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9797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操作时,将两个椎体矫形杆的连接棒与椎体连接,枕骨板与枕骨连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与枕骨和椎体的连接;将基座组件与靠近枕骨的椎弓根钉连接,连接组件与枕骨螺钉连接;对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具体为,通过第一线性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运动,使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别与枕骨上的两个枕骨螺钉连接,通过第二线性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运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带动连接杆与连接杆上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运动,对枕骨进行提拉牵引,使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至符合人体枕骨与颈椎的解剖结构,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颅底凹陷症(basilarinvagination)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表现为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陷入颅腔,迫使其下方的寰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底,可合并部位的其他骨发育异常,并可合并神经结构异常。患者常伴寰齿前间距增加,齿状突尖超出硬腭后缘与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从而使枕骨大孔前后径相对狭窄,延髓及高位脊髓受压,产生相应脊髓损伤症状,严重者诱发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死亡。临床上常采用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结合原位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或者,前路经口齿状突切除或寰枢侧块关节松解复位,再结合后路固定枕颈融合术来实现枕骨和寰枢椎复位,但是上述技术的创伤大,风险高。目前有学者采用单纯后路复位进行寰枢椎侧块松解复位内固定来实现寰枢椎复位,纠正畸形,该技术创伤小,风险也相对降低,但缺乏方便有效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因此,如何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所述椎体矫形杆包括连接棒和枕骨板,所述连接棒能够通过椎弓根钉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同侧的椎弓根连接;所述枕骨板能够通过枕骨螺钉与枕骨连接,所述枕骨板沿所述连接棒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棒连接,所述枕骨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棒倾斜布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棒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基座组件、连接组件和微调组件,所述基座组件与所述连接棒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拉钩、第二拉钩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棒垂直,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平行且与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的弯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枕骨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块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锁紧转动块在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微调组件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棒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枕骨螺钉之间的角度,第二线性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连接棒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与所述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上。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基座组件包括钩臂、支撑杆、滑动梁和第一滑块,所述滑动梁与所述连接棒垂直,所述第一滑块的个数为两个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螺栓锁紧在所述滑动梁上,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螺纹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椎弓根钉的螺塞相抵,每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钩臂,所述钩臂与所述支撑杆平行,所述钩臂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钩臂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提拉所述连接棒的弯钩。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滑动梁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向;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丝杠和导杆,所述导杆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一丝杠位于两个所述导杆之间且与所述导杆平行,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杠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杠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杠配合的第四螺纹孔。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二丝杠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为直角三棱柱板,所述加强板的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滑动梁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栓,用于对所述第一滑块进行限位。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块和第二丝杠,所述第三固定块内开设有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横穿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三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滑道同轴布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侧壁与所述加强板的直角面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插入所述滑道内且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杠配合的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滑道外。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转动块,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所述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滑道滑动。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栓,用于限位所述转动块。优选的,在上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中,所述枕骨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枕骨螺钉配合的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枕骨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为长条形安装孔。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基座组件、连接组件和微调组件,微调组件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具体操作时,步骤一,将两个椎体矫形杆的连接棒通过椎弓根钉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连接,枕骨板通过枕骨螺钉与枕骨连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与枕骨和椎体的连接;步骤二,将基座组件与靠近枕骨的椎弓根钉连接,连接组件与枕骨螺钉连接;步骤三,对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步骤三具体为,通过第一线性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运动,使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别与枕骨上的两个枕骨螺钉连接,通过第二线性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运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带动连接杆与连接杆上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运动,对枕骨进行提拉牵引,使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至符合人体枕骨与颈椎的解剖结构,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1)和调节装置(2),/n所述椎体矫形杆(1)包括连接棒(11)和枕骨板(12),/n所述连接棒(11)能够通过椎弓根钉(3)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同侧的椎弓根连接;/n所述枕骨板(12)能够通过枕骨螺钉(4)与枕骨连接,所述枕骨板(12)沿所述连接棒(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倾斜布置;/n所述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基座组件(21)、连接组件(22)和微调组件(23),/n所述基座组件(21)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n所述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拉钩(221)、第二拉钩(222)和连接杆(223),/n所述连接杆(223)与所述连接棒(11)垂直,/n第一拉钩(221)和第二拉钩(222)平行且与所述连接杆(223)垂直,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弯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枕骨螺钉(4)连接,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块(224)与所述连接杆(223)的连接,所述转动块(22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锁紧转动块(224)在所述连接杆(223)上的第一锁紧螺栓(225);/n所述微调组件(23)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n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与所述连接杆(22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23)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与所述枕骨螺钉(4)之间的角度,/n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沿平行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与所述连接棒(11)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1)和调节装置(2),
所述椎体矫形杆(1)包括连接棒(11)和枕骨板(12),
所述连接棒(11)能够通过椎弓根钉(3)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同侧的椎弓根连接;
所述枕骨板(12)能够通过枕骨螺钉(4)与枕骨连接,所述枕骨板(12)沿所述连接棒(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倾斜布置;
所述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相对于所述连接棒(11)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基座组件(21)、连接组件(22)和微调组件(23),
所述基座组件(21)与所述连接棒(11)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拉钩(221)、第二拉钩(222)和连接杆(223),
所述连接杆(223)与所述连接棒(11)垂直,
第一拉钩(221)和第二拉钩(222)平行且与所述连接杆(223)垂直,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弯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枕骨螺钉(4)连接,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块(224)与所述连接杆(223)的连接,所述转动块(22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锁紧转动块(224)在所述连接杆(223)上的第一锁紧螺栓(225);
所述微调组件(23)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与所述连接杆(22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23)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钩(221)和所述第二拉钩(222)与所述枕骨螺钉(4)之间的角度,
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231)沿平行于所述连接棒(11)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12)与所述连接棒(11)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232)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21)包括钩臂(211)、支撑杆(212)、滑动梁(213)和第一滑块(214),
所述滑动梁(213)与所述连接棒(11)垂直,
所述第一滑块(214)的个数为两个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梁(2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块(214)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栓(215),所述第一滑块(214)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15)锁紧在所述滑动梁(213)上,所述第一滑块(214)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21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所述支撑杆(21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螺纹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214)上,所述支撑杆(212)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椎弓根钉(3)的螺塞相抵,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14)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钩臂(211),所述钩臂(211)与所述支撑杆(212)平行,所述钩臂(21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4)连接,所述钩臂(21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提拉所述连接棒(11)的弯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梁(21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2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顺高国强仉凤梧白艳丽于清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银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