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643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并且第一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并且第二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捕获实验猴的工具进行长度上的调节,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而且能够在携带时进行收缩,给工作人员对工具的携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用性强,够在该工具不用的时候对网绳进行遮挡,降低了网绳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延长了该工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
本技术涉及实验猴捕获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
技术介绍
猴子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他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实验猴在捕捉时需要使用工具,现有的捕获实验猴的工具无法进行长度上的调节,这样不仅无法更好的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而且长度过长容易给工作人员对工具的携带带来极大的不便,且捕获工具在不用的时候网绳暴露放置,网绳容易发生破损,缩短了该工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并且第一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并且第二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二杆体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螺钉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并且第二滑块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螺钉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进一步,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顶端均为不封闭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杆体、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杆体、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杆体、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设置,能够对捕获实验猴的工具进行长度上的调节,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而且能够在携带时进行收缩,给工作人员对工具的携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用性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三杆体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圈,所述钢圈的外表面设置有网绳。进一步,所述钢圈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孔,并且卡孔的内部卡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钢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进一步,所述第一杆体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并且第二杆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块。进一步,所述第二杆体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并且第三杆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圈、网绳、卡孔、卡杆和挡板的设置,能够在该工具不用的时候对网绳进行遮挡,降低了网绳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延长了该工具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二卡槽和第二卡块的设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卡紧作用,提高了工具在收缩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杆体,2、第一滑轨,3、第一滑块,4、第二杆体,5、第二滑轨,6、第二滑块,7、第三杆体,8、第一螺钉,9、第二螺钉,10、第一螺纹孔,11、第二螺纹孔,12、钢圈,13、网绳,14、卡孔,15、卡杆,16、挡板,17、第一卡槽,18、第一卡块,19、第二卡槽,20、第二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包括第一杆体1,第一杆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并且第一滑轨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4,第二杆体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5,并且第二滑轨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杆体7,第一杆体1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8,第二杆体4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9,第一滑块3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螺钉8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0,并且第二滑块6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螺钉9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11,通过第一杆体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第二杆体4、第二滑轨5、第二滑块6、第三杆体7、第一螺钉8、第二螺钉9、第一螺纹孔10和第二螺纹孔11的设置,能够对捕获实验猴的工具进行长度上的调节,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而且能够在携带时进行收缩,给工作人员对工具的携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用性强,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4的顶端均为不封闭设置,第三杆体7远离第二杆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圈12,钢圈12的外表面设置有网绳13,钢圈12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孔14,并且卡孔14的内部卡接有卡杆15,卡杆15远离钢圈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6,通过钢圈12、网绳13、卡孔14、卡杆15和挡板16的设置,能够在该工具不用的时候对网绳13进行遮挡,降低了网绳13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延长了该工具的使用寿命,第一杆体1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7,并且第二杆体4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17相适配的第一卡块18,第二杆体4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19,并且第三杆体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19相适配的第二卡块20,通过第一卡槽17、第一卡块18、第二卡槽19和第二卡块20的设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卡紧作用,提高了工具在收缩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向上拉动第二杆体带动第一滑块向上滑动,当第一滑块运动到顶部时,将第一螺钉拧入第一螺纹孔对第一滑块进行卡紧,从而对第二杆体进行固定,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第一杆体挥动该工具,通过钢圈和网绳对实验猴进行捕获,当需要将工具调节至更长的长度时,向上拉动第三杆体带动第二滑块向上滑动,当第二滑块运动到顶部时,将第二螺钉拧入第二螺纹孔对第二滑块进行卡紧,从而对第三杆体进行固定即可,当不使用时,拧出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将第二杆体向下推入第一杆体,通过第一卡块卡入第一卡槽对第二杆体进行固定,将第三杆体向下推入第二杆体。通过第二卡块卡入第二卡槽对第三杆体进行固定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当该工具不用时,通过将卡杆卡入卡孔对两个挡板进行安装,将网绳夹在两个挡板之间,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网绳暴露放置,网绳容易发生破损的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所述第一杆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并且第一滑轨(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4),所述第二杆体(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5),并且第二滑轨(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所述第二滑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杆体(7),所述第一杆体(1)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8),所述第二杆体(4)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所述第一杆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并且第一滑轨(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4),所述第二杆体(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5),并且第二滑轨(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所述第二滑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杆体(7),所述第一杆体(1)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8),所述第二杆体(4)一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螺钉(8)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0),并且第二滑块(6)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螺钉(9)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捕获实验猴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4)的顶端均为不封闭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张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