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业根专利>正文

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06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包括切分支架,切分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位于切分支架上设置多个,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转动且转动面水平,第一夹持部位于切分支架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第一夹持部包括夹持框,夹持框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夹持臂的一端与夹持框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夹持臂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在实施对茯苓一侧夹持时,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转动,进而使得夹持臂与茯苓表面抵靠,进而完成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而后切分支架转动,将切开的茯苓导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茯苓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的茯苓生产,大多采用嫁接的技术提高茯苓产量,亦即在布满菌丝的松木段的下端嫁接一块鲜茯苓,用于引导茯苓的长大。传统鲜茯苓块大多采用切刀将茯苓分切成各个小块,对于栽培量很大的企业,则通过专用的分切设备对鲜茯苓进行分切。然而上述方式所得到的鲜茯苓块的表面是规整的切割面,茯苓块原有的结构被破坏,这样鲜茯苓块与松木段嫁接结合需要的时间长,而茯苓是露天栽培的,结合时间长的话,预到雨水气候的概率就会增大,一旦遇见雨水天气,茯苓块的成活率就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能够使得茯苓块自然形成切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包括切分支架,切分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位于切分支架上设置多个,所述切分支架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转动且转动面水平,所述第一夹持部位于切分支架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夹持框,所述夹持框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一端与夹持框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所述夹持臂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本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夹持臂上设置有多排插针,所述多排插针实时对茯苓的插刺固定,所述多排插针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驱动插针沿着夹持框的径向方向移动且实施对茯苓的穿刺操作。茯苓表面切口装置包括旋转盘,所述夹持框转动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上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上悬伸设置有切口刀具,所述切口刀具悬伸至支撑框内,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盘转动,且实施对茯苓的周向切口操作。所述夹持臂的中段与驱动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环铰接,所述驱动连杆的铰接轴与夹持臂的铰接轴平行,所述夹持框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滑杆,所述驱动环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杆上,所述驱动环支撑滑杆的下端设置在机架板上,所述机架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驱动环沿着支撑滑杆滑动。所述支撑滑杆上套设有挤压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机架板及驱动环抵靠。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物料导送机构实现对茯苓导入上述的第一夹持部内,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茯苓分别放置在第一夹持部内,实现对茯苓一侧的夹紧操作,而后切分支架通过切分支架的转动,进而将装有茯苓的第一夹持部转运至第二夹持部位置处,在实施对茯苓一侧夹持时,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转动,进而使得夹持臂与茯苓表面抵靠,进而完成对茯苓表面的夹紧操作,而后切分支架转动,将切开的茯苓导出。附图说明图1是茯苓的示意图;图2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4和图5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部分结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俯视图;图7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主视图;图8和图9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一夹持部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和图11是单个第一夹持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2是单个第一夹持部与茯苓表面切口装置的主视图;图13和图14是单个第一夹持部的夹持端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5是当第一夹持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和图17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二夹持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8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中的第二夹持部主视图;图19和图20是第二夹持部的部分结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第二夹持部的部分结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1,对本专利技术的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作详尽的说明:一种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分料机械,包括切分支架10,切分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20,以及对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30,第二夹持部30在夹持茯苓后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沿方向a进行移动,方向a与预设切分线所在的平面相对应布置;结合图1、图2至图9、图10至图18所示,茯苓块茎投放至切分支架10的第一夹持部内20,第一夹持部20实施对茯苓块茎一端的夹持,第二加持部30实施对茯苓块茎另一端的夹持,通过移动第一夹持部20或者第二夹持部30,使得茯苓块茎按照预设切线防线分离,从而将茯苓掰开,使得茯苓表面保持自然的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或远离,位于第一夹持部20的旁侧设置有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所述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用于实施对第一夹持部20上的茯苓表面切口操作;在实施对茯苓块投放时,利用投料带b对茯苓鲜块进行输送,而后茯苓鲜块通过导料管b1导出至第一夹持部20内,以完成对茯苓的导送操作;当模拟对茯苓自然掰开时,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首先将茯苓周向方向切割出切口,使得茯苓表面形成切口,而后第二夹持部30或者第一夹持部20施加掰扯力时,使得掰扯力作用在茯苓的内部,从而确保茯苓自然的从切口位置断开,形成自然的断面,以减少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时且实施对茯苓的切分线另一侧的夹持,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远离时,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与切分线所在的平面呈现夹角并且反复摆动的运动状态;在实施对茯苓切开操作时,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之间相互靠近,使得茯苓的待分切的切线一侧卡置在第二夹持部30内,而后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与切分线所在的平面呈现一定的夹角并且反复摆动的姿态,从而模拟人手工实施对茯苓的掰开操作,进而完成对茯苓的分切操作,使得茯苓位于掰断的位置形成自然的断切面。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部20上设置有物料导出机构,所述物料导出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物料导出,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上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导出机构及卸料机构分别将导出的物料导出至冲击分离机构内,所述冲击分离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茯苓鲜块进一步分散成小块;上述通过初步掰开的茯苓块分别位于第一夹持部20及第二夹持部30上,第一夹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分支架(10),切分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20),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上设置多个,所述切分支架(10)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10)转动且转动面水平,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0)包括夹持框(21),所述夹持框(21)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22),所述夹持臂(22)的一端与夹持框(21)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所述夹持臂(2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21)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22)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分支架(10),切分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20),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上设置多个,所述切分支架(10)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10)转动且转动面水平,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0)包括夹持框(21),所述夹持框(21)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22),所述夹持臂(22)的一端与夹持框(21)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所述夹持臂(2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21)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22)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22)上设置有多排插针(221),所述多排插针(221)实时对茯苓的插刺固定,所述多排插针(221)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驱动插针(221)沿着夹持框(21)的径向方向移动且实施对茯苓的穿刺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实施对茯苓鲜块分料的夹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22)的中段与驱动连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连杆(23)的另一端与驱动环(24)铰接,所述驱动连杆(23)的铰接轴与夹持臂(22)的铰接轴平行,所述夹持框(2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滑杆(25),所述驱动环(24)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杆(25)上,所述驱动环支撑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根
申请(专利权)人:王业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