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结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004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它包括一个混合冷凝器和多个蒸发罐;每个蒸发罐通过单独的导管与混合冷凝器连接,每条导管上设有相应的防回流装置;所述混合冷凝器底部与冷却液接收槽连接,冷却液接收槽与所述真空泵机组连接;所述蒸发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中轴和卸料阀,所述中轴的底端与螺旋分轴连接;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弯管、手动阀和排放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发罐增加卸料装置,起到打散结晶的作用,有利于顺利地持续性放料;在蒸发罐与冷凝器的管道上增设防回流装置,环保节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缩结晶系统
本技术涉及蒸发结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浓缩结晶系统。
技术介绍
蒸发浓缩结晶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海水淡化等涉及蒸发的诸多行业。蒸发浓缩结晶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主要由外界生蒸汽提供,运行成本高昂。多效蒸发和机械蒸汽再压缩是常用的减少能耗的技术。对于多效蒸发技术,效数越多,能耗越低,但设备增加后,每个蒸发罐中蒸发的液料是不同的,而冷凝器却是共用的,导致部分挥发物会随着管道反流至蒸发罐中,引起罐内物料混乱产生污染;并且,由于蒸发罐浓缩后的料液浓度较高,放料时经常在放料阀位置结晶,堵塞住放料口,导致放料难以顺利进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浓缩结晶系统,环保节能,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它包括一个混合冷凝器和多个蒸发罐;每个蒸发罐通过单独的导管与混合冷凝器连接,每条导管上设有相应的防回流装置;所述混合冷凝器底部与冷却液接收槽连接,冷却液接收槽与所述真空泵机组连接;所述蒸发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中轴和卸料阀,所述中轴的底端与螺旋分轴连接;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弯管、手动阀和排放口,所述防回流弯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管连接,所述防回流弯管包括直角管和倾斜管,所述直角管与导管垂直连接,且靠近蒸发罐,所述倾斜管与导管倾斜连接,且靠近混合冷凝器;所述直角管和倾斜管的连接处底部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内设有手动阀,手动阀上设有一个排放口。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入孔加料口另一侧设置有挥发口,罐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冷却水夹层,冷却水夹层的顶端设置有冷凝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电机。进一步地,所述中轴的底端经过渡部通过连接法兰与卸料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上设有卸料口。进一步地,所述中轴的顶端设有多个绕轴均匀分布的小叶片。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分轴绕中轴底端螺旋向上分布,且其螺旋绕圈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倾斜管与导管之间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直角管和倾斜管的连接处中部设有一个可视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蒸发罐增加卸料装置,通过设置中轴与卸料阀连接,中轴上设置有螺旋分轴,螺旋分轴向上直径逐渐增大,中轴顶部还设有绕轴叶片,在需要卸料时,打开卸料阀的同时旋转中轴,带动螺旋分轴和小叶片旋转搅拌,起到打散结晶的作用,有利于顺利地持续性放料,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在蒸发罐与冷凝器的管道上增设防回流装置,靠近蒸发罐的一侧设置直角管,即与管道垂直连接,靠近冷凝器的一侧设置倾斜管,与管道形成倾角,这样,当挥发物反流时,将会顺着倾斜管流入防回流装置,且直角管阻止了其继续反流,当积累至一定量时,只需打开手动阀即可清理,环保节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蒸发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蒸发罐1、罐体1.1、冷却水夹层1.2、入孔加料口1.3、挥发口1.4、冷凝水入口1.5、冷凝水出口1.6、出料口1.7、卸料装置1.8、中轴1.81、小叶片1.82、螺旋分轴1.83、过渡部1.84、连接法兰1.85、卸料阀1.86、卸料口1.87、搅拌轴1.9、搅拌组件1.10、传动机构1.11、电机1.12、支耳1.13、第一导管2、第一防回流装置3、防回流弯管3.1、直角管3.11、倾斜管3.12、凹陷口3.13、排出口3.14、可视窗3.15、手动阀3.2、排放口3.3、第二蒸发罐4、第二导管5、第二防回流装置6、混合冷凝器7、冷却水入口7.1、冷却水出口7.2、冷却液接收槽8、真空泵机组9。