有挠性的矩形板状或片状,具有基座部件10和由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制成的薄片11被层叠的构造。作为薄片11的具体材质,比如可以举出硅橡胶,但作为发挥自粘性的弹性体,也有除此之外的材质,本专利技术中,其具体的材质并不被限定。但是,该弹性体优选是通过与试料接触而不会影响试料的分析结果的材质。薄片11本身为其两面具有粘性的部件,利用其一面的粘性粘接在基座部件10上。与该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析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互相重合的第一及第二部件;和    在这些第一及第二部件之一上形成的槽的开口部分为另一部件所覆盖而构成的毛细管,    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具有自粘性的弹性体的粘接用面;    通过该粘接用面,所述第一及第二部件被粘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尊之北村茂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