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实施例1:参见图1-图4,图1绘制了一种浓缩结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它包括第一蒸发罐1、第一导管2、第一防回流装置3、第二蒸发罐4、第二导管5、第二防回流装置6、混合冷凝器7、冷却液接收槽8和真空泵机组9。所述第一蒸发罐1通过第一导管2与混合冷凝器7连接,第一导管2上设有第一防回流装置3;所述第二蒸发罐4通过第二导管5与混合冷凝器7连接,第二导管5上设有第二防回流装置6;所述第一蒸发罐1与第二蒸发罐4结构相同,第一防回流装置3与第二防回流装置6结构相同。所述混合冷凝器7上一侧设有冷却水入口7.1,另一侧设有冷却水出口7.2;所述混合冷凝器7底部与冷却液接收槽8连接,冷却液接收槽8与所述真空泵机组9连接。所述第一蒸发罐1包括罐体1.1,罐体1.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入孔加料口1.3另一侧设置有挥发口1.4,罐体1.1的外侧壁设置有冷却水夹层1.2,冷却水夹层1.2的顶端设置有冷凝水入口1.5,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6;所述罐体1.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1.10,搅拌组件1.10与搅拌轴1.9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1.9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1.11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1.11的顶端设置有电机1.12。所述罐体1.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7。所述罐体1.1的四周均设置有支耳1.13,便于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出料口1.7内设有卸料装置1.8,所述卸料装置1.8包括中轴1.81和卸料阀1.86,所述中轴1.81的底端经过渡部1.84通过连接法兰1.85与卸料阀1.86连接,其顶端设有多个绕轴均匀分布的小叶片1.82,所述中轴1.81的底端与螺旋分轴1.83连接,所述螺旋分轴1.83绕中轴1.81底端螺旋向上分布,且其螺旋绕圈直径逐渐增大;所述过渡部1.84上设有卸料口1.87。所述第一防回流装置3包括防回流弯管3.1、手动阀3.2和排放口3.3,所述防回流弯管3.1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导管2连接,所述防回流弯管3.1包括直角管3.11和倾斜管3.12,所述直角管3.11与第一导管2垂直连接,且靠近第一蒸发罐1,防止回流的挥发物反流;所述倾斜管3.12与第一导管2倾斜连接,倾斜管3.12与第一导管2之间的夹角为30°~60°,且靠近混合冷凝器7;所述直角管3.11和倾斜管3.12的连接处上方形成一个凹陷口3.13,两者连接处底部设有一个排出口3.14,两者连接处中部设有一个可视窗3.15,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混合冷凝器、多个蒸发罐和真空泵机组;每个蒸发罐通过单独的导管与混合冷凝器连接,每条导管上设有相应的防回流装置;所述混合冷凝器底部与冷却液接收槽连接,冷却液接收槽与所述真空泵机组连接;所述蒸发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中轴和卸料阀,所述中轴的底端与螺旋分轴连接;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弯管、手动阀和排放口,所述防回流弯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管连接,所述防回流弯管包括直角管和倾斜管,所述直角管与导管垂直连接,且靠近蒸发罐,所述倾斜管与导管倾斜连接,且靠近混合冷凝器;所述直角管和倾斜管的连接处底部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内设有手动阀,手动阀上设有一个排放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混合冷凝器、多个蒸发罐和真空泵机组;每个蒸发罐通过单独的导管与混合冷凝器连接,每条导管上设有相应的防回流装置;所述混合冷凝器底部与冷却液接收槽连接,冷却液接收槽与所述真空泵机组连接;所述蒸发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中轴和卸料阀,所述中轴的底端与螺旋分轴连接;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弯管、手动阀和排放口,所述防回流弯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管连接,所述防回流弯管包括直角管和倾斜管,所述直角管与导管垂直连接,且靠近蒸发罐,所述倾斜管与导管倾斜连接,且靠近混合冷凝器;所述直角管和倾斜管的连接处底部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内设有手动阀,手动阀上设有一个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入孔加料口另一侧设置有挥发口,罐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冷却水夹层,冷却水夹层的顶端设置有冷凝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冷凝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荣肖睿史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